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园林毕业正文

园林园艺类博览园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2-06
  • 阅读量43次
  • 评分0

摘    要:通过阐述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分析我国各地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建设现状,剖析当前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展后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实现园林园艺类博览园可持续发展的5条路径:强化主题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发挥资源优势,注重资源整合;善用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园博;改进运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园林园艺;博览园:可持续发展;


随着园林园艺文化的广泛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实践,当前,许多城市都在如火如荼地举办着国际性或地方性的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林园艺类博览园作为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主要呈现形式,其建设是推进城市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和旅游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设施、塑造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魅力、彰显城市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目前大多数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建设处于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品质、重前期轻后期、重设计轻维护的追求短期效益和表面效果的阶段,如何避免因只追求短期效益而出现会时热闹、会后冷清的人气落差及资源烂尾,实现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园林园艺类博览园长期发挥效益,是规划设计者和建设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现从国内各地的园林园艺类博览园发展现状出发,探析园林园艺类博览园可持续发展路径,对实现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1 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园林园艺类博览会是以园林、园艺为主题的节事性展览活动,通过展览的形式促进园林园艺的文化、技术交流和发展,园林园艺类博览园(以下简称“园博园”)作为会议场所,是园林园艺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和实质内容[1]。园林园艺类博览会是园林园艺行业层次最高的国际性或地方性盛会,旨在促进园林园艺行业的对话与发展。当前,通过举办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和建设园博园进行园林园艺文化的交流、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已成为一种主流。


园博园的建设,是加快推动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对于展现城市形象、传播园林园艺文化、优化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加强国内外城市园林园艺行业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园博园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


1.1 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

从园博园的定义及解释中不难看出,园博园建设目的之一便是体现地方文化,而一座成功的园博园,也少不了对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历届园博会举办都包括吉祥物设计、开闭幕式、表演活动、各地方风俗节日演出等文化、技术交流宣传节庆活动[2]。纵观国内外历次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建设,无不或多或少地借助本城市、本地域乃至本国的特有文化来打造园区特色,地方性的历史人文、民风民俗、山川地貌、风物特产等都是园博园各地方展园设计中用来塑造展园特色的灵感来源。园博园的建设不仅仅是园林园艺文化的交流互鉴,更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也使园博园成为了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从抽象的园区总体布局、理念构思再到直观的建筑造型、小品设计、元素运用、色彩选择等都能读出地方文化的信息,使园博园“形”与“神”兼具,让园博园更具地域性、文化性与可读性,园博园在传播园林园艺文化的同时,也集中地将地方文化以立体的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出来,对于宣扬地方文化、传承地方经典、打造城市品牌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使园区更具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园博园的举办内涵。


1.2 规划建设的短周期性

园博园作为节事性展览活动,不同省区市举办的时间和周期不相一致,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14年起,每年举办两届园林园艺博览会,江苏省每两年举办一届园艺博览会,湖北省每三年举办一届园林博览会,河北省每年举办一届园林博览会,山东省每两年举办一届城市园林绿化博览会,尽管举办周期有长有短,但从相关资料报道中可以知道,各地园博园的规划建设周期都相对较短,受项目选址、建设资金、季节性天气和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园区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及开园开展等阶段在时间上都比较急促,所用周期较短,使园博园的规划建设具有短周期性,时间紧、任务重成为了大多数园博园规划建设的周期特点,这对园区的建设效率与施工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1.3 展览方式的丰富多样

园林园艺是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学科,展览方式只有通过立体的、全方位的形式才有可能使观览者获得较全面的了解与感受,这也给了园博园在展览方式上较大的创新空间。从空间类型上,由于园林园艺展览涉及的园林建筑、景观小品、绿化植物等素材的空间尺度大部分均大于人的尺度,只有在室外空间进行展览才能尽量不受限制,目前国内各地举办的园林园艺博览会及建设的园博园均以室外展览为主、室内展览为辅。从表现形式上,既有立体的实物展示,也有视频影像等的媒介表现,还有动态与静态的相结合,声、光、影的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共同刺激,使观览者感受更全面、印象更深刻。丰富多样的展览方式,极大地展现了园林园艺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提高了公众园林园艺鉴赏能力,促进了园林园林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升。


2 园林园艺类博览园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尽管我国园林园艺历史悠久,但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及园博园的发展在我国却起步较晚,级别最高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在我国首次举办,过去20余年的时间里,我国已成功举办了9次世界园艺博览会,2024年又将在中国成都再次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次数较多的国家之一,充分说明了我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迅速发展。


除了国际性的博览会,在国家层面,我国在1997年开始举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是中国园林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在地方层面,大部分省区也都有本省范围内的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举办频率从三年一届到半年一届不等,可见,随着园林园艺文化的广泛传播和美好人居环境理念深入人心,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已经成为政府推进城镇建设、丰富民众生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我国园林园艺文化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具生机与活力。


尽管我国各级各地的园博园建设迅猛发展,但随着城市绿色休闲空间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园博园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造成资源不能集约、节约利用,未能持久充分发挥园博园的综合效益。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国内各层次园博园普遍存在着许多共性问题,如园区在前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未能合理预估游客流量,使园区面积过大或不满足游览容量需求;建设周期较短而对建设质量把控不足,未达到理想建设效果;展会后展园所展示的内容和日常进行的各种活动相较于展期不仅没有创新,而且丰富程度大大降低[3];园区内游线组织不合理,未能充分发挥园区综合效益;服务设施缺乏,不满足游客使用需求;园内场地及建筑大量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经营产品单一,不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园区营收不足以维持园区自身发展;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园区发展后劲不足等,严重制约园博园的可持续发展。


