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金融银行正文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20次
  • 评分4
  • 99
  • 0

李 波

(东北财经大学职业继续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通过讨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起源、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阐述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情况,论文集中分析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重点讨论了发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和建议,并说明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23-04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述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产品组合、业务咨询与投资顾问方式,为具有高价值的个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隐秘的金融服务、以达到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并为高价值的客户保存财富和创造财富的目标实现商业银行和高价值客户的“双赢”。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起源于瑞士,只要为高净值的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瑞士银行拥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稳健的经营管理制度,非常注重客户的利益,从而吸引了大量的高价值客户,尤其是二战期间,许多富裕人士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纷纷将资金以匿名的方式存入瑞士的银行,从而极大促进瑞士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盛行于美国,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全球股价大滑,投资者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开始萌生了综合规划个人财产与生活的需求。同时,百业凋零,保险却因其独特的“社会稳定器”功能而受到了空前欢迎。美国一些保险营销员为推销本公司的产品,开始向顾客提供投资收益分析、资金安排和代办有关手续等服务。这种营销策略被认为是现代理财业务的起源,而这些保险营销员也被称为“经济理财员”,即现代理财师(Financial Planner)的萌芽。

二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社会财富的积累,美国人民逐步意识到个人理财的重要性,并扩大了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一些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开始在日常业务中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当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在保险、信托、银行等机构悄悄盛行之时,保险和信托投资行业的营销员开始探讨并整理系统化的理财概念。

与此同时,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时代背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个人金融财富不断膨胀、金融自由化浪潮风起云涌、社会机构尤其是人口结构不断变迁等方面。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对金融理财的需求急剧增加。在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风险不断加大、金融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个人金融理财市场快速发展。

70年代,混业经营金融改革浪潮的出现使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为个人理财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投资产品,也使个人越来越难以凭借自身知识实现个人财务目标,使人们迫切需求理财师的帮助,从而推动了金融理财业的快速扩张。独立的理财咨询机构开始出现;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理财师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80年代,银行管理理论的转变和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使融合了传统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的“组合式”理财产品开始成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同时,财富管理顶峰——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开始向80年代出现的富裕新贵扩张,使个人金融理财客户范围更加宽泛。

90年代,金融管制开始松动,各类投资工具和衍生产品市场、场外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使理财产品的投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组合方式、投资对象、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模式呈现多样化,保证收益(保底)、浮动收益、有条件转换收益等各类理财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促使了理财门户网站等新型理财机构的产生,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独立理财机构等理财业务的开展更加方便与丰富。90年代末期,美国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使理财业务进一步与信托业务、商业银行的基金管理业务等结合起来。到20世纪末,体系完整、制度完善的理财行业在美国已经形成并在欧亚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原因

首先,顺应商业银行的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内部也在进行改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将公司客户转为个人客户,经营的资产负债业务转向中间业务,“以产品为中心”理念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个人理财业务也顺应了这一趋势,以新型的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有效的培养了银行的目标客户。以交通银行为例,2007年明确提出打造中国的财富管理银行,这一战略构想充分体现了交行的战略构想,随即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交银理财”、“沃德财富”等财富管理品牌。综合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赢得了大量的高端客户。

其次,拓展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银行的传统盈利手段逐渐丧失优势,风险增加,收益将会减少,商业银行将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中间业务正好符合了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目前,我过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70%-90%来自利差收入,中间收入只占10%。截止2007年上半年,即使是在国内中间业务收入最高的招商银行也只占15.23%,而在国外银行的利润构成里利差收入只占50%,剩下的有中间收入构成。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以及个人理财业务占中间业务的收入可知道,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再次,有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我国经济的增长受益于出口的增长,净出口的增长为GDP的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中金公司的报告,2005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9%。2006年为22%,2007年虽然受到了紧缩经济的影响,仍然为20%。净出口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其突出问题是强制结汇制度带来的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截至2008年1月末,货币和准货币(M2)为41.78万亿元人民币,而在2007年1月末只是35.15万亿元人民币,而在2004年12月末,仅仅只有25.32万亿人民币。显然大量的基础货币流入到经济中去,加上民间投资渠道狭窄,居民观念保守,使得银行吸收了大量的储蓄存款,存款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贷款速度,造成了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面临着利率风险。银行通过个人理财业务,将居民手中的储蓄存款投向货币市场基金、国债等低风险投资品种,实现储蓄分流,缓解银行内部的流动性压力。

(二)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原因

首先,有利于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纷纷涌入国内,由于国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初级阶段,外资银行充分利用它们的竞争优势,开展理财业务,赢得很多了优质客户。在我国80%-90%的个人财富主要集中在10个大中型城市,居民对于财富的管理也日益强烈。根据国际“二八法则”,20%的客户为银行创造80%的利润,争夺20%的客户对于银行至关重要,所以我国银行必须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

