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工程毕业正文

甘肃省改革开放成就回顾与展望

  • 投稿金知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326次
  • 评分4
  • 52
  • 0

万瓅媛 WAN Li-yuan;史亚荣 SHI Ya-rong

(兰州商学院金融学院,兰州 730000)

(School of Finance,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000,China)

摘要: 改革开放,甘肃省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但因资源、环境、体制、人才、科技、观念等特殊省情的限制,其发展在历史和当今都落后于其他省份,也产生了很多不足和问题。事物发展是个矛盾体,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面对37年的辉煌和阻力,中央、省委省政府、普通公众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创造甘肃省更好的明天。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ve achieved unprecedented progress in Gansu provinc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special cases such as resource, environment, system, talents, technology, and concepts in Gansu province, its historic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are behind the other provinces, and also produces many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is a contradiction and the unity of the forward and twists. Facing to the success and resistance of the 37 years, only in joint efforts, can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 create a better tomorrow of Gansu province.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改革开放;社会结构;跨越发展;体制创新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social structure;spanning development;system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305-02

课题项目:本文是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兰州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与平台研究》(2014:14-060F)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万瓅媛(1984-),女,甘肃定西人。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科技、文教、医疗卫生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都取得重大进展,整个社会处于良性循环。甘肃,这个以“贫困甲天下”的省份也在整个国家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步伐中与时俱进、成就斐然。但因资源、环境、体制、人才、科技、观念等特殊省情的限制,其发展在历史和现在都落后于其他省份,也产生了很多不足和问题,这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及小康社会带来不便和不良影响。2013年,在党中央和上级政府的领导帮助下,新一届领导在继续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同时,适时提出了“富民兴陇”、“3341”工程等新举措,以求全省各项事业和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1 取得的成就

1.1 产量增加 据统计,2013年甘肃省社会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4.73亿元增加到6300亿元①,年均增长超过9.45%,比建国前三十年的平均增速5.75%高出3.7个百分点②;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48元上涨到24296元③,年均增长超过8.18%④;财政收入(大口径)从1978年的20.53亿元增加到606.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70%⑤;粮食产量1139万吨,比1978年的510.55万吨翻了一番;工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4.73亿元增加到188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8.28%;此外,该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融资总额、旅游业及在其他三大产业单项指标中的绝对值和也取得了比1978年改革前较高的涨幅。

1.2 产业结构升级,布局合理调整

1.2.1 在工业方面,该省在保证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新建和发展了通信、电子、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现代新型产业 80年代以来,该省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产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了新型产业,实现了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巩固改造了建国以来前几个五年计划形成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水电解铝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1.2.2 在农业方面,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 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政府的干预是另一只手,对市场缺陷带来的资源空缺和行为失范进行宏观调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的现代化,家庭收入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偏好于高营养、高蛋白、绿色环保等高质量高标准食品的消费。

1.2.3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金融、旅游、文化和教育 金融是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媒介,是经济腾飞的契机和引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的世纪,该省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着力创新融资模式,现有村镇银行16家,小额贷款公司513家,2013年间接融资余额8822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余额648.9亿元,本外币贷款达到1610亿元,金融事业发展良好,在全省经济建设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3 公共事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截至目前,该省现已修成高速公路2066公里,普通公路8000公里;修成梯田面积3300万亩,梯田化程度达到5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至155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平方公里,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20%;1800多万人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占人口总数70%以上;财政支持下500万元以上项目12300个,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

1.4 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政治权利和道德情操提升 20世纪后20年,该省各级各类党政机关在全球“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背景下响应中央党和政府的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探索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政治、文教、科技等社会改革之路,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共筑“中国梦”为总体要求,主动积极转变执政管理职能,努力构建民主、法制、文明、和谐党政机关,着力打造整洁、优美、诚信、文明社区,为全省公民自由民主、自觉理性、合法有序参与政权、监督政府、出言献策、表达意愿、申诉求救……创造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和空间环境。

2 存在问题和不足

2.1 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落后于全国 纵观历史,甘肃省90年代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效辉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但横向比起来,因为自然、体制、历史、现实等因素的制约,甘肃省改革开放的步伐仍远远落后于全国,其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各省区。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我省地处内陆,交通不畅、基础设施不利、资源先天不足且配置率低下、产业结构内外都不合理、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和“边际效应”,而资金短缺、管理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人才流失、旧制度冗余、新制度缺位之矛盾的局面更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村落的经济社会变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辩证发展。

