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工程毕业正文

浅谈工程项目融资的BT模式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5
  • 阅读量8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开始采用建设—转让即BT模式进行建设。文章介绍了BT模式的概念、特点、运作模式及风险管理,指出目前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BT模式的投资回报及利息计算方法,给项目融资管理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项目融资;BT;投资回报


  1概述


  1.1概念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1.2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的银根压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原有的投资融资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建设企业及其关联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阻隔,资金缺乏有效的封闭管理,风险和收益分担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发商、建设企业不能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有机循环闭合体,优势不能相补,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流动与运用。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年20号),明确规定“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权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此政策背景可谓是BT模式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3发展BT模式的意义


  BT模式的作用显而易见,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BT,使未来的财政性收入即期化,扩大内需,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而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引导了民间资本的合理投向,提高了资本利用效率;第二,BT模式能缓解当地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暂时短缺,因为政府项目的公共品特性以及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等特点,使得必须由财政性资金建设的项目必然出现财政资金供应的暂时缺口,而BT模式的分期回购正是弥补财政资金供给缺口的有效方式;第三,政府强大的资信能力,为投资者、金融机构、工程承包公司等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收益预期;第四,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散风险,BT项目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引入社会资本,多方共同承担风险,获取收益。


  1.4BT模式的特点


  1.4.1BT模式仅适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非经营性项目建设。


  1.4.2政府利用的资金是非政府资金,是通过投资方融资的资金,融资的资金可以是银行的,也可以是其他金融机构或私有的,可以是外资的也可以是国内的。


  1.4.3BT模式仅是一种新的投资融资模式,BT模式的重点是B阶段。


  1.4.4投资方在移交时不存在投资方在建成后进行经营,获取经营收入。


  1.4.5政府按比例分期向投资方支付合同的约定总价。


  2BT的运作模式


  2.1模式主体


  BT模式中三个主体:


  2.1.1项目业主。是指项目所在国政府及所属部门指定的机构或公司,也称项目发起人。负责对项目的项目建设特许权的招标。在项目融资建设期间,业主在法律上不拥有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从属性贷款或贷款担保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的支持。在项目建设完成和移交后,将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2.1.2BT投资建设方。BT方通过投标方式从项目所在国政府获得项目建设的特许权。负责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安排融资和组织项目的建设,并承担相应的项目风险。通过招投标方式产生相应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备、原材料供应商等。


  2.1.3贷款银行或其他相关单位。融资渠道在BT模式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项目的融资渠道一般是投资方自有资产、银团贷款、政府政策性贷款等。而贷款的条件一般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BT方的管理能力和资金状况,以及政府为项目投资方提供的优惠政策。


  2.2运作过程


  2.2.1项目的确定阶段:政府对项目立项,完成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工作。


  2.2.2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政府确定融资模式、贷款金额的时间及数量上的要求、偿还资金的计划安排等工作。


  2.2.3项目的合同确定阶段:政府确定投资方,谈判商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工作。


  2.2.4项目的建设阶段:参与各方按BT合同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2.5项目的移交阶段:竣工验收合格、合同期满,投资方有偿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


  3BT模式的风险及风险规避


  3.1风险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开始采用建设—转让即BT模式进行建设。实践中,由于目前整个行业对BT模式的认识不够,有关立法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致使诸多问题无据可依,BT模式频频被滥用。有的以BT之名行垫资之实,有的仅有招标单位自身出具的还款承诺而无任何实质性担保,有的在用地、立项、规划等方面明显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等等,诸如此类的不规范之处给介入BT项目的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风险较大,例如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需增强风险管理的能力,最大的风险还是政府的债务偿还是否按合同约定;安全合理利润及约定总价的确定比较困难。


  3.2建筑企业的风险规避


  BT系由BOT(建设—经营—转让)演变而来,作为一种投资方式,BT项目同样具有BOT项目的根本特征。作为BT项目的投资方,建筑企业的权利不仅应通过作为项目建设单位这一法律身份加以固定,还应设定有效的担保以确保其投资款的回收及相应投资回报的如期获取。鉴于此,对于那些拟通过BT模式提高竞争力的建筑企业来讲,在介入BT项目前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深入分析相关招标文件以确定BT项目真伪,防范假BT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二,积极开展对BT项目的调查,包括项目合法性以及项目运作前景预测等。


  第三,重视对BT项目中招标单位回购担保的审查,以确保担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对于实践中有关部门由于对BT模式不了解,仍按一般工程承包办理相应手续的做法应主动要求纠正,以避免该类登记方式不当,降低对承包商的保护力度,加大投资风险。


  第五,重视BT项目的签约管理和履约管理。可聘请专业律师进行全过程把关,积极防范相当长的建设周期内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由于我国BT诞生的时间短、经验少,是新生事物,因此,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合同法律保护,同时,在管理上,对项目的投资概算、设计方案的确定,工程质量的检验以及财务审计都应从法律上确定政府权力。但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BT的专门立法,所以更应加快立法步伐。


  4BT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


  4.1法律环境的缺失


  目前没有BT或BOT等相关方面的法律,也没有可供参考的合同文本,BT模式中涉及的回购协议和融资担保也没有法律条款支持。


  4.2建设期中的产权界定模糊


  业主和BT方签订合同之中有一个“回购协议”,即在项目移交时候是属于回购的性质,因此在签订合同后项目移交之前的这段时间内,项目产权属于BT方还是属于业主方难以界定。


