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园林毕业正文

浅谈科右中旗坡耕地生态保护工程

  • 投稿Phi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64次
  • 评分4
  • 52
  • 0

王磊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乌兰浩特137400)

摘 要:文章针对科右中旗坡耕地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坡耕地保护工程建设内容、保护措施。工程的实施将会从根本上改善科右中旗坡耕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高产、高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坡耕地;保护;工程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王磊(1982 -),女,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林业工程师.

科右中旗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科尔沁沙地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23”~122°17’29”,北纬44°15’31”~46°12’34”。总土地面积156.1万hm2。在土地总面积中,耕地面积9.9万hm2,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3%。

1 耕地生态环境现状

科右中旗耕地面积9.9万hm2,其中,沙化、盐碱化耕地面积达4.9万hm2,占50.2%;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0万hm2,占30.6%。现有耕地林网少且局部地段缺条断带,建设质量不高,不能有效保护农田。耕地沙化区,农作物经常遭受风打沙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沟壑密布,肥力下降,面积在不断扩大。

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不断发生,造成地表土壤逐年变薄,土壤持水能力逐步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洪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也是造成贫困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加速了土壤侵蚀,土地生产力下降,为了获得土地产出,群众大量开垦荒地,毁林毁草,加剧了干旱的发生。

2 坡耕地保护的必要性

2.1 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耕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2.2 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耕地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主要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稳定耕地面积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积极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农村乃至全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坡耕地保护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2.3 是生态建设的需要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是一直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生态建设的战略高度,大力实施农业生态治理工程,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政策措施并用,以水土保持、节水灌溉、测土施肥、降低药毒残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农业生态治理,推动国家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3 坡耕地生态保护工程

坡耕地保护工程以营建农田防护林、营造生物埂、侵蚀沟治理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

3.1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3.1.1 立地条件

在坡度20(含2°)以下坡耕地上营建农田防护林网,要求相连地块面积不小于20hm2,按网格式建设,林网占地比例5%。

3.1.2 主要技术设计

3.1.2.1 林网设置

以护路林、护岸林、侵蚀沟防护林等其他生态工程及田间路为骨架配置农田防护林。根据该地区危害农业生产的生态灾害类型,农田防护林网应综合发挥对风害、低温冷害、霜冻、旱灾等生态灾害的减灾防灾的作用。因此,林网可以结合地形地势、地块形状、垄作方向等因素进行设置。林带可与等高线平行设置,或主风方向垂直设置,或与其他生态工程结合设置,林网成矩形或近似矩形。

3.1.2.2 林带结构与带间距

林带结构设计为疏透结构。主林带树种配置为乔木5行,两侧各一行灌木。副林带树种配置为乔木4行,两侧各一行灌木。乔木株行距为2x2(m),灌木距乔木外1m栽种植,株距0.5m。主林带宽度12m(含截根沟宽度),副林带宽度10m(含截根沟宽度)。种植点按品字形配置。主林带与副林带交汇处留有通道。林带两侧挖栽根沟,位置在灌木行外侧1m处,沟上口0.6m,沟底0.4m,沟深0.5m。

主林带间距400m,副林带间距500m,每网格20hm2,保护耕地面积l9hm2。

3.1.2.3 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杨树与锦鸡儿。营造杨树与锦鸡儿混交林。

3.1.2.4 造林

整地:造林前一年夏季或秋季人工穴状整地,乔木造林整地规格1x1x0.8(m),灌木造林整地规格0.5x0.5x0.5(m),整地穴品字形配置,挖穴时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

造林方式:杨树为春季人工植苗造林,每穴植苗1株,株行距2x2(m),锦鸡儿为春季或雨季人工直播造林,每穴5~10粒。

幼林抚育3年5次,主要松土、除草、培根、扶苗。

3.2 生物带建设

3.2.1 立地条件

在坡度3°~6°的坡耕地上营造筑埂生物带。生物带建设与改垅同步实施,达到减缓地表径流和蓄水保土的目的。

3.2.2 主要技术设计

生物带走向:沿等高级水平设置。

生物带间距:经计算,间距40m为宜,占地比例为3%。

地埂断面规格:地埂底宽1.2m,埂顶宽0.3m,埂高0.4m,两面边坡比1:1。

建带方法:先筑土埂,后造林。筑埂方法为先挖土埂位下面2m宽的一条耕地表土,深度为2m,放在取土部位下方,用底部生土筑埂,达到设计断面后,再把表土推平覆在取土部位。使之逐渐形成地埂。

造林方式:地埂顶部营造灌木林带,造林树种选择锦鸡儿。春季或雨季人工直播。播种2行,株距0.4m,每穴播5~10粒种子。

3.3 侵蚀沟治理工程

3.3.1 侵蚀沟发生原因与分布现状

侵蚀沟发生原因主要是降雨量集中,土质疏松,加之人为不合理的经营等。其分布主要是开发较早,耕地坡度大的区域。经调查,侵蚀沟条数为466条,总长度388km。平均沟宽4.8m,平均沟深3.Om。侵蚀沟分布最多、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是吐列毛都镇。

3.3.2 侵蚀沟治理措施

需要治理的侵蚀沟为发展型沟,本着治标治本相结合的原则,在治理上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模式。沟头采用蓄水型沟头防护,沟岸边直播锦鸡儿,沟道设石谷坊,沟底造林。

沟头防护设计:为制止沟头前进而设置沟头防护工程。也为避免过多占地、节省投资及结合当地实际,按等高线设2~3行蓄水型沟,品字形配置,延长至沟头以上2~12m,选用蓄水式沟埂。按20a一遇24h最大暴雨设计,埂高0.5m,埂顶宽0.5m,埂底宽1.5m,边坡比为1:1,沟断面沟深0.5m,沟上宽1.5m,沟下宽0.5m。

沟岸防护:春季或雨季,在侵蚀沟两侧用锦鸡儿直播造林,每侧5m宽10行,株行距0.5x0.5(m),每穴内播20~30粒种子。

谷坊:治沟底采用干砌石谷坊,用铁丝网覆盖防护,高2.0m,顶宽1m,迎水坡1:0.5,背水坡1:1,一般不蓄水,坝前2~3a淤满。

沟底造林:侵蚀沟沟底进行植物封沟,在沟底下进行人工挖穴,株行距lx1(m),树种选用杨树,植苗造林,抚育管护。

4 结论

坡耕地生态保护工程的调研工作,是与兴安盟、科右中旗两级水务部门和各苏木(镇)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做到了数据真实可靠、设计严密科学、可操作性强。

长期以来,我国坡耕地耕作粗放,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低下,抵御干旱与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开展坡耕地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坡耕地既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区域粮食自给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补充。

通过坡耕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地面蒸发量相对减少,地表拦蓄径流能力增强,土壤间的持水率增大,为农业的稳产、高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