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园林毕业正文

辽西北荒漠化地区公路绿化植物选择研究

  • 投稿云界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07次
  • 评分4
  • 45
  • 0

刘兴宇

(辽宁省建筑职业学院,辽阳111000)

摘 要:文章通过对辽西北荒漠化地区公路沿线立地条件、环境因素及公路特点分析,在因地制宜基础上,探讨性筛选能够适宜当地生境条件利用的绿化植物,以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生态景观效果最佳、防护作用显著的公路绿化景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荒漠化;公路绿化;植物选择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刘兴字(1982 -),男,辽宁省灯塔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而由于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较差,公路绿化一直未能形成效果,辽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气候为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该地区热量资源充足,水资源严重匮乏,蒸发量大,风沙较大,气候条件较差。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条件分析

辽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2~9.6℃,无霜期131~190d,水资源严重亏缺,年平均降水量为439~684mm,不仅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季节分配又极不均匀,4~9月份降水量几乎占全年降水量的90%,冬春两季降水稀少。太阳辐射总量为全省高值区(135cal/cm2.a以上)最大可能蒸发量为677-121mm,春季3~5月是蒸发量的最高期。该地区盛行西北大风和东南大风,每年4级以上起沙风可达400~500次之多,≥5m/s起沙风日平均在50d左右。该地区公路自然情况,详见表1。

1.2 公路绿化现状

1.2.1 设计形式单调,防护效果不佳

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异较大,道路绿地率低,绿地现状指标低,绿化植物种类单一,可用于道路绿化的乔、灌木不超过20余种,以传统杨、柳、榆、槐、油松等乡土品种为主,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种植结构,空间分割功能不显著,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花灌木应用较少。公路绿化景观效果不明显,格局混乱、缺少特色,缺乏色相、季节性变化感不强,边坡绿化植物匮乏,水土保持与固坡能力不足,与公路生态景观审美极不协调。

1.2.2 绿化植物选择盲目,养护管理能力不足

部分路段绿化植物选择不科学,不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造成植被成活率低、生长量小,防护效果不显著,质量不达标。如在干旱、荒漠严重地段,以阔叶树为栽植主体,植物保水能力差,造成生理干旱死亡。而栽植后续养护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当地绿化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出现年年栽植,年年补植的情况,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偏低的情况。绿化护管过程中随意性、盲目性较多,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造成了养护资源浪费。

1.2.3 景观特色不突出,绿化配置不科学

公路绿化植物色彩变化是构成景观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改善公路绿化景观的重要环节,也是绿化水平上新台阶的必要手段。本区公路绿化中几乎没有应用到绿化植物色彩变化,植物色相变化缺失,造成季相变化不突出,景观效果受到影响。绿化配置以落叶乔木为主,常绿针叶树较少应用,秋季落叶后,沿线色彩暗淡、景观残破,没能形成四季有绿的良好效果。植物配置方案没有注重立体化,空间利用单一,失去了应有的观赏效果。

2 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

2.1 绿化植物选择原则

绿化植物的选择对确保绿化效果、质量和利用年限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公路路域植被的生态恢复进程。而由于公路建设施工造成大量的高填深挖,不仅边坡坡度大,土质差,还受到施工垃圾等污染,立地条件极差。辽西北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这些情况表现尤为明显。针对公路路域环境的特殊性及当地气候特点,制定对策,提出公路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和措施,合理设计各个区域的公路绿化景观,在进行绿化植物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1.1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因路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当地公路两侧立地条件差异较大,绿化效果不理想,水分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植物根系发育深受影响,表现为:长势较弱,生长量小,尤其是在干旱荒漠地区,情况更突出,土壤贫瘠,所选绿化植物对土壤水分、酸碱度和肥力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达到绿化效果。公路建设使地表土壤受到破坏,绿化种植区内以生土为主,肥力较低,极大限制了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进行绿化栽植前需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在土壤状况较差的路段栽植时应尽量采用耕作土(熟土)回填,并追施一定量的有机肥,使根系在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养分条件下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因此,对绿化栽植区的自然条件要充分调研,分析绿化植物对水分、养分、温度、极端气温、日照和风等自然因子的适应性,结合区域特点制定因地制宜的科学栽植计划,是公路绿化功败的关键。

2.1.2 选择抗性绿化植物,合理配置、增加植被多样性

辽西北荒漠化地区自然条件严酷,风沙大、干旱少雨、土壤贫瘠,应选择耐瘠薄、抗旱、耐寒、抗风、抗病虫害的绿化植物,以适应当地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能力不足的现状,选择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的树种,能形成浓密群落,繁茂的枝叶可拦截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乡土树种对当地土壤、气候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避免地力衰退,同时,筛选经过驯化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均较高的适生外来绿化植物,力求达到四季有绿,形成以乡土树种为主构建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景观文化本土化。在立地条件较好区段可适当种植地被植物,突出质感,衬托道路绿化景观,如采用冷季型、耐旱型草坪草或是沙地柏等,增加绿化覆盖率。

