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园林毕业正文

北京大观园匾额楹联与植物景观写照性研究

  • 投稿王豖
  • 更新时间2016-01-20
  • 阅读量833次
  • 评分4
  • 93
  • 0
 摘要:匾额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在园林中,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它以凝练和极具概括力的艺术效果,传达景观的意境美,堪称我国传统园林的一大特色。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各主要景点与建筑都悬挂匾额楹联,通过分析匾联内容,来探寻匾额楹联与大观园植物配置的关系。 
  关键词:大观园;匾额楹联;植物景观;意境 
  书法、京剧、烹调和园林有“中国文化四绝”之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书法常与匾额楹联相结合,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景观的意境,也常借用匾联的题词来破题,这种形式犹如绘画中的题跋,有助于启发人们的联想以加强感染力。 
  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其楼台亭榭,殿宇辉煌,庭院深邃,曲水回廊,蔚为壮观。本文尝试从大观园主要景点的匾额楹联出发,结合大观园中主要居住空间和游赏空间的植物景观,透过匾联来探寻各空间的植物配置及其意境的营造,并进一步研究匾额楹联与场地植物景观的关联性和写照性。 
  1匾额楹联与大观园 
  匾额有记载始于五代时期的桃符,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它使物象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人们开始涵咏于其中,神游于境外。大家将横的称作匾,竖的称作额,将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做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的成熟而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体,浅貌深衷、意境深远。 
  正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在描写大观园工程告竣,各处亭台楼阁需题写匾额对联时,贾政所言:“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廖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嘈雪芹借贾政之口,道出匾额楹联的请题必须要应情应景,而且还要为风景增色。同时,也阐明匾额楹联对于景观的重要性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2居住空间匾联内容与植物景观分析 
  2.1怡红院 
  怡红院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住所,是大观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主殿上悬“怡红快绿”匾额,这“红”和“绿”在原著中分别指殿前的西府海棠和芭蕉。 
  大观园怡红院主殿前西侧栽植1棵西府海棠,东侧种数丛芭蕉、蕉棠对植的方式,形式简洁,主题突出。同时,院外侧绕墙种植柳和碧桃,既符合中国传统种植中的“桃红柳绿”,又切合怡红院的主题“怡红快绿”。 
  怡红院的植物景观除蕉棠对植外,前院还点缀连翘、紫丁香、榆叶梅和银杏,后院栽植石榴、白蜡、金银木等来丰富春秋景观。此外,院中还有油松点植,使整个院子的植物景观在冬季不至于太萧条,且层次上也有变化。 
  2.2潇湘馆 
  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主殿匾额“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是指有凤凰在这里栖息。又传说凤凰非竹实不食,恰好与潇湘馆内栽植的竹子相呼应。 
  潇湘馆楹联上书“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宝鼎不煮茶时,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而幽窗下的棋虽已停下,手却还觉丝丝凉意。这绿烟,是翠竹遮映所致;而凉意,也是因竹丛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觉与触觉感受俱兼。 
  北京大观园潇湘馆的植物景观简洁,前院群植翠竹,营造出竹径通幽、文雅脱俗的意境。后院点缀乔灌木,既有原著中提到的梨树,又增加1株珍珠梅。由于北京地区芭蕉不能很好生长,因此在后院中并没有出现原著所提及的芭蕉,而是用银杏和梧桐来代替。绿,成了这里的主色调;凉,成了人们的总感受。 
  2.3秋爽斋 
  “斋”,书房也,惟气藏而收敛,充满浓郁的书卷气息,是贾府三小姐探春的住所。原著中对秋爽斋的环境描写只提及“梧桐芭蕉尽有”,但名称上明确表达出这是以秋景为主的院落。从秋爽斋前院移步后院,可见“桐剪秋风”匾额。梧桐和芭蕉都是典型的秋季观赏植物,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且秋季落叶最早,与芭蕉配置,在入秋后,芭蕉尚绿的叶子和梧桐的落叶形成鲜明对比,以示秋景。北京大观园秋爽斋后院虽无芭蕉,但数株梧桐,实以点明其主题,让游人对梧桐景观有直观的认识。 
  秋爽斋除梧桐外,还种植西府海棠、丁香、紫叶李、珍珠梅、黄栌、银杏、五角枫、石榴、油松、白皮松等植物,营造以秋景为主、春景为辅的植物景观,景观意境和建筑、匾额相呼应。 
  2.4稻香村 
  稻香村是贾宝玉寡嫂李纨的住所,门前竹竿上题有“杏帘在望”的酒幌。稻香村,顾名思义是在向人们展示一派田园风光。在古诗词中,诗人们常将杏花和农村相联系。如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欧阳修《田家》:“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可见早在宋朝杏就已经成为农家庭院常见绿化树种。北京大观园稻香村门前密植10多棵杏树,开花时一片绚烂,恰好点明酒幌上的“杏帘在望”。 
