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中专中职教育正文

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意义与作用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32次
  • 评分4
  • 84
  • 0

罗丽静

摘要: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迫切任务。中职生心理素质有其现实特殊性,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提升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行动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进行。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全局性意义,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应树立全员美育的科学理念,建立健全美育落实机制,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教育;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美育

作者简介:罗丽静,女,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72-03

心理素质是社会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是社会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心理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后天的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心理素质的养成并非一项单纯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靠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难达成。[2]已有的相关研究及实践证明,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必须依靠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关教育因素的协同推进。在这些因素中,美育对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作用是独特而有成效的,然而,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和作用,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职教育领域,这方面的讨论更少。因此,有必要将之作为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切入点,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索。

一、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一)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产生更为复杂多样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随着人们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日益突显,人的心理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实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围绕心理素质培养而开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全局性意义和作用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传统上往往被认为专指“艺术教育”,侧重以培养对象具有审美素养为己任。[4]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已发展成为以狭义美育为手段,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从学校美育来说,美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不难看出,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与同为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培养一样,成为现代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在实践中,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并没有对美育有足够的重视,对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充分的认识。

(三)美育对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

美育对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美育可以培养人的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其本身与“应试教育”偏重智育的格局性质有着极大的不同。同时,美育以提升人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本身即要以学生智力、道德为基础和前提,因此,美育反过来对学生的智力和道德提出了要求,对学生文化心理结构产生积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美育的宗旨在塑造完美的人格,通过美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能帮助中职生正确处理其自身与外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为缓解和减少中职生的内在心理冲突打下良好基础。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并列起来的,重视美育,将美育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利用审美规律开展教学,这就必然要在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对中职生的素质教育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养成对美育的现实需求

(一)中职生心理素质的现实特殊性

中职生是青少年阶段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克服更多自身思想观念和生活中面临的一些成长性问题。而且,当下的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也较大,即使非独生子女,也较少兄弟姐妹,相当一部分还是“留守儿童”。当代农村生活的特点使他们从小缺乏与人交流和沟通,参与社会生活程度低。他们大多来自底层家庭,教育环境相对恶劣,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人生阅历不够丰富,这些成长条件和过程使得中职生与其他同龄人面临更多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这导致中职生群体呈现出更为广泛而明显的心理问题:(1)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信心,畏惧学习;(2)意志力不足,做事缺乏耐心,自卑感相对较强,一有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无法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3)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较强,在心理和行为上对学校的教育体现出较强的阻抗性;(4)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5)人生观价值观不够完善,心灵空虚,责任感较差;(6)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合作精神不够,对集体生活适应能力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中职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提升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中职教育领域都在努力探究具体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实践上看,中职学校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致使中职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陷入了困境。主要问题在于,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激发因素是多方面的,中职学校虽然疲于奔命,但也难以一一应对。从社会影响上看,当前的学校生活难以隔离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如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生的偏见和歧视,强化了中职生的自卑心理和叛逆行为。从家庭影响上看,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当下的家庭生活模式也很难在短期内有质的变化,家庭正面影响有限,学生缺少关爱与温暖,这会都对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从中职生自身情况看,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价值观念体系不科学、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要求不高、生活习惯松散、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早已存在,也不断地诱发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从学校教育方面看,在现实的教育评价机制中,功利主义思想突出,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使中职生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仍难得到教师的认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效果也并不理想,在这样的学校教育环境下,不少学生仍然难以克服孤独、自卑的心理,很难找到自尊、自信,从而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加强美育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解决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问题,单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学生自身、学校教育等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归根到底,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最后要通过中职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实现。实际上,心理问题和障碍仅是问题的表征,内在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身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对现实环境的不适应,着眼学生的内在因素,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根本途径。而美育,为由内而外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着力点。

中职学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健全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包括内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文明行为习惯,这正是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由内而外的和谐统一。美育通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感受、理解、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来推动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反过来又可以推进美育。美育指向的是美的对象,它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令人生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促使人们出自内心的意愿和需求,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实现美育的陶冶情操功能,这不仅有利于中职生修正现实生活中对人和事的态度,也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并最终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提升。通过审美活动提升审美能力,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如通过中职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各种审美活动,不仅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心智开发,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当前,中职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一时难以改变,加强美育,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关键在中职学校。各中职学校应主动承担起相关职责,积极推动中职生美育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一)树立全员美育的科学理念

各中职学校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美育对提升中职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切实将美育作为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发动全体教师积极树立科学的美育理念,在做好行为示范的同时,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美育,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中美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建立健全美育落实机制

着眼全局,创造必要条件,构建学校美育平台。开设美育课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美育课程规范,把美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体系。根据美育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美育目标,编制校本教材,保障美育的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制定灵活有效的美育评价标准,将美育活动纳入校园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开展丰富有趣的校园美育活动。完善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将行为美育内容融入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审美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重视审美环境的陶冶作用,加强校园软硬环境的美化建设。通过文化景观、警示语等方式让美育渗透到校园的物化环境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演讲、辩论会、小品、班会、礼仪风采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为校园增添美和寻找校园的不文明现象等文明创建和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师生自觉奉献美,抵制不文明现象,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中职生在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于文杰.中学美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李高杰.美育教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赵江玲.美育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J].新课程,2010(12):93.

[4]杨嵋.美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65-66.

[5]李晓通,张予南,陈永兵.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审美文化促因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2):64-66.

[责任编辑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