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畜牧渔业正文

奶牛生产瘫痪和“卧地不起”症的鉴别诊断

  • 投稿Zpuz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16次
  • 评分4
  • 88
  • 0

王均涛,王均良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畜牧兽医科 164131)

1 生产瘫痪

生产瘫痪又称为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常在分娩前24小时到分娩后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少数则在分娩后数周或妊娠未期发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牛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的胎次,多发生于第3~6胎(5~9岁),但第2~11胎也有发生。

病因: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突然下降,母畜体内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检查病牛血液时,血钙显著降低(正常乳钙浓度约为血液的12~13倍),通常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或更低。当分娩时,从血液中移行至乳腺,转化为乳汁的成分,而由于甲状旁腺的机能受到抑制,不能从骨骼中释放足够的钙来补充血钙,血钙则急剧下降。

典型病例多发生于产后的12~72小时。初期病牛食欲减迟或废绝,反刍、瘤胃蠕动、排粪及排尿停止,轻度臌气,乳汁不多。病牛精神萎顿,耳下垂,目光茫然,后肢交换踏地,后驱稍摇摆,似乎站不稳,并且肌肉发抖,如能站立,不愿走动。不久,出现瘫痪症状,先从后肢开始,病牛挣扎而不能起立。沉郁期病牛精神沉郁,站立不佳,喜卧,知觉消失。病牛伏卧,四肢弯曲于胸腹之下,头向前伸置于地上,但很快即向一侧弯曲,低于一侧胸部,这种姿势是该病的一个特征,如强行将头拉直,松手后又重新弯向胸部。有的病牛也可能侧卧地上。四肢伸直,并呈现抽搐现象。麻痹期病牛意识消失,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昏睡,头颈弯曲,角膜浑浊,流泪,瞳孔散大,眼睑反射和皮肤反射消失,由于舌和喉头肌肉麻痹,而舌脱出,呼吸深而迟缓带哕音,口角流涎。脉搏微弱,肠管麻痹而蠕动消失,直肠内积有干硬粪便,瘤胃膨胀,乳房机能减退,泌乳减少或停止。体温,病初可能正常,以后逐渐降至35~36℃,耳、角及四肢下部冰冷,皮温降低。如不及时治疗,多数会很快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虚脱、异物性肺炎及膨胀,有的病牛经5~12天死亡。

乳房送风疗法:向乳房内打人空气,乳腺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传至大脑皮质,可提高兴奋性,消除抑制状态。乳房内打入空气也可使乳房内压增高,乳房内血管受到压迫,血液减少,全身血压升高,血钙的含量增高。乳房送风,常用乳房送风器,也可用自行车或球类打气简,将橡皮管与导乳管相接即可打气送风。防止感染,在乳房送风器的空气滤过筒内或打气筒的橡皮管内填塞消毒棉花。

药物疗法:常用葡萄糖酸钙,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迅速提高血钙浓度,使病牛的临床症状迅速好转。用20%~30%葡萄糖酸钙溶液,每次500~1000mL,缓慢注射(至少10min),效果良好。妊娠母牛营养状态良好时,可在分娩前及分娩后2周内减少精饲料;在妊娠期间须补喂钙盐,妊娠末期更应多补;并要有充足的运动。产后3天内初乳不可挤太净,维持乳房内有一定压力并防止钙质损失过多。分娩后,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也可预防此病。

2 “母牛卧地不起”综合症

该病是以母牛分娩前或分娩后卧地不起为特征的综合症。或是生产瘫痪后24小时经过2次钙制剂治疗后还是不能站立的继发性综合症。

本病多在生产瘫痪基础上发生。病牛经过钙制剂治疗之后,虽然昏迷等生产瘫痪特征消失,但却引起四肢肌肉或神经损伤而不能站立。据统计,卧地不起的母牛中,四肢神经受损伤的约占25%或更高。本病发生可能与包括低血钙在内低镁血症等有关。病牛一般都有瘫痪病史,经过治疗其他症状都不明显,但是仍然卧地不起。本病特征姿势是前肢跪地,后肢半屈曲于腹下,病牛关节呈屈曲状,不管何时可见其弯曲球关节不敢受力。病情严重时,还可呈“青蛙腿”等。有时可见病牛呈“犬坐式”,可能是由于腰部或骨盆受损所致。病牛在卧地不起过程中可并发很多疾病,如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各种溃疡等,所以大多病牛都会被淘汰。

治疗本病应根据可能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一般血钙浓度不低于2. 25mmol/L,且精神无高度抑郁,昏迷可停止注射钙制剂。治疗时,如果怀疑是低镁血症,静脉注射25%葡萄糖酸镁400mL;怀疑低磷酸盐血症时,皮下注射20%磷酸二氢钠溶液200mL;怀疑低钾血症时,则可用10%氯化钾溶液治疗。另外,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厚草垫,防滑,以及扶持其站立等。

妊娠母牛产期将近时,最重要的是饲料调配,一般应减少钙剂和精饲料量,增加粗饲料、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含量。母牛产房应宽敞并防滑。产后母牛至少要42小时才可离开,以免过早离开发生生产瘫痪。最后,对瘫痪牛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继发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