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畜牧渔业正文

牛肉毒梭菌中毒症的诊治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1006次
  • 评分4
  • 13
  • 0

刘凤凤1,李万里2,张淑珍3

(1.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局 133613;2.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畜牧兽医管理局 133613;

3.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畜牧兽医站 133611)

牛肉毒梭菌中毒是由于牛摄入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致死性食物中毒病。这些毒素往往是由腐败的植物或动物组织的细菌产生的。

1 病原学

肉毒梭菌并非是一种菌群,而是梭菌属中能产生相似药理学功能毒素的几种菌群的集合。肉毒梭菌可分为多种血清型(A、B、C、D、E、F和G)。和其他梭菌属的细菌一样,肉毒梭菌也可产生芽孢,在腐败的动植物组织中大量繁殖。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经常在土壤或食草动物的消化道中被发现。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血清型的病菌生长,B型和E型菌株适合在潮湿性土壤中生长,C型菌株适合海湾地区的酸性土壤中生长,D型则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肉毒梭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引起运动神经麻痹。通常不引起神经系统大体病变或组织学病变,毒素的作用位点位于输出性副交感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突触上,从而干扰化学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分泌,但具体的作用方式还不确定。在牛群中已经发现了2种类型的肉毒梭菌中毒:第一种类型是由于摄人或接触过死于肉毒梭菌的动物的尸骨而感染的;第二种是由于摄入了被毒素污染的贮存饲料而感染的。第一种类型的肉毒梭菌病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第二种类型的肉毒梭菌中毒是饲料中毒。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用成捆的干草和青贮饲料等贮存饲料喂牛的国家。

2 临床症状

通常在摄人毒素2~14天内出现临床症状,但超急性病例的潜伏期只有几个小时。无发热症状。超急性病例发病突然,特点是机体迅速麻痹,12~18小时内死亡。少数急性病例发病较慢,感染呈渐进性的肌肉麻痹,先是头部、颈部,随后是四肢,逐渐转为侧卧,头、颈外展或异常的掖在肋侧。大部分病例属于亚急性型。首先表现为间歇性神志不安,共济失调,后肢尤为严重,咀嚼、吞咽明显异常。随后发展为运动失调,站立困难,甚至卧地不起。有时出现舌麻痹,垂于口外。食欲减弱甚至完全废绝。全身虚弱无力。病牛卧地7天后可以恢复站立,但病程后期往往表现为呼吸困难,由于胸肌麻痹而引起腹式呼吸。颌下垂着地,刺激后方可抬起。前肢外展,随病情发展,病牛活动减少,伸展肢可屈曲呈侧卧。病牛始终神志清醒。有些病例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经3~4周后可康复,康复牛在病情好转后的3个月内常伴有较重的呼吸音。

3 病理变化

很多学者认为对感染牛的血液、尿液进行生化检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这些检测对活牛的诊断意义不大。通过小鼠注射实验可以检测临床上超急性或急性感染牛血清中的循环毒素量。有研究表明,肉毒梭菌毒素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或可检测到的病变,也不会造成尸体的特异性病变。临床中观察到的病变都是一些非特异性的,例如:心内膜、心外膜出血,实质器官小肠黏膜肿胀。用肠道内容物或肝组织进行小鼠注射实验可以检验毒素是否存在。尽管肠道中有病菌存在对诊断意义不大,但能从肝脏中分离到毒素还是很重要的。

4 诊断

大多数情况下,用感染牛血清或尸检后肠道内容物及肝组织检测肉毒梭菌毒素,不可能确诊所有的可疑病例。由于在健康牛的肝脏中无肉毒梭菌存在,所以从肝脏中分离本菌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检测可疑饲料也可以判断毒素来源,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可以用可疑饲料饲喂与发病牛同种的实验动物,或者用饲料浸出液注射实验牛,由于饲料中尤其是袋装饲料中毒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实验用的饲料样品应该经过仔细筛选。例如可以在病牛尸体附近或病菌污染地区采集。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所有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饲料都已用完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通过血检和补钙治疗可以鉴别本病与产后瘫痪或低血钙症,李氏杆菌病的一些病例也会出现舌麻痹,但同时还会伴有高烧、单侧面部麻痹、全眼球炎等其他临床症状。

5 防治

除非极早期治疗,否则注射抗生素的意义不大。针对脱水、酸中毒的对症治疗有助于患牛病情好转。在本病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有必要每年进行2次类毒素疫苗接种。肉毒梭菌病常与牧场中使用的禽类垫料有关,在每次使用垫料前应检查其中是否留有禽类尸体,添加到复合饲料中的家禽下脚料最好进行加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