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园林毕业正文

园林毕业探索与实践教学中的利用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2
  • 阅读量489次
  • 评分0
  • 0
  • 0

  园林毕业应该可以说是当下很多大学本科生当中的一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对提高学生综合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这一现状急需改进。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园林设计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基于职业需求驱动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晓东(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130067)


  摘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办学实践,开展了基于职业需求驱动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明确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及能力要求,归纳总结出了“四个能力”的培养目标,确定了“1+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的课程支撑体系,为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风景园林;1+3培养模式;应用技术型


  1引言


  风景园林专业是个古老但却年轻的专业,2011年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风景园林学被正式列为一级学科。之后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首次将风景园林专业列为目录内专业。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是一所民营高等本科学校,于2012申报该专业,2013年获得批准并开始招生,经过6年的办学实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及和培养目标不断进行探索,开展了基于职业需求驱动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1+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背景分析


  2.1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培养风景园林人才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纳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园林专业的创始人汪菊渊先生在《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一书中给园林学的定义是:“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科学”[1]。由此可见,创造优美境域、保持生态平衡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这正顺应了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2.2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背景


  学校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高职)生、中专(职)生,培养规格也有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等。2014年10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确定一批试点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2]。“应用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在逻辑上是属种关系。“应用型大学”是上位概念,“应用技术大学”是下位概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特色,地方本科院校更是如此。我国一批普通本科院校朝应用型大学方向发展,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3]。


  2.3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产业背景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产业背景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据统计我国的城市化率在1978年是18.3%,到2000年提高到36.2%,到2014年提高到54.7%,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左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推动了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到2030年预计将有1.95亿人进入城市,相当于再建百万人口的城市190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中要求全国城市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达到10m2以上,按此指标计算需要增加公共绿地面积19.5亿m2。还要建设容纳1万人的居住小区1.9万个,国家要求居住小区的绿化率不小于35%[4],从以上两个指标来看,潜在的园林工程量巨大,园林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4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背景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只有少量人员从事风景园林理论、技术研究或从事风景园林教育工作,但大多数人还是在园林企事业单位基层生产一线担任技术人员。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结合自身实际,产销对路,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3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


  3.1办学定位


  教育部提出部分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目的就是要提高应用型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是民办高等本科院校,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首当其冲应该进行转型的专业。因此把办学定位确定为培养应用技术型园林人才上。


  3.2人才培养规格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应用技术型园林人才的培养规格,确定为是面向基层,为中小企业培养园林景观设计及园林技术管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风景园林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学生除了在理论上与普通本科基本相同外,更加强了实践和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很强的风景园林应用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上从事园林技术开发、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管理,成为应用型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5]。


  4风景园林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岗位定位和岗位能力要求


  职业需求驱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首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经过调查得出园林企业对复合型人才更加欢迎。然后,进行毕业生的岗位定位、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的调查。最后,有的放矢,采取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使他们在就业时能很好的胜任岗位需要。经过调研我校的风景园林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五类企事业单位。


  4.1规划设计单位


  包括园林规划设计部门和景观设计单位。岗位定位:园林规划及景观设计技术人员。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小项目的园林规划及景观设计任务,协助他人完成较大项目的园林景观设计任务。要重点掌握园林美术、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表现的基本技能,运用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对绿化项目进行总体布局;运用生态学理论,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合理配置植物;用园林艺术的观点,创作园林建筑小品及工程的设计;能对设计工程项目进行预算编制;对室内、庭院的装饰布置及美化绿化设计。


  4.2园林工程施工企业


  园林工程施工企业岗位定位应是现场施工技术员。能力要求:能对园林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合理的工序衔接,调配人力、物力。按设计要求现场放线,园林用地整理,植物种植,假山堆叠,水景建造,园路铺设及园林小品的施工组织和质量检查。对园林设计项目依据定额编制投标书[6]。


  4.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及小区物业管理企业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包括城市公园、城市街路、广场、绿地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岗位定位应是园林绿化设施维护技术人员。能力要求:能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进行日常管护(浇水、施肥、整型、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及防冻害、风害、雪害等。


  4.4旅游区、风景名胜区、花园酒店


  岗位定位应是旅游区园林绿化管理人员。能力要求:能应用风景园林理论、旅游学理论参与旅游区规划设计及改扩建设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对植物合理配置;对不同植物进行日常管护等;掌握一定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技术。


