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园林毕业正文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初步调查

  • 投稿让你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92次
  • 评分4
  • 83
  • 0

李荣魁1,张卫华2,王守波2,李晔2,江明盛2,沈双记2

(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牙克石022150;2.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金河022359)

摘要:2011年,采用样线调查、定点观察、红外自动相机监测以及查询资料等调查方法,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约56种,占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的18.64%。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42种,兽类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的兽类有3种,鸟类有28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27种,兽类4种。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中,常见种16种,少见种27种,稀有种12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汗马;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2-11

作者简介:李荣魁(1979 -),男,陕西省旬阳人,林业工程师.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坡北部,行政隶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境内。保护区早在1958年林业部批准的《大兴安岭开发规划总方案》中就将汗马规划为自然保护区,1979年5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龙革办25号文件,正式确认汗马、呼中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较早的规划为保护区,确保了这片区域没有遭到采伐,加之周边人为活动少、干扰少,区内没有任何居民和生产经营活动,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但由于受到经济和体制上的制约,保护区管理机构成立较晚,直至2007年才成立了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仅在2001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专业调查外,没有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鉴于此,汗马管理局在2010~2012年为时3年,对汗马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文章仅就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做以描述。

1 调查区域概况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境内,地理坐标为E122°23’34”—122°52’46”.N51°20’02”~51°49’48”。保护区总面积107348hm2,森林覆盖率88.4%,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北部主脊西侧,海拔较高,属中山山地,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四周环山,形成较狭长的南北走向河谷,平均海拔1000~1300m之间,最高海拔1418m,最低海拔824m。保护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深厚,夏季温凉短暂,湿润多雨,春季干燥风大,四季温差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49.6℃,全年有7个月的时间有积雪,最大积雪深度100cm。早霜一般在9月上旬,晚霜一般在6月上旬,无霜期80~90d。

汗马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类统计为620种,隶属于110科296属,保护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山杨(Populus davidiana)、甜杨(Populus suaveolens Fisch)和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 (Pall.)A.Smv.)等。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其中:鸟类16目44科204种,兽类6目16科51种,鱼类6目9科28种,两栖爬行类4目7科10种。保护区地带性植被属于典型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其主要植被类型有偃松矮曲林(Com. Pinmila)、偃松灌丛(Form. Pinespumila)、兴安落叶松林(Form.larix gmelin)、樟子松林(Form.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兴安落叶松—一白桦混交林(Form.Larix gmelin,Betulaplatyphylla)、白桦林(Form. Betula platyphlla)、甜杨林(Form. Populus suaveolens)、钻天柳林(Form.Chosenia arbutifolia)、柴桦灌木沼泽(Form.Betula fruticosa)等。

2 研究方法

此次采用样线调查、红外自动相机监测、访问调查以及查询资料等多种调查方法,对汗马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由于调查强度、气候、环境及人为干扰等因素,使样线法计算种群数量易造成的数据偏差较大,但可获取发现物种相对丰富度的指标,样线调查法作为此次物种丰富度调查的主要方法,而不进行绝对数量计算。红外自动相机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广泛用于动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在此次调查中,将红外自动相机监测、访问调查作为样线调查的辅助方法,资料查询作为最后调查的补充,补充实地调查中没有记录到的物种。

2.1 样线调查

使用样线法调查,在区域内共布设22条长约为8.5~11.5km,总长度237km的样线。沿样线行进期间,只记录所遇见的实体、呜叫和判断为新鲜(<24h)的野生动物足迹链、粪便、食痕等活动痕迹的数量。

根据样线调查所发现各种物体的实体数和新鲜活动痕迹数占样线总长度的比值即Zi=Ni/L(Z1:指物种丰富度的相对指标;N.指第i个物种的数量,L指样线长度),作为汗马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状况分为常见种(Z>0.1)、少见种(0.0l<Z<0.1)和稀有种(2<0.01)3种情况,并参考《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濒危状况分析。在样线调查、红外自动相机监测、访问调查没有记录到的物种,仅在文献资料查询到的物种均列入稀有种。

2.2 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较集中分布的石砬山、牛耳湖、牛腿湖、碱场等地共计布设40部红外自动照相机,对本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调查,每月更换1次电池并取回监测数据。

