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杭州是中国茶都。西湖龙井茶园和茶文化史迹,是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是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茶文化能通过园林景观得以传承和发扬。本文论述了杭州茶发展现状,探讨了杭州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景观应用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西湖龙井茶;园林景观;应用;传承;
2011年杭州西湖成为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在六大申遗要素中包含龙井茶园和茶文化史迹。杭州被称为我国的茶文化研究交流中心,集茶品、茶人、茶区、茶文化、茶教育、茶科技、茶旅游为一体的“中国茶都”。对杭州西湖茶文化内涵与景观应用的研究,有利于传承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助推茶旅游,加深公众对茶文化景观的审美逻辑认识。
1 世界遗产中的西湖茶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赞誉“茶为国饮杭为茶都”。
杭州自然条件优越,茶产业研究体系完整。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多雾,满足茶树喜湿润的生物学特性,湿润的小气候环境使茶新芽具有鲜嫩品质。地处浙西山区向杭嘉湖平原过渡地带,三面云山一面城,地势北高南低,拥有适合茶树生长的100-400米的坡地和丘陵地形,土壤以微酸性白砂土、砂黄土为多,结构疏松通气透水良好,富含茶叶生产所需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西湖有8家国字号茶机构:我国唯一一座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2家国字号茶文化社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2家国家级茶叶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杭州茶叶研究院;1个全国茶学教育重点学科——浙江大学茶学系;1家国家级茶叶检验中心——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部级茶叶监测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测试中心。
杭州产茶区分布众多,名茶种类繁优。自唐代就形成了著名的产茶区,如钱塘、建德、临安天目山、余杭径山等,仅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就有12个产茶村:龙井、梅家坞、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双峰、茅家埠、灵隐、梵村、九溪、南山、金沙。单西湖龙井茶产区就有“狮、龙、云、虎、梅”五大产区以及9大示范园区,其中一级保护区就有5个。优产杭地著名茶品:天竺茶、灵隐茶、白云峰白云茶、宝石山宝云茶、香林洞香林茶、西湖龙井茶、九曲红梅、桂花龙井、杭州旗枪等。
茶文化史迹遍布,广结茶缘。茶圣陆羽《茶经·八之出》记载钱塘天竺、灵隐二寺,将其中所产的茶定为全国名茶之一。高僧辩才大师在风凰岭广植茶树,茶种便是被誉为世界绿茶之首的“西湖龙井”。泡茶泉水取自龙井——位于龙井寺,始建于三国时期,雕刻有祥云纹,为天然喀斯特泉,泉水清冷甘冽。风凰岭龙井一带自此成为文人雅士品茶参禅的名胜地点。清朝乾隆皇帝曾四访西湖茶区,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品茗采茶,回京时将龙井茶叶夹在书中带回。相传乾隆皇帝将茶叶带给皇太后欣赏,太后特别中意这清香而压扁的书中茶叶,遂即将其定为贡茶并称“天下一绝”。后人为纪念乾隆皇帝采茶事迹,体恤茶农艰辛之情,将皇帝采摘的18棵茶树,定为“御茶”。如今这18棵御茶,仍然生长于胡公庙前。新中国成立之后,西湖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国内外领导都曾来过杭州西湖龙井,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题词,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曾在此间采茶。杭州茶向世界人民传递着友谊。
2 杭州茶文化内涵