  4.5花木及施工材料营销企业


  岗位定位应是企业营销业务员。能力要求:能掌握花木及施工材料的产品规格、性能、用途,能根据市场变化提出营销策略。


  5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5.1“四个能力”的培养目标


  综合风景园林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岗位定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提出了学生应具备“四个能力”的培养目标。


  5.1.1园林规划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风景园林规划能力;园林建筑设计能力;园林景观设计能力;园林植物应用及造景设计;生态修复、规划能力;旅游区规划设计能力等。


  5.1.2园林工程施工能力


  按设计要求利用传统和现代(全站仪、RTKGPS)仪器进行现场测绘和放线;进行园林用地整理,植物种植,园林建筑、道路铺装及园林小品的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能初步运用BIM、VR进行工程辅助管理能力等。


  5.1.3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能力


  掌握乔灌木、土坨、裸根苗种植技术;掌握大树移植技术;掌握草坪建植技术;掌握园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掌握园林植物日常管护技术;掌握园林植物预防自然灾害技术等。


  5.1.4园林项目预算与招投标能力


  能够园林设计平面、施工图识图;广联达等软件进行园林工程造价计算;园林工程投标标书制作等。


  5.2“1+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5.2.1“四个能力”的培养关系


  “四个能力”的关系并不是平行关系,由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风景园林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应确定为主要培养目标。而培养学生园林工程施工能力、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能力和园林项目预算与招投标能力,应该确定为次要培养目标,这样就形成了“1+3”培养能力的结构格局。


  5.2.2“1+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


  在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综合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要分析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实际,毕业生主要去向;二是要满足国家标准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三是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是民营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园林中小企业。这些园林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内部岗位设置不可能样样俱全,这就要求员工一专多能,复合型的园林人才最受企业青睐。因此,我们坚持以职业需求为驱动,以岗位知识、能力需求为导向,坚持“重能力、轻专业”的原则,打破专业界限,实施园林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此,确立了“1+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1+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培养“1+3”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规格,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培养内容及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将其贯穿于实施人才教育的全过程。


  6“1+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6.1建立“1+3”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支撑体系


  根据社会对风景园林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能力要求,紧紧围绕“四个能力”的培养,建立了适应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教育必修课、专业教育选修课、专业特色教育课6大类50余门课程。为了满足培养学生四个能力的需要,开设了其他院校都不开设的课程,如:《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概预算实训》、《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等课程。同时注重园林学科与旅游学科的融合,开设了专业特色教育课,如:《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与开发》、《风景名胜区规划》等课程。做到培养的学生技术全面,特色鲜明,与就业紧密对接,建立了新的“1+3”复合型人才课程支撑体系。


  6.2“1+3”复合型人才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建立人才课程支撑体系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了分析梳理,明确哪些内容需要加强,哪些内容需要改进,对于落后的知识和技术及生产少用的要删除,同时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入课。


  6.3进行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改革


  进行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改革,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课堂教学减少填鸭式的教学,增加启发式的、案(实)例式、翻转式、讨论式的教学。教学内容融入实际工程项目,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室内、室外相结合,板书、多媒体、实物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考卷与作品相结合。


  6.4加强实践环节,改进实验方法


  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至关重要。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比重;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对实验内容上进行优化,删除生产上淘汰的或落后的方法和内容;引进新技术进入实验内容,如VR、GNSS、BIM等;改革实验课形式及实验数据采集方法,以生产中真实数据为基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5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充分发挥了实习基地多、实验条件好的优势,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法和途径,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实习深入生产一线,聘请有经验的企业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操讲解,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使学生毕业时就能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养护、园林预算投标等具体工作。


  6.6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对学生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如“互联网+”大赛、“三创”赛、参加“大创”项目等,组织学生假期到生产单位实习。


  6.7建立适应应用型培养的评价标准体系


  包括校内、校外两方面。校内包括:教检评价,学生评价;校外包括:企业评价,毕业生评价、行业专家评价。


  6.8“1+3”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1+3”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建成了测量实验室、园林造价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植物栽培实验室、树木花卉实验室、园林设计室、BIM技术实验室等;建设实习实训基地18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等。


  7结语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紧跟国家高校教育改革步伐转型发展,开展了基于职业需求驱动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明确了风景园林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及能力要求,归纳总结出了“四个能力”的培养目标,确定了“1+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的课程支撑体系。经过几年办学实践,形成了办学特色鲜明,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态势。同时拓宽了学生考研的报考方向,考研比例大幅上升。通过办学实践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可为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第2篇: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