2.3 定点观测

在保护区的重要水域牛耳湖周边搭设隐蔽帐篷,从4月15日至6月15日和9月5日至10月20日,在候鸟的迁徙季节利用观鸟镜对迁徙的水域鸟类进行观测记录,并用数码技术进行拍摄。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

经调查,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56种,占保护区野生动物293种的19.11%,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42种,兽类10种。

3.1.1 国家级保护物种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63%。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原麝、紫貂、貂熊、黑嘴松鸡、金雕、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赤颈鹏鹧、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凤头蜂鹰、黑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毛脚鵟、乌雕、鹊鹞、白腹鹞、鹗、游隼、燕隼、红隼、红脚隼、花尾榛鸡、灰鹤、蓑羽鹤、普通角鹗、雪鹗、雕鹗、猛鹗、长尾林鹗、乌林鹗、长耳鹗、鬼鹗、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驼鹿、雪兔36种。其中,鸟类36种,兽类9种。

3.1.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物种

保护区有CITES附录物种31种,其中:附录I物种有白尾海雕和棕熊2种;附录Ⅱ物种有花脸鸭、鹗、凤头蜂鹰、黑耳鸢、雀鹰、苍鹰、日本松雀鹰、普通鵟、大鵟、乌雕、金雕、毛脚鵟、鹊鹞、白腹鹞、游隼、燕隼、红脚隼、红隼、蓑羽鹤、东方角鹗、雕鹗、鬼鹗、猛鹗、长尾林鹗、乌林鸮、长耳鹗、雪鹗、貂熊、原麝等29种。其中,鸟类28种,兽类3种。

3.1.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

在IUCN中物种有33种,其中:EN(濒危种)有哲罗鱼、细鳞鱼、乌雕、白尾海雕、黑嘴松鸡、蓑羽鹤、孤沙锥、雕鹗、鬼鹗、棕熊、原麝等11种;VU(易危种)有极北鲵、乌苏里蝮、白额雁、小白额雁、花脸鸭、青头潜鸭、鸳鸯、鹗、凤头蜂鹰、毛脚鵟、金雕、鹊鹞、白腹鹞、游隼、红隼、花尾榛鸡、东方角鹗、乌林鹗、长尾林鹗、猛鹗、猞猁、豹猫等22种。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2种,鸟类24种,兽类4种。

3.2 种群状况及分布

3.2.1 常见种

作为保护区常见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细鳞鱼、豆雁、花脸鸭、鸳鸯、普通鵟、鹊鹞、红隼、黑嘴松鸡、花尾榛鸡、东方角鹗、乌林鹗、紫貂、雪兔、原麝、驼鹿等16种。值得指出的是,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原麝和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鸳鸯、普通鵟、黑嘴松鸡、花尾榛鸡、乌林鹗、紫貂、雪兔、驼鹿和原麝均有相当数量的分布,尤其是兽类的紫貂、驼鹿和雪兔以及鸟类的黑嘴松鸡和花尾榛鸡的遇见率非常的高,随时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足迹、粪便、食痕或实体。

紫貂在汗马保护区全区均有分布,主要栖息于偃松一落叶松林、偃松灌丛、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笃斯越橘——越橘——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丛桦——落叶松林等林型。据调查,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1.37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1.12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37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64只/km。

驼鹿在本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沼泽、灌丛沼泽、湖泊以及河流两岸,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湖泊周围和河流两岸。据调查统计,汗马自然保护区驼鹿的种群数量约为242只,在针叶林的种群密度约为0.22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种群密度约为0.60只/km,在阔叶灌丛种群遇见率为0.43只/km,在针叶灌丛的种群密度约为0.05只/km。

雪兔在本区分布较普遍,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里,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下和湖泊沼泽周围。据调查统计,在汗马自然保护区雪兔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0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00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8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6只/km。

在本区花尾榛鸡主要栖息于海拔llOOm的草类——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草类——白桦林、毛赤杨——落叶松林等。据调查统计,在汗马自然保护区花尾榛鸡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5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00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5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3只/km。