  4.3项目活动谈判时间长,消耗大


  BT项目大多没有先例可循,项目的发起人(BT方)和政府机构要花相当长的时间相互阐明各自的意愿。其中涉及到如何分担项目中风险问题上往往双方谈判中难以达成统一。


  4.4涉及环节多,成本高


  BT模式的项目准备、招标、谈判、签署与BT有关的建设合同,移交,回购等阶段,涉及到政府的许可、审批以及贷款担保等诸多环节,操作的难度大,人为障碍多,而融资成本也会因中间环节增多而急剧上升。


  4.5项目相关方多,协调沟通难度大


  BT模式中,涉及到的项目相关方很多,很多参建方均出于个体利益考虑而损害项目整体。如BT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希望施工承包方的报价尽可能低,而施工承包方则要保证自身的最低盈利标准,而采取相应有损BT方的策略。


  4.6融资监管难度大,资金风险大


  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应的BT模式方面的法律法规,而BT模式中法律关系,合同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融资监管难度大。例如银团是以政府或政府机构的全额付款保证作为担保,而不是BT方出具抵押作为担保,未来的责任主体难以界定。


  4.7分包现象严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由于业主只直接与BT方发生业务关系,项目的落实可能被细化,导致项目分包现象严重;BT方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项目的建设标准、变更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得项目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业主方聘请的专业咨询公司也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而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4.8应用前提缺失,政策风险加大


  BT项目建立的前提是未来政府财政收入的真实增长,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无法支撑BT项目时,BT项目属于盲目扩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行为,扰乱国家的宏观建设环境,同时极大损害投资人的经济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太平洋建设集团就利用这一点,在政府或政府机构无力支付时候乘机收购当地的国有企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未来BT模式的可能受到政策钳制,这也加大BT模式的政策风险。


  5工程实例


  5.1工程概况


  某桥梁工程,全长约4.718公里;其中道路长约2.93km,隧道长约0.45km,大桥长约1.338km。全线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大桥采用双向四车道,桥面宽22.5米,隧道采用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隧道横断面宽度2×17.5m。本工程项目范围建筑安装工程的建设、移交及保修。工程造价55397万元,总投资建设期为62个月(具体包括三个阶段:(1)施工准备期2个月;(2)施工期36个月;(3)质量缺陷责任期,自交工日起24个月。)


  5.2投资回报及利息计算办法


  5.2.1投资回报利润的计算


  投资回报利润包括建设期投资回报利润和回购期投资回报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V=Ft*5%


  式中:V—累计至计算期投资回报利润总额。


  T—若建设期不发生提前回购,t从第2年起计算;若建设期发生提前回购,t从第1年起计算。


  Ft—自开工时至第t年累计投资总额。若建设期不发生提前回购,F值为经双方确认的自开工起至各年度止累计投资总额;若建设期发生提前回购,F值为经双方确认的自开工起至各年度止累计投资总额扣减甲方已支付的回购款后的余额,但未计算过投资回报部分的不得因回购款的提前支付而扣减。


  n—计算期。按当年投资产值时间起点至计算回报时间点的年值。


  5%—年投资回报率。


  如工程在2011年5月1日开工,至2012年4月30日建设期第一年累计投资总额4亿元,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建设期第二年投资总额3亿元,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建设期第三年投资总额3.5亿元(以上各季度产值无论是否等值),工程于2014年5月1日交工验收合格。按不提前回购和提前回购两种方式计算如下:


  (1)不提前回购模式


  假设回购期按累计投资总额平均分三次间隔一年支付回购款,第一年不计算投资回报,总投资回报如下:


  V=(4+3)×5%+(4+3+3.5)×5%+(4+3+3.5-3.5)×5%+(4+3+3.5-7)×5%=1.40亿元


  (2)提前回购模式


  甲方于2013年5月1日进行第一次回购,共支付7亿元,2014年5月31日甲方进行回购期支付3.5亿元,第一年计算投资回报,总投资回报如下:


  V=4×5%+(4+3)×5%+(4+3+3.5-7)×5%+3.5×5%×(30/365)=0.7394亿元


  5.2.2资金利息的计算


  利息以实际投入资金和投入时间开始计算,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利息按甲方、乙方、监理三方确认的季度产值、从该季度中间日至计息日的时间为计息期乘以贷款利率计算利息。公式如下:


  I=Ft[(1+i)t-1]


  式中:I—至计息日累计利息。


  Ft—第t年某时间点确认的投资产值总额。


  i—贷款基准利率(若甲方当年付清利息为单贷款利率,否则为复利贷款利率)。


  n—计算期。


  如2011年6月30日我方支付拆迁款2亿元,2011年第二季度建筑安装工程产值为1.5亿元(资金投入点按2011年4月15日起计算),2013年7月1日为计息日,贷款年基准利率暂定为5.4%,第一笔款项的计息期为2年,第二笔款项的计息期为2.2164年,则此两笔款项的利息为:


  I=2×[(1+0.054)2-1]+1.5×[(1+0.054)2.2164-1]=0.4072亿元


  6结语


  发展BT模式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新对接,形成了一种新的融资格局,既为政府提供了一种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周转困难融资的新模式,又为投资方提供了新的利润分配体系的追求目标,为剩余价值找到了新的投资途径;BT模式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了稳定的融资贷款利息,分享了项目收益;积极推进融资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大胆破解资金要素制约途径,合理利用、发展BT模式的渠道优势并对其进行嫁接,方能凸显其优势,才能更好地开拓融资的新渠道,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玉魁,刘卫功.BT项目实施模式分析[J].市政技术,2007(4). 

  [2] 周磊,周正康.市政项目的BT融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9). 

  [3] 周江华.采用BT模式进行项目运作相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5(4). 

  [4] 叶晓甦等.政府特许项目(BT)融资模式的设计与探索[J].管理工程学报,2005(B10). 

    作者:唐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