  孙余丹(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着眼于现阶段园林本科教育发展的需要,总结了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并针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校内及校外2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实践教学;教学基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


  园林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外,还要有过硬的综合实践能力[2]。因此,高校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人才市场需求和园林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看,必须加强对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而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学基地的建设。


  1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


  1.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应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才能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与学科建设保持一致,并根据园林专业岗位职业群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进行相应建设,保证专业在不同时期,理论与实践教学都能相辅相成,达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2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与时俱进


  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实践教学基地的设备与管理体系要在有条件及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更新,保持与科技前沿接轨、与高新技术接轨,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3]。


  1.3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目前,各高校对园林专业教育的资金投入都十分有限,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发展受限。为解决该问题,应借助社会力量,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与市场对接,这对培养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1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必须与校园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建设好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还能更好地建设好校园环境,节约建设资金,达到共赢的目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按教学内容可分为园林植物实践教学基地和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基地[4]。


  2.1.1建设园林植物实践教学基地。主要用于培育植物,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植物分类、生长习性、培育及管理方法的了解,并提供植物的种植培育实践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园林专业植物实践教学内容的需要,丰富和增添校园景色的作用,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校园暂时闲置地或不利于建设用地,使校园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


  2.1.2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内容包括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小品、园林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内容。为加强学生对园林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园林专业的指导教师可带学生参与学校校园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等,把整个学校当作一个大型的园林专业综合实训基地。这样不但丰富了园林专业的实践项目,而且扩大了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5]。


  2.2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教学方式的探索是新形势下高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必要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学习有机结合的形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校企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重要补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桥梁。


  2.2.1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园林企业拥有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为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弥补高校实践教学的不足。园林专业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给大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学习、实践和创业创新训练平台。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与创业创新训练的热情,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的实习,会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实习后留在原实习单位工作,拓宽了园林毕业生就业渠道。


  2.2.2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双方互惠互聘合作,建立一支由学校园林专业教师和企业园林工程师、高管人员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每年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实习指导,同时邀请企业高管、高工来校参加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相关课程的讲学,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实习、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教师,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在校企合作中,校方获得了大量的产业信息,为科研立项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支撑,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6]。


  2.2.3健全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的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制订包含实践基地建立条件、要求以及管理方案、经费投入、协议签订等内容的整套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或条例;建立学校与校外实践单位的定期和不定期座谈,交流情况,研究和解决实践基地建设和实习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制度的合理性,不断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7]。


  3结语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风景园林师都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因此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多元化、系统化的实践训练中,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全面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3篇:肇庆市城乡资源环境在园林实践教学中的利用


  钟国庆(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肇庆市城乡建设资源环境应该在园林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区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建设环境可以分别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包括教学素材准备、案例借鉴、验证实验、探索实验、研究实验用于各实践课程。乡村地区的资源环境主要用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创新课题、设计竞赛的选题来源。


  [关键词]城乡建设;资源环境;园林实践教学


  肇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而园林专业则主要是培养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包括园林环境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风景名胜保护与开发、旅游休闲景区开发等。依托肇庆丰富的城乡建设资源与环境,肇庆众多院校都开设了园林、风景园林专业,这些院校包括肇庆学院、广东理工学院、肇庆工程技术学校,园林、风景园林总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200人。


  作为地方性院校,其学生培养应该立足于本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便利性、安全性、经济性,还能为学生毕业就地就业做好前期准备,增强学生对学校所在城市的了解和认同。


  那么,肇庆市有哪些城乡建设资源环境可以用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呢?该如何利用?为此,本论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肇庆市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建设资源、乡村建设资源,并研究了它们在教学素材准备、借鉴案例、验证实验、探索实验、研究实验、竞赛项目、创新项目中的运用方式。


  通过文献查阅,笔者发现大部分高校比较重视校外园林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大城市园林实习,如苏杭园林实习,对于地方园林相关的资源环境利用和研究甚少[1-6]。因此,必须重视此类相关研究。


  一、肇庆自然环境资源在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肇庆市是山水城市,形成“山湖城江”景观格局,其中鼎湖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岩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几年相继建成了北岭山、羚山、龟顶山森林公园,以及利用山水资源环境建成了九龙湖、砚州岛、紫云谷旅游风景区。另外,在城区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河道、湖塘、鱼塘、山岗[7]。它们各具特色,有的是纯自然环境,有的则与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这些资源可以用于不同的实践课程,具体列表如下。


