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沟通方面,银行媒体投放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专门化的银行危机应对媒体,能够在民众与政府间发挥桥梁和枢纽的作用,能够从根源上对银行危机进行高效的应对。本文将对新形势下银行媒体投放选择与危机处理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银行 媒体 银行危机 处理
一、银行危机与应对思路
在现实生活中,银行危机离我们的生活可近可远。很多年以前,曾有过一则报道说,在雨天的一家银行门前几个忘记带伞的人在避雨,路过的人看到之后以为这些人在排队取款,并以此推测银行可能遇到了问题,因而不假思索的就加入了取款的队伍;此后,随着信息的不断误传,排队取款的人越来越多,险些挤垮这家银行。这一信息的客观性已经无法确认,但是这种境域绝非空穴来风。东亚银行作为一家老牌金融银行,在2008也遇到过这种状况,当年的九月下旬,一则东亚银行财务状况发生严重问题的信息在东亚银行客户间广为流传,还说其马上就会由政府进行接管,第二天很多人就开始在该银行旗下的一家分行排队取款,第三天该银行的多家分行都发生了同样的状况,后来取款的人越来越多,东亚银行不得不联合政府相关机构正式应对此次危机。
在这两起银行危机中都发生了“银行挤兑”的现象,也就是社会民众不再信任银行,一起要求银行给自己发放存款,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全部取款要求前又没有支付能力。银行对社会民众的信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也是为什么金融界存在:“民众没信心,好银行也无法经营,民众有信心,坏银行也能摆脱困境”的说法。
应对银行挤兑的最佳方法,应从银行挤兑形成根源入手。银行挤兑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众对银行信心的缺乏,因而,要制定和健全存款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探究新的应对思路,建立和完善高校的银行媒体投放机制,为社会民众提供更加顺畅的信息获取途径。基于信息的有效疏导,优化社会民众的信息接收环境,消除民众信心缺失的原因,大幅度消除银行挤兑发生的可能性。信息的有效互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民众加速回归理性,进而消除银行挤兑现象,让银行危机的应对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本质上来讲,民众信心的缺失是在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受不良信息的误导而选择的风险规避倾向,挤兑是风险规避倾向经“酝酿”后发生的群体性非理性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发酵环境和客观诱因是民众信心缺失形成的必要因素,在关于银行经营不善的信息出现时,一旦掌握客观信息的监管机构和涉事银行不及时发布令人信服的客观信息时,普通人很难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客观甄别。在这种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个体被不良信息误导的可能性更大,进而他们会尽可能的选择必要的风险规避方法。特别是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很方便的获取和传递各种网络信息,在给信息传递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误导信息满天飞”的窘境,让民众接触更多的不良信息。在信息接收后,具有相似疑问的人会很快在网上聚集,一起来表达和分享自身的观点和信息,进而能够非常容易的形成跨时空的舆论场,在舆论场中个人观点很容易受“群体”影响而产生偏离,当不良氛围形成的时候,这种偏差就会导致非理性的行为,进而形成银行挤兑等现象。
二、信息沟通过化解危机-为何需要银行媒体投放?
想要预防和消除银行挤兑现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破除这一过程的形成,构建顺畅的民众信息获取途径。这里所讲的“信息沟通”并非是单纯的信息发布,而是需要信息发布发对民众的信息需要进行积极主动的捕获,并据此通过各种途径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披露,进行信息互动。
公众性是银行危机的显著特征,一般都是政府对其进行主导应对。但是,由于国情的影响,在我国单靠政府很难构建上述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第一,银监部门是银行危机的主导应对机构,其具有一定的检测舆论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银监部门紧靠自身的资源很难真正具备银行危机应对的能力。第二,政治因素和应急经验的缺乏,使得国家政府对敏感信息的披露往往会选择延迟披露或者谨慎披露甚至抽闲披露的方式,对于银行危机这种事关重大的信息,稍有不周很容易引发事端的升级。因而,银行业应该充分吸纳媒体参与信息沟通途径的构建。媒体同政府机构相比,在舆论监测方面更具专业性。
三、银行媒体投放选择的形成机制
在构建民众信息沟通平台方面,媒体具有非常积极的先天性优势,其在银行危机应对中的有效应用,能在很对程度上弱化危机升级的可能性,我国银行危机应对必须充分重视媒体的客观作用。为此,应构建针对性的银行危机应对媒体合作机制,尽可能的减少银行危机应对中不必要的麻烦,提升银行危机应对效能。
首先,各级银监机构应在自身管辖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合作,作为银行日常危机知识应对宣传点、民众舆论监测点和指定银行危机应对信息传播途径,给民众提供专业化、官方化的信息获取平台。其次,鉴于银行危机信息的敏感性,合作媒体应在同银监机构协商的前提下指定基本报道规范要求和密保规范制度,并指定和培养相对稳定的危机检测、危机报道、危机传递和评论队伍。再次,银监机构要建立专业化的媒体合作对接力量,使他们充分发挥信息接收、信息分析和信息披露的作用,加强与合作媒体的重点合作。最后,各级银监机构与自身合作媒体要构建长效的联络机制,努力确保危机信息发布节奏和重要披露口径的协调、一致。
有了这样一种既有制度规范,又有组织保障功能的银行媒体投放合作机制,就能在社会民众和国家政府机构间建起一座交流和沟通的枢纽,就能够确保信息沟通的客观性、及时性和引导性的落地,就能真正从根源上对银行危机进行高效的应对与处理。
四、结束语
总之,只有构建完善的制度规范和组织保障媒体投放机制,才能在社会民众和政府之间构建有效的交流沟通枢纽,才能从根源上对银行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应对。
参考文献:
[1]房红.21世纪以来银行危机的内在形成机理:理论与经验分析[J].经济问题. 2013(03)
[2]王爱民,王理平.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银行危机的传染性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上海管理科学. 2007(02)
[3]任春华,卢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 2014(11)
新形势下银行媒体投放选择与危机处理
- 投稿萨娜
- 更新时间2016-03-13
- 阅读量1047次
- 评分4
- 赞11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