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中专中职教育正文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AD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投稿牛正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88次
  • 评分4
  • 73
  • 0

文/孙守勇

摘要:CAD课程虽然是中职教学中常见学科,但教学方法仍存在诸多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仍有脱节现象。本文针对CAD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CAD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法 CAD教学 应用

在当前中职教育中,CAD是工程制图中的课程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水平以及机械制图水平十分重要。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CAD教学的相关课程,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如何突出中职教育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仍有很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CAD课程教学难点

CAD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有: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规程设计)以及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该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制造工艺等多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如下教学难点: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学科跨度大;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较高软件操作能力;对教学软硬件要求较高,软件更新速度快;学生缺乏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仅当做绘图工具,无法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传统的枯燥的、无导向式教学模式,笔者旨在探讨一种任务导向明确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营造真实工作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首先提出本次课程需要完成的一个项目。设计的项目必须能够紧密联系学生当前所掌握的技能特点,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与延展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紧紧围绕完成这个项目的中心任务,通过主动学习相关教学资源、相互探讨协作,主动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每组完成项目后进行汇报,教师及时点评,适时引出新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拓展。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CAD课程项目驱动教学设计

1.项目规划

一个好的项目教学实施开展,关键在于把握好项目的总体规划。课程项目的设计不仅要有目标性,也要有层次性和可发挥性。结合课程教学计划,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可将项目细化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易于实施的子项目。各子项目之间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既要覆盖一定的知识范围,又不能过于庞大,以便学生顺利开展实施。通过完成各子项目来完成总体项目,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2.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对项目进行有效讲解及示范,特别是在首次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初步的思考,分析具体的作图步骤和方法要点。比如笔者在讲解直线、圆等基础元素画法时,会给出画正五角星这个项目。该项目包含了圆、正多边形、直线、对象捕捉、裁剪等多种方法及命令的综合应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是最优的画法,必要时给以正确示范,以便开拓学生的思维。

笔者所在学校的CAD教学是课堂授课与上机操作同时进行的。上机操作是完成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项目,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良的绘图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在绘图之前不设置绘图环境、不设置图层,打开软件后直接画图。这样就容易导致图形丢失、图层杂乱无章等现象。

3.项目总结

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教师应及时将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必要时进行分组总结,逐一评价,将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强调发现的共性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实施项目时应采取的思路和步骤,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优劣比较,提高学生对项目的分析及综合应用能力。

四、小结

CAD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个个项目,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形成了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性循环。笔者通过学生在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得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认可程度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迟鹏,史文鑫.浅谈中职CAD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邓庆宁.目标导向教学模式综论[J].广东教育教研, 2007(9).

[3]王军.项目教学和情境学习在CAD/CAM教学中应用[J].教学研究,2010(9).

(作者单位:咸阳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