3 园林园艺博览会可持续发展路径

3.1 强化主题定位,突出园区特色

园区特色是游览场所的第一吸引力,也是建设一个高质量园博园的关键。实现园博园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强化园区的主题定位,突出园区特色,使园区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在游览市场中的竞争力。建设一个特色突出的园博园,既要充分利用乡土元素和乡村材料,展现当地历史与文化,也要善于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对园区进行改造与完善。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园区存在的问题,从功能分区、主题分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文脉体现、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兼顾园博园的功能需求与景观效果,紧紧围绕园区主题,结合园博园资源优势与特色,借助景墙、园林雕塑、装饰图案等具体形式展现本地人文典故,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增强园博园的可读性与地域性,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高质量园博园,为园博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 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园博园内的各类服务设施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完善程度决定着游客的游览满意度,也是园博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直接表现。完善的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可使游客获得较好的游览体验。园区中的服务设施设置,应从游客需求出发,在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入手,以人为本,设施设置充分考虑老、中、少等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使用特点,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扩大服务设施覆盖,结合展期客流量和后续利用客流量预测,综合确定园区场地的总用地规模和二次开发规模[4],设置与游客容量相匹配的服务设施,根据交通流线的主次分级布置各类服务设施,及时解决游客反映的热点问题,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园区服务体系,提升园区服务质量,不断增强游客游览体验,为会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积极构建云支付、云排队等线上智能服务平台,做到游客服务智能化、人性化、高效化,增加游客在园区内的有效游玩时间。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与园区周边用地的协同建设,通过政府及开发商层面来完善园博园周边用地的交通、文旅、商业等配套建设,以园博园为驱动内核,以周边地块配套设施作为园区服务设施的补充和延伸,提升园外配套便利,提高园博园公共交通可达性,实现园内外的资源共享,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


3.3 发挥资源优势,注重资源整合

园博园拥有丰富的园林园艺资源,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园林园艺博览会建设成果打造园区特色的同时,创新主题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园区内经营场地的业务类型,如建设青少年或市民园林园艺科普教育基地、引进园林植物科研机构、园艺培训机构等,通过开展科普活动,打造专业的科普教育服务平台,形成园、产、研一体化的中小型综合性科教基地。选择性地将园区内部分地被种植区域建设成小型盆栽花卉生产基地,打造园区花卉景观的同时又可向游客销售盆栽花卉。利用园区内闲置的场地、建筑,将园林园艺博览会的公益性、非盈利性功能与酒店、民宿、摄影基地等盈利性较强的经营项目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整合,确保园区公益性的前提下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巩固现有收益的同时不断探索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园区各要素使用率最大化,推动各功能分区优势互补,以园林产业为依托,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开发建设集会、旅游、园林会展、生态时尚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多功能的、多产业综合休闲旅游区[5],不断丰富园区营收方式和途径,为园林园艺博览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减少对政府补助资金的依赖。


3.4 善用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园博

园林艺术的创作除了需要挖掘场地本身的历史与文化外,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也需要结合科技手段进行呈现。与时俱进,利用科技手段赋能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数字化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潮流与趋势。园博园的数字化改造,应当通过构建“互联网+园博园”的发展模式,将数字化智能构建与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在游览形式、游客服务、园区管理、景点解说等方面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改造和提升,打造“数字景观,智慧园博”,优化传统展览形式的同时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虚拟园博,减少场地条件对园区展览形式的限制,通过声音、光照、气味、震感等多方面的逼真模拟来丰富游览形式,加深游客感受,增强游览体验,使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文化与技术有机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手段提高园区游览项目的互动性、可视性与丰富性,提升园区游览的多元化、服务的智能化、管理的高效化,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


3.5 改进运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运营方式的改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能保障园区各项工作持续正常且高效运行。在运营上,保持和强化园博园资源优势和环境景观特色,充分挖掘园区营收的新增长点,转变以门票为主要营收来源的传统经营模式,注重游客消费偏好,探索通过“环境+服务”的营销模式丰富园区收益,紧跟市场潮流探索打造“网红打卡地”,适当删减园内低人气、低收益且维护成本高的游览项目,注重资源整合,加大营销力度,实现精准营销,扩展园区品牌宣传,提高园区知名度。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由政府层面优化周边游览市场布局,避免因不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引起的市场竞争。广泛征求、积极听取行业有关专家和学者意见与建议,科学制定园博园发展目标和规划,使园博园的发展既立足园区实际,又衔接周边区域规划、契合城市发展。


在管理上,推动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改革,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园区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管理部门应提高站位,增强主体意识,从园区实际出发不断改进管理模式,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即时、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做好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将园区内服务、安全、设施、人力资源等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及时处理园区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服务行为规范和正确引导游客游览行为,明确园区内各部门职责分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相关从业者职业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增强园区内生动力,确保园区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4 结语

园博园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前期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方案和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更需要后期多方面、多层次的共同持续努力。在保证园区景观、设施等硬件达质达标的同时,也要保证园区的服务、管理等“软件”切合园区发展实际,管理部门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提升园博园各项内容,多管齐下,协同发力,使园博园充满生机与活力,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佳.柳州市园博园景观评价和会后利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2] 龙家汉.邯郸园林博览会展后可持续利用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1.

[3] 姜波.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后利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

[4] 段义猛,李欣.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区的后续利用研究——以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为例[J].规划师,2020,36(12):58-65.

[5] 庄苇,卢林.可持续的园林博览会规划设计———以湖北省(黄石)首届园林博览会规划设计方案为例[J].华中建筑,2019,37(1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