其次,满足社会财富格局的变化的需要。据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6年,我国居民人均GNP复合增长率达到12.2%,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1.4%和8.7%。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从2000年的6万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的17.7万亿元人民币。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很多富人,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的富人总数稳居亚太区第二,仅次于日本,财富总值达到1.73万亿美元,占据亚太区财富总值的1/5,中国的富豪共34.5万人,人均资产达到100万美元。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需要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但他们的财务知识相对缺乏,这就迫切需要专业的队伍为其服务,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由此可见,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从客户出发,制定一系列的理财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再次,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近年来,巨大的贸易顺差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增大,宏观经济平稳增长、股权分置改革等措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股市的发展。上证综指从2005年不到1000点飙升至2007年5月29日的4300点,那时A股的整体市盈率高于40倍,直追日本80年代泡沫经济的顶点,之后国家出台紧缩措施,但收效甚微,直到“5.30”的下跌行情,才使过热的股市降了下来,但也冲击了宏观经济,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股市的大起大落,显示中国股民的投资非理性,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的投资品种欠缺,投资渠道狭窄,而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弥补了这个断层。这部分投资既保证了投资人的利益,又保证了股市的稳定,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1996年中信银行广州分行率先推出“私人理财中心”的招牌,同年工行上海分行推出理财咨询、外汇买卖、存单质押等理财产品。1998年,工行在上海、天津、浙江等城市进行理财业务试点。1999年,建设银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出各种理财产品。2001年,农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广大客户推出“一站式”服务。2005年,中国银行在全国开始实行统一的金融理财中心模式。

自2004年以来,光大银行率先发行“阳光理财B计划”以来,各家银行相继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品种和资金规模急剧膨胀。2008年,各家主要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7799期,募集资金23005亿元,募集的资金位居市场第一位。2009年12月末,发行理财产品的机构增至86家,产品发行数目超过7000款募集规模达到5万亿以上。截止2011年2月,全国49家银行发行1098款金融产品,其中普通类理财类产品936款,结构性理财产品162款,发行数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71%和122%。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广阔。据统计,74%的人对理财业务有兴趣,41%的人表示需要这项业务。同时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个人理财业务的广阔前景,并把这项业务当做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理财品牌,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 ,浦发银行的“卓信理财”。

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在银行利润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仅为8%,理财收入比率更低,而发达国家理财收入占经营收入约为40%到50%左右,并且高收益理财产品所占比率较少。以中国银行2008年销售业绩为例,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低收益甚至没有直接收益的货币型、债券型基金在全行代销基金产品中占了很大的份额,直接导致了“份额低,效益减”的非正常现象发生,并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规范的理财售后服务体系,重产品销售,轻售后服务,相关人员在产品销售阶段的职责不明确,导致产品的具体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客户投诉渠道不畅,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加大了理财产品销售的难度。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加大了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同时,银行制定了较为严格准入标准,客户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才能进入,极大的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

由于央行对信托贷款利率下限没有规定,信托理财集合资金用于贷款可能引发风险,因此信托贷款可以规避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的限制,降低了借款人的成本。此外,商业银行的信托贷款和信托理财资金不在商业银行的表内核算,不需要计提资本,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信托理财资金对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属于表外业务,贷款的信用风险完全由投资者承担。此种情况下,银行一般不会进行授信调查,对贷款的用途也不会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特别是贷款大部分在异地使用,担保人不能履行担保责任,这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银行和信托公司也将面临声誉风险。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的金融政策和体制是分业经营

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相互不能交叉,各有各的的监管机构,三个市场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不能实现银行代客户的组合投资,也不会替客户承担相应的风险。分业管理的现状还使银行的理财成本和不可控风险上升。

(二)国内的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衍生金融产品方面:缺少产品设计、运作平台等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良性发展。我国也不具备衍生产品的发展平台和对冲技术,国内目前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是和国外联合推出的,只赚取一些佣金和手续费,大部分利润被国外机构获得。

(三)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相对单一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不仅仅是销售理财产品而已,而是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客户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理财方案。例如,招商银行推出的理财计划,服务内容仅仅限于简单的财务规划上,根本没有全方位的人生财务规划设计,根本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四)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缺乏,理财业务高端化程度低

目前,国内理财市场缺乏专业的理财人员,已成为制约我国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财业务是一项技术性和知识性很强的综合业务,从业者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它也是一项高智力的中介服务业务,例如,在花旗银行,理财贵宾室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理财人员才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理财人员中有国际名校的MBA的占75%。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只有获得CFP的人才能从事理财业务。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是从一线柜员岗调过来的,虽然比柜员能力强,但还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只停留在产品的营销上,离真正的理财业务还有很大的距离。