2.2 二元制经济社会结构继续存在,且内部差异大于外部的现象拉大 甘肃省和全国其他各省市,省内河西和河东地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县级市、乡镇和村之间、以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域内家庭之间的差异不断增大,且阶层、群体、家庭之间的差异大于区域外。改革开放后,一部分有劳动能力(体力和脑力)、踏实肯干、见多识广、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与企事业单位员工率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勇敢走出地缘限制和岗位限制,流入发达地区创业“下海”,他们思想的开化甚至早于党和政府,也是市场经济最早的受益者,更是其他迁移人口发家致富的引路人。

2.3 乡土文化的流失、“空巢老人”的赡养不容忽视的实事 人口的迁移带来了土地的荒废和房屋的荒弃,住房搬迁打破人们原有稳固的生存空间和物理结构,手机电脑等现代媒体通讯工具的使用也使面对面的直接人际交往减少,原始、纯朴、自然的“农耕文明”渐渐销声匿迹,“乡土文化”和村落文明慢慢丧失,从语言、服饰、饮食、建筑到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再到民情、风俗、信仰与信念。而长期以来,受传统“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并没有发挥传递和创新“本土文化”和乡村教育的功能;06年学校布局调整,众多偏、远、老、少山区义务教育学校被撤并,乡间的寂静再也听不到朗朗书声、牛养狗的叫声和农闲时的攀谈声和笑声。

3 解决和展望

首先,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给予甘肃最大财政扶持和政策倾斜。“西部大开发”的步子已走了20年,国家用于偏、老、少、边地区扶贫致富、复兴繁荣的资金投入总额庞大、比例逐年增高;但该省经济社会不但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华中等发达地区,也落后于东北、岭南、关中、新疆、西藏等其他欠发达地区。无疑地,该省积极主动争取中央财政、科技、人才支持的力度还很不够,以前中央的各种财政直接投入和转移支付还不足以满足甘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发展、人才吸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陈旧体制的限制和特殊省情使中央投资资本的“使用效率”与政策优惠及倾斜大打折扣。

其次,甘肃省政府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求更多的利益和福祉。

第一,体制的创新和健全。体制的转轨和创新是在原有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和规范体系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体制的完善是消除原来左右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阻力和枷锁,是建立新的适合事宜和时代变化的新政策、制度或法律规范,是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总航向和路标。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建设决定改革的成败。

第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研究表明,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GDP便增长1%。故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最直接最贴近。地处内陆的甘肃省不占有任何交通、水资源、土地等地域优势,“积贫积弱”的历史也没有造就人口质量、科技、教育等人文优势,长期以来,脱贫扶贫、解决温饱是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从中央到省,从县到镇村。资源配置有时会浪费,但没有投入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财富增加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可能性、现实基础和物质条件,甚至没有人存活的空间和环境。所以,解决了温饱的甘肃人民如要更好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资仍是重中之中。

再次,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造就的小农意识必然保守、封闭、传统和落后,农民真正从狭隘、自私、感性、目光短浅中走出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金融危机、泡沫经济、虚假繁荣常会打破不稳定的增收和短暂的安稳,长远利益与社会效益、市场预测能力与评估能力、信息搜集与认知能力、责任意识和契约意识、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塑造更是个漫长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个矛盾体,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面对改革开放37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不足,我们要理性对待,但成就大于不足;面对将来的36年,我们更要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指导,发挥地区优势,努力开放全省各项事业的新局面。相信2050年,全国人民达到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之际,甘肃人民会再创新的佳绩,走向新的辉煌。

注释:

①刘伟平:《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②综合处:甘肃统计信息网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辉煌三十年》。

③国家统计局网。

④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政府工作报告》摘登:过去五十年甘肃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数据来源:甘肃统计信息网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辉煌三十年》。

⑤综合处:甘肃统计信息网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辉煌三十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997(5).

[2]刘泽云.教育经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5).

[3]谢治菊.转型期我国乡土文化的断裂与乡村教育的复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4).

[4]杨兴林.改革开放中的社会流动和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