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畜牧渔业正文

池塘养殖水体管护及病害防治措施

  • 投稿夏天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21次
  • 评分4
  • 95
  • 0

乔军旗1,刘霞1,蒋燕2

(1.行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行唐 050600;2.石家庄市水产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91)

1池塘养殖水体管护措施

1.1池塘修整

养殖池塘首先保证进排水方便,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四周池埂牢固坚实,底部不漏,对老旧池塘做好淤泥清理。清淤最好在冬季进行,干塘清淤后经过暴晒、冰冻一段时间,有利于消除残存的病原体和鱼类敌害。修整池塘是改善池塘水环境的保障措施之一。

1.2池塘消毒

在池塘中,除养殖鱼类外还生存着其它生物。它们有的本身就是鱼病的病原体,有的是病原体的承载体,有的是鱼类的敌害,因此必须在养殖初期注水前进行清除和药物消毒。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干塘清塘是在修整鱼池后,池底保留5~10 cm深的水,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数量以能泼洒全池为好。将生石灰放入小坑中吸水化解,在其冷却前向四周泼洒,遍及池塘各处并用长柄耙将池塘淤泥与生石灰浆调和以此增强除害作用。生石灰用量一般为1 200 kg/hm2。带水清塘时,先将生石灰水化,稀释后全池泼洒,带水清塘的生石灰用量为水深l m的养殖水体中用2 250 kg/hm2。生石灰清塘不仅能杀死池中病原体及其他水生生物,还能改善池底的通气条件。漂白粉清塘,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漂白粉遇水放出氯气,具有杀死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的作用,杀菌效力很强,但没有生石灰的改良水质和使水变肥的作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一般1 m深水体使用漂白粉202.5 kg/hm2。经过生石灰清塘的池塘7 d后可放鱼,使用漂白粉的5 d后可放鱼。

1.3池塘水质调控措施

影响池塘水质的主要因素有溶解氧、水色、透明度、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等。调控好的水质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1.3.1溶解氧池塘溶氧量一般要求在5~8 mg/L之间。水体溶解氧低的原因,一是池塘中有机质过多,如施用未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残饵、养殖对象排泄物等;二是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三是养殖密度超负荷,水体承载量过大;四是增氧机开机时间不足或使用方法不当;五是池水清瘦缺肥,浮游植物偏少。对于溶解氧不足的情况应从提高溶氧量和降低耗氧量针对解决,主要措施有:适时降低池塘负载量;尽量施用无机肥、生物渔肥或经发酵过的有机肥,方法为少量多次;杀灭部分浮游动物;定时加注新水;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突发溶氧量降低时使用如过氧化钙、过硼酸钠等增氧制剂全池泼洒。

1.3.2水色水色是浮游生物种群数量的具体表现,好的水色主要呈现茶褐色、油绿色、绿褐色、红褐色。如果水色变混浊,透明度低就应该泼洒生石灰进行降解,保持水体的肥活嫩爽。当池塘水透明度增大、水体大量生长丝状藻类,主要原因是水质偏瘦引起的;水色发暗或暗绿色大多是因为鱼类不能很好利用裸藻类引起的。不好的水主要颜色呈现为酱油色水、灰褐色水、暗绿色水、白浊水、土皮色水。改善水色的措施最好使用微生物制剂针对性地进行水质调控,正常的养殖水体透明度应在25 cm上下。

1.3.3pH值pH值通常日正常变化值范围小,为1~2,水体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鱼体的生长。pH值过低的处理措施一是排掉老水,注入新水,反复1~2次;二是泼洒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三是如果pH值过低或下降过快可以应急使用小苏打稀释后进行少量多次均匀泼洒;四是充分增加水体溶氧度,控制有害物质生成。pH值过高或上升过快会增加水体毒性。pH值高的水体容易形成蓝绿藻水华,也会导致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弱。pH值过高处理措施一是用滑石粉调节,通常以1.5~2.5 g/m3全池泼洒;二是用7.5~15 kg/hm2明矾全池泼洒;三是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四是pH值过高或上升太快,可以应急使用醋酸适量泼洒,以中和pH值。