在本区黑嘴松鸡主要栖息于海拔lOOOm以下的越橘——杜香——落叶松林、丛桦——落叶松林等。经调查,在汗马自然保护区黑嘴松鸡在针叶林的遇见率为0.27只/km,在针阔混交林的遇见率为0.52只/km,在阔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08只/km,在针叶灌丛的遇见率为0只/km。

在本区原麝主要栖息于多裸岩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这与国内外报道的相符。原麝主要分布在实验区的131、140、141、139、129、128、130林班,另外在实验区的99、100、101、102、116、115、87、88、103林班有部分分布。据统计,汗马自然保护区原麝的种群数量约为42只。由于原麝性胆怯、机敏,对生境的要求较高,林区大开发以来,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适应其生境的面积越来越少,加之原麝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过去遭到大肆猎杀,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本区现在拥有的种群密度已是相当可观,为我国原麝种群数量的恢复可提供重要的基因库。

3.2.2 少见种

作为保护区少见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哲罗鱼、极北鲵、乌苏里蝮、赤颈鹏鹧、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鹗、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毛脚鵟、苍鹰、雀鹰、黑耳鸢、白腹鹞、燕隼、雕鹗、雪鹗、猛鹗、长尾林鹗、长耳鹗、鬼鹗、水獭、棕熊、貂熊、猞猁等27种。

保护区内湿地类型多样,发育种类齐全,有河流、湖波、沼泽3大类湿地,其湿地总面积35435.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01%。湿地生态系统是本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鱼类、两栖类和水域性鸟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因此,在本区最大的泡子牛耳湖和最大的河流塔里亚河偶尔可见着哲罗鱼、极北鲵、赤颈鸊鹧、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鹗这些物种。而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苍鹰、雀鹰、黑耳鸢、燕隼、雕鹗、雪鸮、猛鹗、长尾林鹗、长耳鹗、鬼鹗这些林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全林区均有分布,但数量极少。

3.2.3 稀有种

作为保护区稀有种的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鵟、金雕、乌雕、白尾海雕、游隼、灰鹤、蓑羽鹤、孤沙锥、豹猫、马鹿等12种。其中,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孤沙锥和豹猫4种在调查中均没有见到实体,仅访问调查或文献记载有分布。而留鸟大鵟、金雕、乌雕、游隼和候鸟青头潜鸭、灰鹤、蓑羽鹤均属于全林区分布,都是难得一见的物种。马鹿在本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地带,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栖息地也有一定的变化。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沼泽、灌丛沼泽、湖泊以及河流两岸,春冬季节主要分布在灌丛沼泽、湖泊周围和河流两岸。在本区马鹿的种群数量约为23+5只。

注:①保护级:“EN”和“vu”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种和易危种;“CI”和“CⅡ”指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和附录Ⅱ;NI和NⅡ指国家I级和Ⅱ级重点保护动物;②收录依据:O-观察到实体;V-固定相机视频;R-文献记载;③种群状况:“++”指常见种;“+”指少见种;“一”指稀有种。

4 建议

汗马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免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的影响,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之一。保护区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生动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受到体制的约束,保护区管理局成立较晚,因此,在早期野生动物也遭受了部分非法盗猎者的捕杀,致使有些野生动物资源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保护区管理局自成立以后,开展了大量的武装青山活动、巡护监测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清除陈旧地窨子和猎夹猎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保障,有许多如原麝、棕熊、猞猁、貂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正在逐年恢复。保护区总面积107348hm2,属于大型的保护区,保护好这片原始明亮针叶林,对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兽类意义重大。

保护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由于保护区管理局成立较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在野生动、植物及生态学研究方面较少,今后应加强与大专院校及著名专家的联合研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中有蹄类动物原麝与驼鹿、鸡形目的黑嘴松鸡与花尾榛鸡、食肉目的紫貂以及兔型目的雪兔资源的丰富度相对较高,今后从这些方面展开研究会很快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

[2]Richard B.Harris,Kenneth P.Burnham.关于使用样线法估计种群密度[J].动物学报,2002,48(6):812-818.

[3]许龙,张正旺,丁长青样线法在鸟类数量调查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3,22(5):127-130.

[4]武鹏峰.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中的应用[J].兽类学报,2012,32(1):67-71.

[5]谭伟福,罗保庭.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