2.1.3 应用高观赏价值植物,科学布局、加强管护

公路绿化区既是防护林,也是风景观赏林,选择的绿化植物与周围自然植被和环境相协调,其观赏性应符合大众的欣赏需求,给人产生运动中的审美感,同时,又要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因此,乔木要求树冠整齐,树干通直,叶形美观而浓密,耐修剪,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花灌木要求枝叶繁茂,株形美观,花期较长,花色宜人,果实鲜艳;球形灌木要求萌发力强,耐修剪,无病虫害。道路绿化要重视栽植也要重视养护,长久的美化效果,需要重视植物生长规律,充分考虑绿化植物成活率及后期养护管理,避免年年栽,年年补。同时,植物栽植要注重长远规划,远近结合,植物配置要在统一的基调上进行布局,力求丰富多样,注重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适地适树,充分利用有限的地域面积为植物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形成自然群落,稳定发挥景观和生态功能。

2.2 绿化植物配置与应用

根据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分析研究,结合植被对当地气候、土壤、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情况,对该地区各主要公路干道绿化植物规划选择及树种资源应用进行调查,调查绿化植物的保存率、冻害率、抽条率、抗污性、生长势等适应性指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筛选出较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绿化植物,生长良好,能达到保护公路、丰富公路沿线景观的最终目的。

见表2,表中共列出适宜应用的绿化植物55种,其中,乔木27种、灌木24种,藤本4种。

2.2.1 乔木绿化植物

用于公路绿化中的高大树木,栽植于公路两侧及生活服务区、互通立交区等,其中,常绿针叶树种最常用的有樟子松、云杉、油松、桧柏;落叶乔木最常川的有小黑杨、旱柳、白榆、刺槐、国槐、沙枣。

2.2.2 灌木绿化植物

用于公路两侧的乔灌结合栽植,或作为分隔绿化带中的低矮层,与高大乔木组成立体复层结构。一部分可在干旱沙化沙区及盐碱地单独做路侧防护林,如柽柳、沙柳、沙棘、柠条等;一部分可用于边坡、边沟防止水土流失,冲刷路基,如紫穗槐、柠条、沙棘、胡枝子;一部分适宜栽植于隔离带,起到分隔空间作用,如沙地柏、丁香、水腊等;而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区段可适当栽植花灌木,增加景观效果,如黄刺玫、榆叶梅、紫丁香等。

2.2.3 藤本绿化植物

主要用于土质边坡(沟)、三角地,挖方坡面坚岩段绿化。

表3列出了能适应辽西北地区特殊生态环境路段的绿化植物。

辽西北荒漠化地区干旱而多风,土壤贫瘠,从表3可以看出,耐干旱瘠薄的植物占较大比重,在17种耐干瘠薄植物中,以樟子松、油松、白榆、山杏、沙棘、柠条、沙地柏、沙冬青、沙柳抗性最强,表现为在极端条件下能生长良好。樟子松、白榆、山杏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功能。

在部分盐渍化公路沿线,选择的10种耐盐碱树种中柽柳、枸杞能力最强,能在0.3%或稍高含盐量的土壤中生长,其他品种耐盐碱能力相对较低,但大多都能在0.2%以下含盐量地区生长。

在抗汽车尾气和滞尘能力方面,白榆、柽柳、杨树等均表现出较好特性,可改善公路沿线环境质量。

结合辽西北荒漠化区绿化植物的生长适应性调查分析结果,可以认为在绿化植物选择中,首要考虑的关键因子就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植物对土壤贫瘠的适应性,依据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充分考虑公路周边生态环境特点,筛选出最适宜的绿化配置方案,发挥出最大的防护效益和景观效益。如304国道彰武至甘旗卡段选择油松、小黑杨、沙地柏、刺槐、桧柏、沙枣等植物组合进行混交绿化,生长状况良好,且具观赏效果,在干旱地区值得推广。

3 讨论与建议

辽西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环境本身非常脆弱。因此,公路景观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对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化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辽西北沙化化地区公路绿化植物选择时首先应注重防护效果,其次为观赏效果。结合区域特点,以保护生态资源、协调自然景观为原则,优化调整道路两侧植物配置,采用成活率高且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及景观塑造强的花灌木,改造绿化植物色彩单调、苗木单一、层次不分明的缺陷。同时,要考虑针叶树与阔叶树的配置比例、乔木与灌木的配置比例,选择5~6种抗性强的乔木作为骨干树种。水分条件差的地区要减少阔叶乔木使用数量,防止缺水造成树木死亡,保存量降低,应以耐旱灌木为主;而在自然条件较好地段可适当考虑花灌木使用数量,增加景观效果。绿化设计时,要做到主、次公路有别,高、低级公路有异,一条公路以2~3个主要树种为基调树种,合理配置次要树种,兼顾景观和防护相应。建立公路绿化植物、栽植、管理等必要的技术档案,认识公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通过科学养护管理提高该地区公路绿化成效,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