杭州西湖茶的最早记载始于《茶经》,南北朝谢灵运于天竺种茶叶为最早西湖茶传说。杭州茶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浸淫,积淀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广义上茶文化是指一切与茶有关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人文文化。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同地区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内涵共同组成中国茶文化。杭州西湖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当前西湖的主流的茶文化内涵主要有5种。
2.1 禅、道之风
禅、道哲理与饮茶意境相联系,把饮茶从日用层面提升至精神享受的高度。
自古茶禅一味,《茶经》“天竺、灵隐二寺”,不仅是西湖茶的“源头”,同时也奠定了西湖人文景观基础的佛教文化景观之源。佛教认为,茶有提神静思、促进消化、使人不思淫欲的三大好处。茶性高洁清淡,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趣而又有节制,符合禅宗主张的“自心是佛”、“明心见性”。僧人在饮茶时寻找心境开释,在饮茶中体悟禅道,寻求精神顿悟。唐朝,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的和尚——皎然,传承发扬了“以茶供佛”、“茶禅一味”之说,大力倡导“以茶代酒”,推进茶礼从佛礼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篇,将饮茶好处和精神得道的特点归结为三点:“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被誉为“大唐茶道”的开山之作。
道教将茶树奉为“仙树”。在浙江天台保留着道家葛洪植茶、炼丹的遗址。西汉吴理真被称为“甘露祖师”,他在四川青峰手植七株茶树,后世有“仙茶七株,不生不灭,服之四两,即地成仙”之说。茶叶生于山峦,瀹以山中清泉,紫砂净土做壶,便可取得清香甘甜,意蕴无穷之效。明代文震亨《长物志》里称赞瀹茶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瀹茶法即取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泡茶方式,这种泡茶法较“唐煮宋点”更简便亲民,而且茶叶完整,增强茶叶的观赏效果,具有“返璞归真”、“简朴精微”茶道特性。这与道家提倡的“万物冥化”“天人合一”的主张不谋而合。
2.2 高尚品格象征
逆境守节、高洁清芳的品格象征。陆羽《茶经》谈到茶树:“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可见茶树的生长环境并不优渥,但茶叶味道却是“清香甘冽”。这样的特性反差,赋予茶叶“坚韧,守节”的品质象征。传统茶具“苦节君”(图1),即香竹风炉,盛行于宋代,是以精细毛竹搭配制成的方形煎茶风炉。在明代顾元庆《茶谱》中,描述苦节君造型为上圆下方,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围用竹及竹篾编织而成,取苦节君,寓意茶叶尽管每日饱受烈焰烤炙之苦,却仍有清香,赋予竹子一般高洁的品格和纯洁的贞操。茶壶也常利用竹子元素,侧面烘托茶之清香,守节之品德。藏茶的用具,也多用竹箱、竹筒。
“廉、美、和、敬”德行象征。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教授庄晚芳,一生致力于茶学文化,是我国茶树栽培学科奠基人之一。他曾提出“中国茶德”:“廉、美、和、敬”,即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强调在生活中要有廉洁的作风、追求高尚的品德,讲究真善美、拥有健康、喜乐的人生态度,与人为善、和气真诚,敬畏天地,孝敬长辈,怜爱他人。中国茶德被杭州人民奉为饮茶悟道的首要精神,将它作为和谐社会的风向标。
2.3 精雅富足象征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采择之精,制造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胜造其极”。茶在种植、采摘、冲泡、饮用各环节,都有着最佳饮用的“标准”,茶馆等场所更是配以文人字画作为点缀,是“精雅”的象征,是精致和高雅的代表。杭州茶自宋代开始就被当做贡茶,也是富贵文化之一。
茶树种植有特定的生态环境要求,喜温喜湿,光照适中,陆羽认为“阳崖阴林”最佳。采摘时期,例如“绿茶皇后”西湖龙井茶有着“早、嫩、勤”的特点,采摘以早为贵,在杭州流传着“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的茶事谚语。诗人虞集诗云:“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强调保证茶叶品质,最好在谷雨之前采摘。“嫩”则讲究茶叶只采摘“鲜叶”,注重茶叶的鲜嫩度和完整度。“勤”则指及时分批采摘,讲究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则隔几日采一次,采摘时“采大留小,分批采摘”,由此,龙井茶全年采茶次数可达30次左右。