  二、历史文化资源在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肇庆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种类多、分布广,部分资源价值高,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包括肇庆古城、梅庵、阅江楼、崇禧塔、七星岩历史建筑与摩崖石刻、鼎湖山历史建筑与摩崖石刻。


  三、肇庆城市建设资源在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肇庆市城市建设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公园、道路、居住区、广场,其中的公园包括牌坊公园、波海公园、城东公园、东湖公园、白沙公园、芙蓉公园、宝月公园、伴月湖公园,根据肇庆市城市规划,未来将进一步建设滨江公园、漫滩公园,将羚山涌、广利涌、长利涌沿岸地区以及岗头、蕉园岗等山头用于绿地建设的公园绿地;围绕砚阳湖规划市民公园、砚阳湖公园;沿西江、长利涌、横槎涌规划滨水带状公园,沿三茂铁路规划科普休闲公园。道路绿地包括肇庆大道、滨江路、信安路、星湖大道、砚都大道、大冲交通枢纽,还有一部分道路广场绿地还未建成,包括广场有东门广场、牌坊广场、北门广场。另外,居住区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市区内有各种房地产100多个,其中的景观风格包括一般游园式、欧式、新中式、自然式、生态式、美式、英式等。这些资源环境对设计、工程类实践课程作用较大。


  四、肇庆乡村建设资源环境在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肇庆乡村地区有众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一是保存较多的历史文化建筑、传统村落,二是有较多的旅游资源。肇庆乡村地区的主要的水资源包括西江、贺江、南江、新兴江、绥江,这些江流域范围包含众多风景资源;山有黑石顶、龙山、贞山等。近几年,其利用山水资源环境开发了各种旅游景区,这些资源环境可以作为风景区规划、旅游规划的见习对象,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创新课题、设计竞赛的选题来源。


  肇庆乡村地区历史建筑包括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等国家级文物单位,也包括文明塔、端石老坑洞遗址、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周其鉴故居、怀集文昌书院、文昌阁、黄岩洞遗址、泰新桥、大梁宫大殿、封川县古城墙、三元塔、龙山宫、江头乡农会旧址、丽谯楼基座、彭泽民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肇庆有9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26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它们可以作为园林建筑实验、见习的对象,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创新课题、设计竞赛的选题来源。


  五、肇庆学院运用效果分析


  肇庆学院自1995年开办园林专业以来,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出几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即肇庆市内实验课程学习、珠三角城市的中期实习、苏沪杭专业综合实习、省内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其中肇庆市内实验课程的学习时间跨度最长,对肇庆市的城乡建设资源环境利用范围非常广,以2016级园林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为例,其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1.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如园林植物、美术写生、设计初步等,主要利用了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包括北岭山森林公园、七星岩风景区。


  2.植物应用或生态类专业实验课,如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园林生态、园林植物病虫害、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主要利用肇庆各自然风景区,如七星岩、鼎湖山、北岭山、九龙湖、羚羊山,以及各已经建成的公园、苗圃等,如今逐渐延伸到一些乡村地带。


  3.设计类实验课程,如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环境设计等,利用了肇庆各个公园、其他绿地空间、各居住区、鼎湖山、七星岩、阅江楼、梅庵,以及其他城市待建场所。


  4.工程材料类实验课,如园林工程、园林材料、园林工程预算一般选择在已经建成的公园、景区和绿地作为教学案例。


  另外,笔者对该校近三年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统计后发现,选题有这几类:城市公园(改造或新建)、风景区、商业街休闲空间、城市广场、滨水景观、校园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绿地。近几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题的选题越来越多,涉及乡村规划、乡村景观设计等内容。在进一步了解选题地点后笔者发现,90%的选题地点都在肇庆市。可见,利用本地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开展的毕业设计选题占据了大部分。


  再对近几年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学科竞赛选题来源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选题地点深入到了肇庆市内一些特殊环境,如生态修复空间、历史文化保护空间、美丽乡村建设空间、康体养生空间、旅游发展空间等。


  利用肇庆城乡建设资源环境条件,肇庆学院的园林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课程学习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在国家、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和省挑战杯竞赛,以及园冶杯等大学生园林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将开设风景园林专业,这对肇庆市城乡建设资源环境的利用广度和深度将大幅度增强。


  六、结论


  肇庆市城乡建设资源环境应该在园林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区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建设环境可以分别用于各门课程的教学素材准备、借鉴案例、验证实验、探索实验、研究实验。乡村地区的资源环境主要用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创新课题、设计竞赛的选题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