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友敬
摘 要:技工院校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严重。本文着重分析了课程设置对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课程设置 学习兴趣 一体化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国家教育政策与国际接轨,使高等院校近几年疯狂扩招。在学生总数保持基本恒定的前提下,到技校求学学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文化素质相应下降的现象。
在技校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深感受到学生理论实践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窘况,这种状况也从学生就业单位的用人反馈中得以印证:80年代的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干经理,90年代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干车间主任,而现在的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连同门的“师兄师姐们”都不愿意接纳他们。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对现在的技工教育进行反思。学生不被社会接纳,除了极少数存在性格方面原因外,大多数还是自身没有“真才实学”所致。而回顾学校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了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一、学生厌学原因探讨
1.学生理论素养普遍偏低
在学生中进行理论教学时,发现学生们对这种课堂“填鸭式”的授课过程特别抵触,学生在上课时睡觉、玩手机、读小说等,就是不愿意听课。与一些学生进行沟通后,了解到学生抵触理论教学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学生的一句话:“要是我喜欢理论学习,我就不会到技校来上学了,我现在应该坐在大学课堂里”。
学生觉得技工院校应该是学习的“避税天堂”,来到技工院校就不应该重复烦躁的过去。初中乃至高中应试教育的失利,使学生们对理论知识学习有很强的反抗性。这也是造成学生理论素养偏低的一种原因——内心拒绝再提高。学生在思想上首先形成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防御,到实践学习中就更不用心了。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受不了初中高中式的教育,才选择另辟蹊径来到技工院校开发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在现实中,技工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开设了许多理论课的现象,有的院校理论课甚至还占了好大的比例。
这造成学生有“我想换一个环境,怎么又重新回到了以前我所厌烦的教学环境中了”的困惑。学生不喜欢理论,但是到技工院校后所学内容又竟是理论;学生想到技工院校换个思路进行学习,锻炼一下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实践课程“含水量”太高,与学生期望不符。
3.学生天性使然
许多技工院校学生还是处于十五六岁的年龄阶段,天性活泼、好动,沉稳性不足。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技术工人”的摇篮,目的是在他们毕业后在工厂企业里能造出“合格”的产品。这也就要求技工院校的学生要潜心钻研制图知识、金工知识等专业知识,并且需要学深、学透,马虎不得,因为在加工领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和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理工科知识都是枯燥的,远远不及文科相关知识通俗易懂,更不如说几句俏皮话、讲几个笑话般那么容易让人接受。这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也使得技工院校学生对一些知识感到厌烦。
4.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
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反而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更加重了学生与教师间的对立情绪。
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二、解决建议
1.抓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
近几年,技工院校的招生压力普遍较大,能年年完成招生任务的院校极少,能保持在校生学生数量过万人的院校更是寥寥无几。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达到生存的“及格线”,各所院校也无所不用其极,“大尺寸”“宽口径”地往里挖学生。这就造成招进来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素养不高,对以后的教学管理等带来很大压力。这就需要广大院校在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怀揣一颗慈爱之心,严卡标准,严格落实招生规定,对意向学生进行筛选,切实让素质过硬的学生进入技工院校深造,这也是保证学员成材率、对社会认真负责的一个重要举措。
2.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
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在开好必修课的同时,开设一系列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特长、增强能力的选修课和活动课,使一些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丢掉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心理包袱,进而对文化课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新成绩的取得,他们会得到肯定性的评价,使他们做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可以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3.结合学生特点开设课程、进行教学
学校如果不了解社会需求什么,不了解学生想学什么、能学什么,一味地按照以往经验进行课程设置,结果可想而知。
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中穿插学生喜欢听的笑话、喜欢玩的电子游戏等内容,可以作为提起学生兴趣的一个“显点”,最后以点带面,将传授知识的课堂一贯而至。教师的知识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愿意听,那么一切都为零。单方面的填鸭式授课结果不好,这对授课的教师、听课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失败。
建议在课程设置中适当调整学科比例,针对学生的特点开设兴趣课程、运用兴趣课堂,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原本看似枯燥的知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丰富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一体化教学是指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方法,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摸索了几年,如何更好地让一体化教学保持活力,在技工教育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更好地研究探索总结,不断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形式,充实一体化教学的内容,真正与时代接轨、与职业教育发展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使之永保活力,成为提升教学、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
三、小结
总之,只要技工院校积极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注意提升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注意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厌学的状况肯定会得到改善。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