制茶工艺精雅。唐代团饼茶有着11道制茶工艺:“采茶、蒸茶、捣茶、拍压、装模、出模、列茶、穿孔、烘焙、成穿、封藏”。发展至今不同的茶品的制茶过程,有着独特的炒制技艺,大多综合4种以上的手法,以西湖龙井茶为例,手艺高超的师傅有按、抹、翻、抖、甩、拓、扣、压、挺、磨等十大炒制手法,极尽匠心,保证茶叶品质,尽显雅致。
冲泡的水、茶具也有精微的标准。《茶经》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推崇以山泉水煮茶最好,如西湖双绝——龙井茶叶虎跑水之说。而山泉水最好采用乳泉、石池流动缓慢的水,瀑布、涌泉等湍急的水不宜取用。取用江河的水要去远离人群的地方,井水则相反。而现代对泡茶水温也很注重,一般不取100摄氏度沸水冲泡,认为80-85摄氏度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鲜亮,滋味清爽,内含的营养物质不被破坏。
茶具雅致。茶具的运用大致有3个时期,“远古时期”以素土陶罐为主,“唐煮宋点”时期,盛行龙凤团茶、点茶斗茶,以观赏纯白汤色和汤花为要,讲求越白越好,茶具则以“黑釉盏”为佳。宋朝龙凤团茶,制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成本昂贵,制作工艺繁琐精湛,有“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的说法,大约相当于现在24,000人民币,可见其珍贵的程度。到“明清”时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叶茶上贡”政策,提倡“瀹茶法”,“一煮便啜”,让饮茶深入平民百姓生活,茶盏材料也转变为白瓷或青花瓷,以便更好地衬托瀹茶后茶汤的颜色。明代简化饮茶方式,用具也更加多元化,文人墨客参与到茶具的设计中,有刻字题词,有雕龙画凤,使得茶具更具艺术性。清代茶具则首推紫砂,紫砂茶具泡茶,不夺茶香,壶壁能吸附茶香,能持久保香,紫砂壶色调古朴雅致,意蕴幽深旷远,有“土与黄金争价”的说法。
2.4 吉利祥瑞象征
宋代在朝仪中加入茶礼,赠送茶叶,被视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遇。宋仁宗每次到南郊祭拜天地时,会赏给中书省一饼,枢密院一饼,四位宰相级重臣各半饼。欧阳修居官二十年,才得到过一饼龙凤团茶。民间婚俗当中也将茶视为吉利祥瑞的象征。明代许次纾《茶流考本》强调“茶不移本,植必生子”,以茶“坚韧不移”喻爱情“矢志不渝”。必生子,喻意多子多福。婚嫁礼仪在古代以“三茶六礼”代指,订婚时下茶,预祝生男育女;结婚时定茶,寓意孝敬长辈;洞房时合茶,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茶被当做圣洁祭品,用来礼佛奉神,杭州有“以茶奉神”的习俗,传说观世音菩萨诸神佛陀,都是以素食为生,以清茶祭祀敬奉,可祈求神灵庇护。杭州春节期间,习惯用“以茶代酒”,祭祀天地,以求来年风调雨顺。春节期间,在茶中加入青橄榄和金桔做成“元宝茶”,寓意新春吉利,财源兴旺。旧时杭州在修葺房屋、上梁立柱时,都会洒茶叶、米粒,以求屋宅安宁,辟除邪气。住在湖边的人,为防止水鬼作祟,也会将茶叶洒在湖中,以求驱魔保平安。
2.5 健康长寿象征
茶在正式成为饮料前主要是作为药物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神农本草》中记载:“得茶而解之”,印证茶有解毒功效。清代陆次云《湖壖杂记》龙井篇,记述龙井茶“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茶叶被视为有益健康,能治疗疾病的植物。
自古茶便是健康长寿的象征。西汉吴理真手植七株茶树,被后世誉为“仙树”,有“服之四两,即地成仙”的说法,赋予茶叶“长寿”的寓意。以茶促寿,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诗经·幽风·七月》中写道:“采茶薪梧,食我农夫”,写出了劳动者以采食茶叶的艰辛生活,从而“以介眉寿”,颐养天年。古人以“茶寿”雅称108岁,代指长寿老人。五代学者王文锡在《茶谱》中记载道:茶是“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旧唐书·宣宗纪》记载道: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借僧人表达饮茶是长寿的秘诀。
发展至今,茶在杭州依然被当做是延年益寿的保健品。茶中富含茶多酚(Tea polyphenol)、氨基酸(Amino acid)、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癌、抗肿瘤,调节免疫力,降“三高”,保护心血管之功效。
3 茶文化的具体景观应用
龙井茶园和茶文化史迹,是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是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茶景观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茶文化则是景观游览者的审美内核。游览者在茶旅游中所拥有的获得感和审美情趣,是通过景观塑造得以实现的。
