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园林毕业正文

从2014年早中熟苹果销售看品种结构调整

  • 投稿臆想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216次
  • 评分4
  • 51
  • 0

王田利

2014年,我国早中熟苹果售价再创新高,陕西、山西、山东、甘肃早中熟苹果的销售价格较2013年同期普遍上涨30%以上,陕西最高售价8.6元/kg,甘肃最高售价12元/kg。早中熟苹果销售价格高,有灾害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反应了我国苹果种植品种组成存在严重问题,品种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

我国苹果产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90年代的自然淘汰,本世纪初的初步产业整合,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目前在苹果品种方面存在两大问题,需要尽快调整:一是品种不配套,二是品种太单一。由于早、中熟品种成熟时气温高,果实不耐贮,加之夏季瓜果对市场的冲击,各地发展规模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生产中表现为市场供给量少、产品十分畅销。晚熟品种一统天下格局仍然持续。在晚熟品种生产上,逐步聚焦于红富士,对其他品种形成明显挤压。上世纪80年代,西北地区苹果品种以秦冠、金冠、新红星、红富士为主,目前金冠、新红星已基本淘汰,秦冠面积也微乎其微,红富士占8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纯富士园,像甘肃苹果主要产区静宁,红富士占到95%以上。品种单一不仅使市场风险加大,也给栽培造成了一定难度——苹果为异花授粉树种,大面积栽植一个品种,授粉受精不良、坐果率低表现突出,特别在2006—2007年表现相当明显,产量提高受到很大限制,生产效率提高难度加大。因而,苹果品种结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根据我国生产实际,在苹果品种结构调整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加大早中熟品种发展力度。目前,我国苹果品种组成表现为“头轻、腰细、脚重”——早熟品种短缺,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相对过剩——早、中熟品种有发展空间,只要注意适量适地发展,会形成优势产业区域。一般可将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控制在1 ∶ 2 ∶ 7,在适当地域进行早中熟品种集中开发,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形成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产业效益整体提升。

2)发展品种多样化。经产业整合,我国苹果效益明显提高,苹果销售已由内销为主转变为内外销并重发展格局。近年来,鲜果及果汁出口大幅度提升,国人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以泰国为主的东盟及俄罗斯市场的成功开拓,大果型耐贮运的秦冠苹果逐渐受宠,甘肃静宁收购价达到3元/kg;新红星近年在珠三角地区十分吃香;山东、辽宁等地国光苹果热销,西北地区新红星市场告急,秦冠价格大幅上升。以上事实均说明,单一的红富士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果汁出口是我国苹果出口的重要方式,但榨汁专用品种发展严重滞后,对出口果汁的品质、价格、效益影响较大。这一点再次提示我们,市场需要苹果品种发展多样化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苹果产业应以稳定面积、提质增效为主,在此大前提下,逐步调整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的发展比例至7 ∶ 3,逐步形成以高酸苹果澳洲青苹为主的加工专用品种生产基地,保持我国苹果汁出口优势,减缓国内苹果销售压力。

另外,要积极创建苹果出口基地,发展外向型苹果产业。外向型苹果产业发展中,品种定位很重要,发展品种应适应出口地消费特点: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出口果品应以精品为主,风味以酸甜为主,纯甜果反而不太好销;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地区是我国秦冠的主要出口国。我国的港澳地区是新红星的主要消费区,前几年由于受美国“蛇果”的挤压,我国新红星苹果逐渐淡出果市,近年由于甘肃天水等地大力发展红星四代、五代品种,以“花牛”为主的苹果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稳步回升。

3)积极引进新品种。红富士苹果的发展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红富士,80年代初期在全国大面积发展,在我国的储备期达10年以上,对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以及缩小我国苹果产业与国际苹果产业差距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积极运用红富士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进国际上有发展前途的品种,先试验示范,做好将来产业发展后备品种的储备工作,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容忽视。

4)加强品种选优。在苹果品种发展上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紧盯国际苹果品种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优良新品种,另一方面要发动群众,搞好品种选优。我国在红富士品种选优方面成绩不小,以烟富系列、礼富1号、昌红富士等为主的品种,大大优化了品种组成,特别是红将军的成功选育,克服了红富士苹果着色、果形等多方面的缺陷。生产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选出更加优良的品种,促进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王田利,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邮编743400。

收稿日期: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