(五)个人投资与理财意识淡薄

中国人不太具备投资与理财意识,不愿意将财产交给别人打理,并对理财的内涵、业务范围、流程不是很了解,同时商业银行也由于种种原因对理财产品缺乏认同感。在银行理财人员的引导下和客户追求高收益的情况下,客户只能被动的购买理财产品,最终形成理财业务的发展不稳定的局面。

(六)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较大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世界性的恐慌,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受到了严重打击,各国股市大幅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至于理财产品的收益处于亏损状态。中国的理财产品受到了较大影响,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降。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为了树立金融安全感,银行推出了结构性产品,全都附加了保本或利息的各种条款。此时,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不稳定期,以美元为中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将金融风险转向发展中国家,国内银行对金融形势的发展难以判断,产品的创新设计更趋于保守,极大的影响了产品设计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进行市场细分,确定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

当前,个人理财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商业银行要获得市场,抢占高端客户,就必须逐渐转变意识,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从客户的需求与利益出发,创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有差别的、有选择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首先,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多元化战略。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产品开发的投入,推动产品向多元化发展,这也符合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了理论,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次,个人理财产品最主要的就是实行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风险偏好、工资收入,为相应的客户设计符合其特点的产品。最后,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产品的透明度。银行要建立留住客户、发展客户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思路。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吸引客户很重要的方式,合理运用会给银行带来长期、稳定的客户。

显然,从国外银行的发展来看,理财并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单一的理财产品,而是将客户进行细分,根据客户的综合状况,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虽然我国的理财业务发展很快,但仍停留在销售理财产品的初级阶段,与理财业务的全方位、个性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从长远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也应遵循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由大众化向分层次服务,由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以金融顾问、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投资理财服务转变。

(二)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提升理财的层次

人力资本主要是以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核心人才,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依赖性更高。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情况,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解决我国银行人才匮乏的问题,不仅要立足的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现状,还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多渠道,多方面培养人才,适应银行业务的发展。首先,在现有银行员工中选拔优秀员工,进行银行、证券、保险知识的综合培养,满足业务对人员的需求。其次,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优秀的员工送入高等院校进行深入学习,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三,与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委员会进行交流,开展理财规划师资格考试,提高理财规划师的个人能力和职业道德,逐步与国际接轨。

(三)创新观念,优化客户观念

首先,银行要充分理解理财业务的本质。个人理财就是根据客户不同阶段的目标,对个人金融资产在不同的金融市场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理财的目的不是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获取利润。银行应结合客户的风险偏好、生命周期和收入水平,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其次,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和风险观念。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提供的中间业务,银行根据客户的委托,以指定的方式进行投资,而风险却又客户承担。目前市场中,银行为了争取存款,赚取利润,进行虚假宣传,承诺收益,降低了风险的意识,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客户就可能会遭受损失,使得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大量的客户就会流失。

最后,深化客户市场细分,完善客户资料的数据库管理。正确的市场细分,有利于银行根据客户提供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商业银行想要获得有价值的客户,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首先对市场进行细分,细分的维度和方式包括,客户的金融资产规模、风险偏好、财务目标、个人客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银行应建立信息的反馈机制,获取全面的客户资料,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实现对客户的准确分类。

商业银行必须结合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方式,针对具体业务的特点,制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于防范市场风险,保证理财产品的运行有重要意义。

(四)从体系上健全和完善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

此制度要充分结合业务发展的特点,在产品研发、销售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

在具体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必须保证理财业务的合法合规。首先,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将理财经理与一般的营销服务人员、大堂经理区分开,对各自的职责进行界定,避免声誉风险。其次,强化风险提示制度,对客户进行充分风险提示,在柜台业务操作、理财产品推介和理财规划制订时,需要将风险类别和风险承担方式给予明示,并要客户做出书面认可。再次,通过各种渠道向客户披露理财产品的管理和运用情况,保证客户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最后,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和投诉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客户投诉较多的问题,尽快整改,迅速反馈,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范围广泛、容量大、风险较低、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但就规模和内容来说,仍然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财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明确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战略、客户定位和服务定位。银行应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要做好个人理财产品个性化需求的研究,根据不同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提供个人理财方案。同时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以客户为中心,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加大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为客户量身制定金融产品,使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注重培养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争取更多的高端客户,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双方的“双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国峰.《银行个人理财体系、策略与政策》.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年第1版.

[2] 李红英、冯晓宁、韩宇.“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分析”.《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2期.

[3] 陈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金融经济》.2010年第1期.

[4] 李东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风险及对策”.《广西金融研究》.2008年第2期.

[5] 吴世亮.“制约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十大因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第1期.

[6] 霍文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版

[7] 张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现状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第2期.

[8] 张云峰.“我国银行业的明日之花”.《银行家》.2007年第11期.

[9] 王文胜.“个人理财的定位与误区”.《现代商业银行》.2007年.第2期.

[10] 唐浩忠.“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研究”.《西南 财经大学》.2007年第1期.

(责任编辑:陈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