  稻香村楹柱上挂着“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的对联,上联中“浣葛”化用《诗经·周南·葛覃》的典故,描写新妇浣净葛衣才回娘家,暗喻元春归省;下联所提“采芹”出自《诗经·鲁颂·泮水》一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后人把考中秀才人学为生员,叫做“入泮”或“采芹”,这里的“采芹人”是指贾府的读书人。楹联内容与其现存植物景观关联性一般,北京大观园稻香村入口右侧有1个葡萄架,园内还有1棵龙爪枣,枝干扭曲,树形极佳且枣为典型的乡野植物,符合稻香村的整体格调。 
  2.5蘅芜苑 
  “苑”,帝王之花园。大观园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也暗示其最初准备入宫参加选妃的目的阎。蘅芜苑正名“蘅芷清芬”,并由宝玉为其作“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茶荼蘼梦亦香”对联。 
  原著中对蘅芜苑的景观描写并不详尽,只提及院内不见花木,唯有奇藤异草。而细细品析蘅芜苑的楹联匾额,可了解到,“蘅”指香草名,“芷”亦为香草名,认为匾额所指是一种香味似芷、有清香芬芳的蘼芜。  北京大观园蘅芜苑整体景观基本符合“一株花木也无”的总布局,仅后院有2株龙柏,前院和原著描述相近。但原著中提到的松萝、白芷、甘草等植物都未体现,前院假山上爬满五叶地锦,缀以凌霄和紫藤,和匾联中植物的写照性较弱。大面积的五叶地锦虽秋景绚丽,但对蘅芜苑这个特定场合,并没有突显场地特性。 
  2.6栊翠庵 
  栊翠庵是大观园内唯一的庙宇景区,北屋为佛殿,东屋作禅房,龛焰莹青,香烟袅袅,是妙玉参禅修行之地。进入栊翠庵,可见其正殿上挂着“龛焰?青参月指,炉香袅白悟梅心”的对联,中间题有“妙音香界”四字。 
  曹雪芹对栊翠庵的植物景观没有详细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庵内的红梅。北京大观园栊翠庵入口两侧龙柏列植,是典型佛教种植设计手法,让游客在进入前即产生肃穆的感觉。入口和主院落间有一夹道,植有十数株红梅,巧妙地与楹联内容相呼应。除红梅外,院内还有腊梅、碧桃、榆叶梅、臭椿和白蜡等植物,以丰富植物景观的季相和层次变化。 
  3游赏空间匾联内容与植物景观分析 
  3.1沁芳亭 
  进入大观园,绕过曲径通幽假山,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沁芳亭桥,它位于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环抱池沿,桥上建有一亭,为沁芳亭。“沁芳”二字是宝玉所取,亭上还有一副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给人们展示一幅池边翠柳拂水,岸上花木逞香的天然图画。这和沁芳亭旁碧桃、柳树间植的植物种植有较强的呼应。 
  3.2藕香榭 
  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贾母曾让女戏子们在藕香榭水亭中演习乐曲,箫管悠扬笙婉转,乐声穿林渡水来,格外好听。大观园藕香榭挂有“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的楹联,其中出现芙蓉、菱藕等植物。结合原著第四十回,当众人游园至荷叶渚,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不叫人来拔去”,黛玉说:“我最不喜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在第六十七回中:“石榴花也开败了,荷叶也将残上来了,倒是芙蓉近着河边都发了红铺铺的咕嘟子衬着碧绿的叶儿倒令人可爱。岂不是另一幅怡红快绿图!”通过这两段文字,楹联中“芙蓉”是指岸旁的木芙蓉,“菱藕”指湖中荷花。北京大观园藕香榭的植物景观与楹联所提植物有较强的写照性。 
  3.3芦雪庭 
  芦雪庭是大观园内一处水边农舍,临水而建。原著中对芦雪庭的描述为:“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芦苇丛生,和大观园中芦苇景观吻合度极高。每到秋季,芦花如雪,乘船穿过芦花来这里,可谓“棹雪而来”。芦雪庭上方悬挂“荻芦夜雪”的匾额,既是秋景芦花似雪的写照,亦是冬季欣赏雪景的佳处。 
  3.4红香圃 
  红香圃是《红楼梦》中一处适宜春、夏季赏花的3间小敞厅,这里地势开阔、花木繁盛,以芍药、牡丹为主。再这里曾上演“湘云醉卧”的趣事: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同是一天生日,为贺华筵,他们在红香圃内聚会。席散时不见了湘云,原来她醉了酒,在芍药栏中僻静处的青石板凳上睡着了。只见她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上,半被落花所埋,一群蜂蝶围着她。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把她唤起,湘云看看众人,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这般趣闻加上红香圃前院的芍药景观正好是其楹联“红殿馀春花烂漫,香连微醉梦沉酣”的完美写照。 
  4小结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通过分析北京大观园主要居住和游赏空间的匾额楹联及其植物景观,总结出匾联内容与现状植物的写照性(见表1)。 
  中国古典园林中将花草树木与文学艺术同园主人或观赏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达到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于楹联匾额,陈从周教授曾说:“园林之有楹联,正如人之有须眉,为不能少的重要点缀品。”以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结合楹联匾额这一优秀的艺术元素创造出富有韵味、独具意匠的园林植物景观,值得大家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