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园林毕业正文

松毛虫综合治理及其效果分析

  • 投稿波意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05次
  • 评分4
  • 55
  • 0

庞志刚

(内蒙古科左后旗金宝屯镇林业工作站,金宝屯镇028111)

摘 要:文章通过多年的松毛虫防治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松毛虫;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庞志刚(1971 -),男(蒙古族),内蒙古科左后旗人,林业助理工程师.

松毛虫一直是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害虫。经过多年观测及防治,已经掌握了松毛虫在科左后旗地区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松毛虫发生时,不能单一的只用某种方法来防治,应该把各种防治松毛虫技术和营林措施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通过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现在已扭转了科左后旗松毛虫严重发生的局面,基本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状态。

1 综合治理措施

在全面做好虫情监测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合理区划,分类施策”的原则,主要采取了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1.1 加强虫情监测

制定松毛虫监测方案,狠抓监测网络建设,形成旗森防站→苏木镇林工分站→护林员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松毛虫的发生情况和消长动态。护林员监测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有虫情及时上报,把害虫控制在萌芽状态。加强对防治项目的管理和领导,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1.2 中长期治理措施

1.2.1 封育措施

选择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虫口密度低且集中连片的地块,划定封禁区,设专人管护,严禁打柴、放牧、割草等与营林无关的一切人为活动,以促进林木及林下植被生长,提高树木郁闭度和植被盖度,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对松毛虫灾害自然控制能力。

1.2.2 营林措施

在封育区内对于郁闭度较小的针叶纯林,在林缘及林间空地营造山杏、杨树、锦鸡儿、沙棘等阔叶乔木或灌木,逐步实现针叶纯林向复层混交林的过渡。

1.2.3 工程措施

在土层较厚、坡度相对较大的地块,通过挖水平沟、鱼鳞坑等水保工程措施,提高林地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本身抗御松毛虫危害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水平沟:在林地内沿等高线挖倒梯形水平沟,规格为上口宽50cm,下底宽30cm、深40cm、长10m,纵向间隔8m,可截留一次集中降水20mm。

鱼鳞坑:鱼鳞坑上边长80cm,半径40cm,深40cm,下堰高lOcm,450个儿/hm2,排列分布均匀。

扩穴:以干基为中心,将树穴整理成反坡形,规格50x50(cm)。

1.2.4 残次林改造

对林相不整齐、树势生长较弱的地块,结合伐针补阔、伐针补灌以及实行林粮间作措施,有计划地对残次林进行改造,改变纯林结构,增加经济效益。

1.3 短期治理措施

1.3.1 人工搂树盘

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在每年12月份对地被植物较少的地块,用人工搂树盘法对松毛虫进行防治,消灭越冬幼虫。

人工搂树盘防治松毛虫既不直接杀伤天敌,又能扩穴蓄水保墒,该措施以其有效、经济、简单实用的特性在科左后旗综合治理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1.3.2 阻隔法

3月下旬对树木较高且修枝良好的地块于松毛虫越冬幼虫上树取食前,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制成毒笔、毒绳进行防治。

1.3.3 仿生制剂防治

对林相较好、虫口密度较大的地块,在松毛虫越冬幼虫(2~3龄)上树后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超低量喷雾进行防治,用量450g/hm2。作为灭幼脲防治的辅助措施,在松毛虫虫龄>4~5龄时,用烟参碱及高效氯氰菊酯等触杀性杀虫剂进行喷烟防治,用量l50g/hm2。

1.3.4 生物防治

在植被条件好,虫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块在6月份喷洒白僵菌及B.t制剂等进行防治,白僵菌用量l2.75kg/hm2,B.t制剂用量600g/hm2。

2 综合治理效果与分析

2.1 综合治理效果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局面。在虫口密度、植被盖度变化和天敌寄生方面进行了效果调查。

2.1.1 虫口密度降至有虫不成灾的状态

据调查,没有实施综合治理前平均虫口密度为80~160头/株,有虫株率为75%~86%。经过综合治理后,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下降到6~12头,株以下,虫株率下降到12%~20%。

2.1.2 天敌寄生效果明显

综合治理区共有松毛虫天敌18种。其中,松毛虫优势天敌为松毛虫内茧蜂(Rogasdendrolimi),是松毛虫专性寄生蜂,此蜂为单寄生,在本地区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松毛虫越冬幼虫体内越冬,次年5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该蜂对松毛虫寄生率,平均达到26.5%,部分地块高达41.2%,对抑制松毛虫危害起到了良好作用。

2.1.3 植被盖度得到提高

封育区内植被平均高、盖度由综合流治理前的16cm、56%增加到40cm、93%,高度增加24cm,盖度增加37%。

2.2 效果分析

一是松毛虫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技术手段与工程管理相结合,冬防、阻隔等短期治理措施与封育、营林等长期治理措施相结合的形式,既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大面积压低虫口,又能使后续措施及时跟上,真正体现了可持续控灾的战略思想,是从根本上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根本途径。

二是经过工程治理,特别是封山育林及工程措施的实施,促进树木生长,提高了树木本身抗御松毛虫危害能力,据《利用营林措施控制松毛虫技术开发》项目中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的全面实施,松针化学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含水量增加,主要营养储存物质脂肪含量下降,特别是能被松毛虫吸收的粗脂肪,每百克松针含量仅为4.176g,比对照区(5.396g/100g)下降22.6%,营养比率为3.35,比对照区(5.13)少34.7%,极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

三是松毛虫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高温低湿。通过封育及镶边补空等措施的实施,林地郁闭度及植被盖度增加,形成了弱光、高湿低温的小气候,创造了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使松毛虫完成个体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增长,从而导致越冬虫龄减少,抗恶劣环境能力差,自然死亡率提高,种群数量增加缓慢甚至减少,不容易造成大发生。

四是经过营林措施的全面实施,林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蜜源植物增多,为天敌特别是寄生蜂、寄生蝇成虫补充营养提供了充足蜜源,使松毛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特别是松毛虫内茧蜂成为部分地区松毛虫优势天敌种,对松毛虫起到了良好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