3.1 虚景营造
杭州西湖景观的精妙之处,便在于“象境”和“意境”的融合,不仅注重景观实在的表现,也注重“虚景”的营造。如“雨打芭蕉”、“残荷听雨”、“柳浪闻莺”、“宝石流霞”、“南屏晚钟”等,风声雨影、鸟语花香、日月星辰、云雾霞露皆能入景。虚实相生,将虚景融合在景观实景中。如杭州茶叶博物馆(龙井馆)中,巧妙应用“茶歌”。在山地茶田中,设置景观喇叭,定时播放茶歌或清扬幽婉、凝神静心的弦乐,在茶中行走,听古筝旧音,清香绕指,日影斑驳而人影幢幢,更添“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效。
同样,在西湖游船中,有一种名为“茶船画舫”的,也注重声景的营造。湖中扁舟一叶,茶香满湖,旧时弦音与眼前笑语,更甚于湖面粼粼波光。游客能一面坐船观赏西湖两岸风光,也能一面品茶点、茶食,享受弦乐小曲与戏曲精彩表演。
3.2 得景随形
茶园景观中,根据地形的起伏,力求不破坏原有风貌,因地制宜,巧设观景点。地势平坦宜设置广场、草坪花境等,便于人群集散,在制高点设置观景平台如茶坛或休息亭廊,供游览者远眺风景、休憩(图2)。顺应自然风貌但也要巧于利用地形设计来美化景致,如景观杂乱喧闹之地,可以通过垒造地形,进行视线障挡和空间分隔。景域开阔之地,有景可借之处,切忌破坏观赏视线,宜打造通透的观赏景线。
3.3 植物配置
遵循以茶树为主,开花色叶植物为辅的原则。将观赏效果和生态习性适宜的植物与茶树套种或混种,增加茶园整体景观的观赏性,丰富四季景观。如杭州天目茶园,在茶田中混种樱花、紫薇、银杏。冬赏茶花、春赏樱花、夏赏紫薇、秋赏银杏,丰富四季景观,突出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致。同时,注重植物文化搭配,如与竹、梅、兰等传统君子植物文化搭配,加深茶之高尚品格内涵体验。
3.4 道路设计
奉行连贯、协调的要求,满足各种交通功能需求,进行整体道路分级规划设计,不同道路等级,采用不同设计规范。而不通车的二、三级游园道路,则需要注重景观“个性”,巧用景观桥、汀步等道路形式进行空间连接,在铺装上,融入茶文化元素符号,例如茶叶博物馆中“茶”字铺装。材质上做到与整体环境协调,不采用夸张花哨的铺装,建议采用与茶文化简朴精微气质相符的古朴素雅的铺装面如斧凿面黄岗岩、蘑菇面石板等(图3)。
3.5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除茶树本身外,最主要的茶文化审美载体,是茶文化景观中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图4)。在设计时根据景观主题,进行特色设计,传达茶文化内涵。可引经据典,利用传说典故,雕塑与茶文化相关的人物形象,如吴理真、陆羽等。也可将茶元素抽象为设计语言,利用茶叶元素设计景观小品造型,如茶叶垃圾桶、茶叶花纹景观灯、宣传标识等。也可建造茶文化景墙,进行空间分隔,增加景观视觉焦点。井,是茶园中特色景观小品,在塑造“井”形象时,注重井沿设计,可以在井沿上雕刻祥云、龙纹等传统吉祥符号增加文化氛围。
3.6 建筑风貌
景观中与茶文化相关的建筑主要为茶馆、茶博物馆、茶亭。建筑形制一般仿制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突出环境的古朴静雅。在需要科普世界茶文化时,也可仿造其他国家典型建筑形式,增强文化氛围如杭州茶叶博物馆(龙井馆)目回茶空间——日式茶室(图5)。在表现茶文化和主题内涵上巧于利用“楹联匾额”,通过诗文题词,来点题,彰显茶文化。
4 结语
杭州致力塑造茶文化景观,发展茶产业,推进茶旅游,多处着手提升“中国茶都”的影响力。茶文化能通过园林景观得以传承和发扬。茶文化发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通过与园林景观的融合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景观游览的同时感悟优秀的茶文化,体会禅道人生哲理,益于身心的洗涤,也助于传承中国文化景观审美情趣,增强中国茶文化自信。在未来发展既要保护茶田种植面积和环境,也要注重手工炒茶技艺传承,塑造品牌效益,继承和创新优良茶品种,注重茶文化的全面繁荣。
参考文献
[1]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会: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文本,2011.
[2] 王建荣,张佳,朱阳.西湖茶文化[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
[3] 李淑娟.茶多酚的保健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0(01):78-79.
[4] 杨丹晨.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21(09):243-244.
[5] 何俊江,赵振军茶文化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1(11):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