1.3.4氨氮含量正常养殖水体氨氮含量一般在0.2 mg/L以下,养殖水体氨氮过高通常是因为投饵量过大、鱼体排泄物累积、养殖密度高以及过度施肥造成的。防止养殖过程氨氮偏高的措施一是养殖初期严格进行池塘底部清塘、清淤处理,减少池塘氮存量;二是依据水体承载量制定合理放养密度;三是养殖初期控制好有机肥的使用量;四是选择优质饵料,科学投喂。

1.3.5亚硝酸盐的含量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一般不超过0.1 mg/L,超过就会造成鱼类长期处在应急慢性中毒中,严重时会有爆发性死亡。但是在养殖中后期池塘亚硝酸盐偏高是普遍的现象,与养殖中后期投饵量增加有关。亚硝酸盐偏高的防治措施一是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二是使用亚硝酸盐降解剂;三是应急使用增氧制剂全池泼洒;四是及时排换底层水,清理池塘中的污物;五是使用微生物制剂加快亚硝酸盐的分解转化。

1.4池塘日常管理措施

定时巡塘,观察池鱼动态。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盛夏季节,天气突变时,须在半夜增加一次巡塘。适时加注新水,平时随着鱼体成长,结合调节水质,要适时增加池塘水量。

保持水面和水质清洁。要及时捞除池中污物和残渣、剩饵。清除池边杂草,捞出池中的死鱼。

做好池塘养鱼记录,记录的内容要准确,包括日期、天气状况、水色变化、气温和水温、投饵情况、摄食情况等,以便积累经验和出现问题时,及时查找出原因。

2病害防治

全面预防,防先于治,防重于治,积极治疗,防治结合是鱼病防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预防中查清可能的传染病来源,阻断传染和侵袭的途径,同时要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治疗中正确做出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剂量是鱼病治疗的关键。

2.1准确诊断鱼病

准确诊断鱼病,对症下药是有效治疗鱼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一些体表症状相似的鱼病(如:寄生虫引起的烂鳃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烂鳃,病毒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等)要仔细查清病因,对症用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2.2准确计算药物使用剂量

如果是外用药,首先要准确测量水体,计算出外用药量。计算公式常采用:外用药量(g)=养殖面积(m2)×平均水深(m)×用药剂量(g)/m3。另外,对于全池泼洒的外用药,应考虑水质肥瘦和水温等因素的影响,水质较肥,有机质较多,水温较低,用量要多些。如果是内服用药,要准确计算饲料拌药量。在鱼摄食旺盛时,可按鱼池中吃食鱼的总重量计算药量。当鱼病严重导致鱼食欲下降,应根据投饵率计算出用药量之后,再适当加大药量,将药拌入饲料中,保证吃食的病鱼能吃到足够的药量。用药剂量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

2.3用药时间和方法

用药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0:00或下午16:00-17:00,原则是先喂食后泼药,阴雨天不用,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从上风处向下风处泼洒,对一些难溶、有残渣的药物提前滤掉残渣,以免残渣被鱼误食而中毒。

2.4合理确定用药疗程,定期更换药品

对于病毒性、细菌性疾病一般用药5 d左右为一个疗程,寄生虫引起的鱼病,一般用药1~3 d为一个疗程。使用疗程的多少要根据病情而定,疗程短,治疗不彻底就有重复感染的可能。治疗过程中,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鱼病,要不定期地更换药物的品种,进行交替使用。

2.5分清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药前,要清楚所养鱼类对使用药物的敏感性,比如淡水白鲳、鳜鱼对敌百虫敏感,乌鳢对硫酸亚铁和阿维菌素敏感,无鳞鱼用药更要谨慎,不能盲目加大使用剂量。多种鱼病并发时,要分清主次,寄生虫病与细菌性病同时发生时,要先杀虫、再杀菌,用药前一定要查清用药配伍禁忌。

(收稿日期:2014-03-24;修回日期: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