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慷均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3.017
摘要:采用升温促熟的方式培育魁蚶亲贝,经产卵、孵化、选幼,筛选出健康苗,在亲贝培育和幼体培育中采用投喂光合细菌的方法,结果发现投喂光合细菌的亲蚶性腺发育提前1~2d,投喂光合细菌的幼体变态率和生长速度均高于不使用光合细菌的幼体。后期培育中同时采用室外虾池所培育的饵料,效果较好,在500m3水体中,共育出健康稚贝37亿,海上中间培育,使用过光合细菌的幼体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魁蚶;苗种培育;光合细菌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蚶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的北部。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东、辽宁等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进行魁蚶室内人工育苗探索。近几年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魁蚶的养殖产业也不断扩大,优质健康魁蚶苗种的培育是对魁蚶养殖产业的保证,同时也为自然海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优质的苗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亲贝选自荣成自然海区5月下旬采捕的2~3龄成蚶,壳长7~12cm,体质健壮,外形完整,壳面绒毛脱落较少,无寄生虫和病害。本次培育使用亲贝1800个。
1.1.2育苗池采用原扇贝培育池,水体约500m3,共20个培育池,配备预热池。
1.1.3饵料主要的饵料种类有室内培育的硅藻、小球藻、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等。同时利用室外闲置虾池进行室外单细胞藻的肥水培养,以保证高温阴雨所导致的饵料供应不足。其中10个苗池投喂光合细菌的为A组,另外10个不投喂的为B组。
1.1.4附着基利用扇贝育苗使用过的红棕绳,经过消毒、浸泡、捶打、蒸煮,处理干净后晒干备用。
1.2方法
1.2.1亲蚶的入室暂养采用浮动式网箱暂养,亲蚶的雌雄外观不易区别,暂养密度为35个/m3,A组、B组各使用亲贝900个。入池后水温保持在16℃三天不变,在此期间清除附着在贝壳上的脏物和附着生物。
1.2.2亲蚶的升温促熟亲贝的入池水温为16℃,入池稳定培养3d后,每天升温1℃,升至21℃后,恒温培育待产。每天早晚各换水1/2,吸底2次,保持连续微量充气,将光照度控制在500lx。饵料以小球藻、小硅藻和金藻为主,日投饵约20万~40万个细胞,每隔2~4h投喂一次。
1.2.3亲蚶暂养管理暂养期间A组每日投喂光合细菌约8亿个/m3,B组不投喂光合细菌。每天早晚各换水1/2。每隔2~4h投饵一次,每次投饵密度保持2万~4万个/mL。室内光照低于500lx。
1.2.3产卵与孵化解剖、镜检确定亲贝卵子发育成熟,采用自然产卵的方式。将亲蚶置于产卵池中,使其自然产卵排精。雌蚶排卵粉红色,雄蚶排精为白色烟雾状,因雌、雄魁蚶难以从外部形态区分,发现雄蚶排精后立即将其挑出,并及时搅开堆聚的卵子,捞出池中的泡沫。对密度过大的产卵池用虹吸法重新布池,产精过多进行洗卵2~3次,最终使产卵池的卵子密度为60~80粒/mL。
孵化过程中,每小时搅池一次,气量开大,避免卵子下沉。施加1~2mg/L的青霉素抑制病原菌繁殖,并全池泼洒Na2-EDTA4mg/L。
1.2.4幼虫的培育
1.2.4.1选幼产卵22h后,受精卵发育为D形幼虫,用300目的筛绢网收集中上层健壮的幼虫,淘汰池底畸形死亡的至培育池中进行培养,A组、B组密度均控制在7~8个/mL。
