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畜牧渔业正文

现代化改造是传统池塘养殖发展的必由之路

  • 投稿冷凝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726次
  • 评分4
  • 14
  • 0

李鲁晶1,2,景福涛1,尹相涵1,李凯1

(1.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山东 济南 250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开发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浅海、湖泊、水库大水面养殖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池塘养鱼形式在养殖生产中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而池塘面积在工业开发挤压的形势下不断减少,高密度、集约化、规模化将是池塘养殖的必然。但现有池塘养殖容量和对水质的调控能力是有限的,集约化高产和高投入的状态下,养殖水的富营养化、水质指标严重超标恶化、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等现象将相继出现。设施陈陋、调控能力不足、养殖模式简单和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使得池塘养殖病害频发、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池塘基础设施简陋;二是池塘养殖水域内源性污染严重。因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饵多,排泄物超量,超过了现有的水质净化能力,造成病害频发,给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传统的池塘养殖技术已不能适应高强度的生产要求,迫切需要在加强池塘水质调控上开展设施化、工程化改革,提高水质人工调控水平,使其满足优质化和高产出的迫切要求。

2对策与建议

围绕制约我国池塘养殖发展的养殖水质下降、污染严重、病害频发、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规范化、生态工程化、机械化、信息化等技术研究和优化集成为代表的池塘现代化改造,构建良好的池塘生态系统,配备水质调控和信息化物联网技术,促进池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1池塘改造

专业化设计。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习性,制定养殖工艺,设计品种专用养殖池塘,做到针对性更强,更加科学,如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池塘设置中央浅水区、塘埂坡比适宜,设置围网养护水草生长;中华鳖的养殖池塘设置周边及中央浅滩,便于晒背等需要;对虾类养殖设计环沟和中央沟,利于对虾类生长栖息度夏等。

进排水设施的改造。每个池塘配置一个插管式进水闸门和拔管式排水井。进水管道一般用水泥预制管或 PVC 波纹管。排水井采用拔管方式进行控制。

配套生物水质净化系统。设置专门的水面或者沟渠建设人工湿地等生物水质净化循环系统,实行“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这一循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在养殖过程中,由养殖池塘排出的废水首先进入生态沟渠进行一级净化处理,然后再流入二级净化塘和三级净化塘,经二、三级净化后,泵入养殖池塘,进入下一个换水周期。至此,整个养殖过程形成了循环水利用模式。

实施工厂化流水养殖与自然生态水质净化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模式。该模式的优点:一是高产,单产提高数倍;二是是方便生产管理;三方便鲜活捕获运输;四是便于在净化池套养净化生物副产品;五是可收集70%的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饲料;六是便于实施生产管理全程在线监控和信息化管理。

2.2构建水处理设施

水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的水源、排放水以及养殖水质要求相结合。采用养殖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原理,根据池塘水质、底质、藻类等变化规律与湿地净化技术要求,优化生态沟、生态塘、复合人工湿地等构建参数,设置生态坡、复合生物浮床、生化滤床等高效调控设施,实现池塘养殖环境的有效调控。

2.3配备必要的水质控制设备

水质调控机:由动力装置、底泥提升装置和水面行走装置等部分组成,可以自动光控或者遥控使用。

微孔增氧:具有增氧效率高、活化水体、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池塘增氧效率、使用成本低、机械噪声低等特点。

配备具有智能增氧、精准投喂、预测预警、远程管理等功能的池塘养殖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精准养殖。

2.4在线监测与控制技术

池塘水质信息采集与监测。从温度、溶解氧、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养殖主要环境因子监测着手,设置水样监测点和传感器,实现水质在线监测。

智能增氧技术。水车与底增氧(微孔管道底部增氧)结合、叶轮与底增氧集合(微孔管道底部增氧)等效果较好。依据水体溶氧水平自动开启或关闭相应的增氧机进行溶氧调控,实现智能增氧。

2.5实行水质生态调控

微生态制剂水质处理。采用微生态制剂水处理技术对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生物水处理技术。其一方面可有效地促进池塘底泥中的营养元素(氮、磷等)分解、释放,降低了氨氮的危害,另一方面保持了浮游植物的繁盛状态,改善养殖水体底泥环境,减少了有害物质,使养殖对象始终处于较好的生活状态,利于其生长和减少病害,达到池塘养殖的健康、高效、生态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