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山东省荣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4300)
猪弓形虫病又名“猪无名高热症”,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除猪和人外,牛、羊、马、犬、兔、猫、各种家禽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本病。
1 病原
弓形虫又名弓形体、弓浆虫、弓浆体、毒浆虫、毒浆体,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原虫。其全部生活史可出现下面5种不同形态。①滋养体:主要出现于急性病例的腹水和血液中,以游离的方式存在于细胞外,也可在宿主细胞的胞浆里。②包囊:其直径为50~60μm,可在患者体内长期存在,并随虫体的繁殖逐渐增大至100μm。③卵囊:见于猫科动物肠道内,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1-14μm×7-llμm。由猫粪便刚排出的卵囊没有传染性,只有形成孢子体的卵囊才具有传染性。④裂殖体:成熟的裂殖体呈圆形,直径为12~15μm.内有4~20个裂殖子。裂殖子大小为7~10μm×2.5~3.5μm,当其进入另一细胞内经数代裂体增殖后变为配子体。⑤配子体:有大小两种,大配子体的核致密较小,内含着色明显的颗粒;小配子体色淡,疏松。大小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形成卵囊。
中间宿主食入孢子化的卵囊或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感染中间宿主体内的滋养体,均可经血液和淋巴循环侵入有核细胞,在胞浆中以内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在慢性发病者和隐性感染者的肌肉和大脑内形成包囊。
2 流行病学
猪弓形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无地区性差异。传染源为猫粪便排出孢子化的卵囊和其他受感染的易感动物。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均可感染本病。猪感染主要是由于食人了孢子化的卵囊或经口、鼻、咽、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皮肤感染了滋养体所引起。弓形虫感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经口感染:为弓形虫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猪的饲料和饮水中混入了猫粪便中的卵囊,带虫的肉、内脏、分泌物等均可引起感染。②经胎盘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弓形虫后,滋养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出生仔猪的先天性弓形虫病,或引起母猪流产。③经皮肤、黏膜感染:弓形虫可以通过受损伤的皮肤、黏膜进入猪的体内。感染通过损伤的消化道黏膜,经淋巴或血液循环到达寄生部位而致病的。也可通过空气飞沫或尘埃经呼吸道黏膜感染。④其他途径感染:通过注射、输血、器官移植、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吸血昆虫叮咬等途径感染弓形虫。
3 症状
潜伏期为3~7天,病初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不退;食欲逐渐减退乃至废绝,先便秘,后腹泻,然后秘泻交替;呼吸困难,表现为腹式呼吸,每分钟60~85次,常呈犬坐势;咳嗽流涕,眼内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身体下部及耳后有淤血斑或较大面积发绀。病程约10~15天,仔猪较重且容易发生死亡,成猪死亡较少。
4 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切面间或有灰黄或灰红色坏死灶。肺出血,有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和间质性肺炎变化,小猪有时可见类似胰脏的灰红色实变区。肝表面有点状出血及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坏死灶。脾脏有出血斑,胃底部有出血性炎症,有时还可见溃疡。心包及胸腹腔内有积水。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非化脓性脑炎、间质性肺炎等变化。
5 诊断
病原学诊断:可采取急性发病期的肺、肝、淋巴结、腹水等作成涂片,用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见滋养体或包囊即可确诊。也可将组织病料捣碎研细,加10倍体积的生理盐水,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取其上清液0.5~1. Oml_,加双抗接种于小鼠腹腔,几天后取其腹水液涂片镜检,发现弓形虫也可确诊。
血清学诊断:弓形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有弓形虫病特有的染色试验,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标记技术、酶标记技术、ELISA等均可用来诊断猪弓形虫病。国内兰州兽医研究所已生产商品化间接血凝试验诊断试剂,准确性很高。
6 治疗
磺胺类药物和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有良好疗效,早期用药,如用药过晚,弓形虫在肌肉和大脑已形成包囊,药物不能将包囊内的虫体杀死而使猪成为带虫者。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0. 07g,二甲氧苄嘧啶每千克体重0. 012g,二者联合使用,1天2次,连用3~5天。注射用磺胺-5-甲氧嘧啶,每头肌肉注射2mL,每天1次,连用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