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6月12日刊文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再次公开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她还威胁称,将来可能把IMF总部从华盛顿迁至北京,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
根据将总部设在最大股东国家这一规定,IMF总部70年间一直设在持有IMF股份最多的美国华盛顿。
不过,据媒体报道,拉加德在伦敦政经学院演讲时就说,即使未来IMF将总部迁至北京,她也不会感到惊讶。对于美国,拉加德表示了不满。她批评美国在G20中,仍像个“局外人”。因为在其他重要股东均已批准IMF的份额改革计划时,只有美国仍在反对。
目前IMF成员国的份额已扩大1倍,因此IMF提出了将其中6%份额转移至新兴国家的改革方案,但因美国的反对迟迟未能通过。此改革方案一旦生效,中国在IMF内部的国家地位将升至第3位。对此拉加德表示,如果中国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IMF的影响力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这将违背IMF代表世界所有国家意见的设立目标。
在发达国家的掣肘下,出现了一种需求与供给无法匹配的无奈现象。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想投钱投不出去,而IMF想拿钱又拿不到。这种僵局,最终损害的是IMF本身,到时候,IMF都退化了,再多的份额有什么用。
简单来说,IMF的改革就是一场资金战,谁砸钱砸得多谁份额就大。但现在的问题症结在于,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愿意增资IMF,却不是无条件的;发达国家希望扩大IMF的资金来源,却不希望自身的地位与权力被削弱。
在整个IMF改革方案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中国。中国承诺向IMF增资430亿美元,在所有承诺增资的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德国。而按照IMF董执会在2010年12月通过的改革方案,在改革完成后,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最大新兴经济体在IMF的表决权份额将增加4.5%至14.3%,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从原来的3.72%升至6.39%,成为IMF第三大成员国。
虽然IMF改革将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6%以上的份额已定,不过具体的份额转移方式却不得而知。“即使达成协议,各国之后如何落实和操作都有很大的难度,各成员国之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博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表示。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指出:“IMF份额的改革是根据全球整个经济格局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其中美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意见难得高度一致,然而双方对于‘责任问题’的理解显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而且,IMF投票权的改革并不能改变当前全球货币金融体制中所存在的弊端,新兴市场国家份额的提高对于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因此,尽管份额提高了,但是某些‘责任’仍旧是新兴市场国家所无法承担的。”
其实,在不断追寻增强在IMF话语权的同时,大家都已经意识到IMF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功能已经明显被弱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IMF迎来的不是改革,而是退出,这是把持着IMF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不得不认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