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金融银行正文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 投稿美少
  • 更新时间2015-10-10
  • 阅读量843次
  • 评分4
  • 39
  • 0

严格来说,安全应该是各行各业、从小到老的一门终身必修课,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就会在一瞬间消失

文/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在天灾人祸过后,人们才会反思在生产生活中留下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在出现楼房倒塌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反思建筑材料的偷工减料;在电梯出现伤亡事故的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电梯也很危险;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之后,人们才把安全生产重新提到应该重视的程度上来。这些重新的重视,都是无辜的人们用生命换回来的。

小时候总会听到老师反复跟我们说,如果不小心点错了一个小数点,那么在天上飞的飞机很可能坠毁。虽然老师也没有指望我们都能成为伟大的工程师,但老师们也在提醒我们,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在交卷前重新检查一遍以排除“粗心”这个安全隐患,如果正是在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中不小心点错了一个小数点,命运便会从此转向另一条道路,哪怕你是“学神”。

点错小数点这一不经意的疏忽,就是我们平常对安全的疏忽,更多的是对“红灯”的习以为常,就如某些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一样,自以为身轻如燕肆意闯红灯,结果倒在车轮之下还得负全责。诸如此类的安全问题时常出现,检查原因却发现这些问题的起因都是因为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

有的源于自以为是的员工,例如有的车间会要求无论男女都要将头发盘起并戴上帽子,一些长发女员工偏不愿意,结果在工作时头发卷入机器中险些丧命;有些自以为是的老板,为了节省成本没有按要求安全消防设备,结果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一切;有些自以为是的安检员,马马虎虎的操作,结果放走了携带违禁品的乘客并差点导致重大事故。即便员工技术再好、企业盈利能力再强,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

在2013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指出,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2015年8月15日再次指出,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以及近期一些地方接二连三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再次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突出问题、面临严峻形势。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

严格来说,安全应该是各行各业、从小到老的一门终身必修课,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就会在一瞬间消失。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在进行结构调整、产能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发达国家曾出现过的问题,也是各种问题发生的特殊阶段,在未知的情况下,只有死守安全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和各类财产不受到无谓的伤害。

追责是必要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亡羊补牢,但已经晚了。所谓的追责,无非也就是免除某些领导的职务、对当事人进行一些处罚,被责令道歉的道歉、被判坐牢的坐牢、被要求罚款的罚款。每每安全事故出现后,人们才会对此进行自责、重视、开展全民教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又有人一不小心越过红线发现没有问题导致责任感的慢慢缺失,人们的安全意识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

今天没出现问题,不等于明天也会平安过去,不逾越安全这一红线就要坚持“细心”,要从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安全的社会里,随时可能爆炸的车辆、随时可能中毒的食品、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随时可能故障的网络系统,人们不可能在这种社会中踏踏实实去工作、去创新、去发展。

当前需要避免的安全事故,已经不仅是诸如爆炸、倒塌等的天灾人祸,如企业需要保证员工的素质安全,以防不忠诚的员工将企业机密外泄对企业经营造成损失;如在互联网安全方面,抵御黑客技术入侵的防火墙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网络自身安全,防范另有图谋者在互联网中造谣引发社会不良影响……

当然,不产生经营效益的安全是空谈,消极面对安全问题的话,飞机如马航不起飞就停留在厂房中是最安全的,但它将失去经济意义。只有不断对设备进行检测、不抱有侥幸心理对飞机进行维修,每一次都认真对待,风险的概率才能降到最低。

结尾讲一个笑话。二战期间,美国降落伞制造商告诉军队,降落伞只有99%的合格率。巴顿将军对此说每一批降落伞出厂前,必须让经理们试跳,从此以后降落伞的合格率就达到了100%。或许,将某些官员的办公地点放在这些可能具备安全隐患的地方,安全问题就能极大避免,因为事在人为。

(本文作者: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清晖智库创始人。法治周末、证券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新华网、信报月刊等海内外多家媒体开设有专栏,2015年曾获得证券时报社“最具影响力财经观察员奖”。此外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社会质量监督员、中国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首位副主席、中信金融家论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与金融市场,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现居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