1.2.4.2投喂选幼后施加1~2mg/L的青霉素,以后A组每日投喂光合细菌5亿~10亿/m3,B组不投喂光合细菌,光合细菌使用前置于塑料桶内充气培养6~7h。饵料以金藻为主,每天投喂6~8次,每次投喂2万~6万个/mL。壳顶幼虫期,适当增加投喂量,可增加至6万~8万个/mL,具体根据幼体胃的饱满程度和水中的残饵来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并对D形幼虫的数量和生长情况进行检测。
1.2.4.3水质控制水温控制在23~25℃,A组每天换水1次,B组每天换水2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1/2。初期用300目筛绢网箱换水,后期选用200目的筛绢网箱。A组每隔6d倒池一次,B组每隔4d倒池一次。倒池时注意不要损伤幼体,跑漏幼体。
1.2.4.4附着基的投放当幼虫20%发育至眼点幼虫时,壳长在200~270μm(见图1),投放处理消毒好的棕绳附着基,棕绳投放前需用10mg/L的青霉素浸泡1h,每立方米水体投放红棕绳400m。幼虫附着时,附着基上出现丝状物聚集成团。约6d后附着完毕。
1.2.4.5稚贝的培育幼虫附着变态率30%~40%时开始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1/2,逐渐增加投饵量,饵料以金藻、小球藻、扁藻为主,藻类的数量7万~8万个/mL,并辅以海洋光合细菌10亿~15亿/m3。完全变态后,池中已无幼虫,可不用网箱换水,直接采用拔塞换水,每天换水3次,每次换水1/2,换水时水流不可太急,不能使附着基裸露水面。稚贝培育后期应逐渐加大充气量和光照强度,单胞藻投喂增加至10万~15万个/mL。阴雨天,气温过高,饵料池有时会出现饵料老化和原生动物大量繁生,采用室外闲置虾池中的饵料补充。
1.2.5稚贝出池及中间培育稚贝壳长达到约0.5mm时出池下海进行中间培育。为减少下海后的稚贝脱苗率,出池前对稚贝进行流水刺激。保苗网袋采用双层网袋保苗的方法,内层为30目,外层为60目。自然海区挂袋后一周内不动网袋,以后每隔4~5d刷袋一次。下海后个体壳长达2~3mm时将外袋脱下。
2小结与讨论
2.1亲贝的培育
亲贝的培育约25~30d成活率较高,达100%,性腺发育较好,精子活力较强,怀卵率高,后期孵化率达70%。使用光合细菌的A组亲蚶性腺发育提前约1~2d。
2.2室外闲置虾池培育饵料
夏季室外气温回升较快,为避免饵料培养过程出现饵料老化、原生动物污染问题,导致饵料供应不足,采用室外闲置虾池进行饵料培养。随着气温的升高,虾池中微藻饵料的繁育速度较快,起初以硅藻类居多,后期以绿藻居多,在稚贝的培育中多次使用室外饵料,效果较好,保证了培育期饵料的供应。
2.3水质的控制
魁蚶苗种培育要严格控制水质和水温,水经砂滤罐过滤,入池前再经网袋过滤。在水温20~26℃时,魁蚶幼体都能正常生长,生长速度与培育水温的高低成正比,一般控制水温23~25℃较为适宜,温差控制在±0.2℃。
2.3幼体的生长发育
育苗采用自然产卵的方式,经镜检,其受精率较高,可达99%。幼体的培育中,一半苗池中使用光合细菌,使用光合细菌的A组的变态率和生长要优于不使用光合细菌的B组。
A组D形幼虫发育至眼点幼虫的变态率约80%,B组为66%;眼点幼虫发育为稚贝的成活率,A组为75%,B组为70%。幼虫的生长速度A组从第4d开始大于B组(见表1)。本次魁蚶苗种培育共获得稚贝37亿粒。
使用光合细菌的效果要比传统方法好,水质易控制,同时可以减少一定的换水量,所得幼虫的活力较强,生长速度较快。
2.5稚贝中间培育
稚贝海上中间培育2个月后,A组稚贝的平均壳长达(7.2±1.41)mm,B组稚贝的平均壳长为(7.1±1.97)mm,在后期的培育中A组稚贝比B组呈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整体来看,苗种挂到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后,生长速度都较快。
(收稿日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