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工程毕业正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 投稿糖琴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97次
  • 评分4
  • 83
  • 0

李祖兵 LI Zu-bing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Department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摘要: 重庆科技学院自2011年获得工程硕士授权以来,在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研究生的现场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了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

Abstrac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btained the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authorization in 2011, and since then, it actively explores the training.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b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is university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base in and around the school and the filed practice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oper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actical the engineer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参与;工程实践能力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84-02

0 引言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在2009年招生计划中新增的一类研究生[1]。与以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相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提高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实习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重庆科技学院2011年获得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权,目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层面主要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这一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该校继续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坚持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模式,继续为我国石油行业、地质矿产部门及其相关行业建设服务,为其培养相关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了增加研究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一起参与研究生的入学、授课、现场实践及毕业实践等环节,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1 企业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

1.1 企业参与研究生的招生过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包括油气田开发、油气井工程及油气储运工程3个研究方向。尽管各个研究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有些差别,但对每个学生工程实践标准要求一致。在招生过程中,坚持校企共同招生,重点考察考生综合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职业发展潜力,并需要用现场的实践问题面试学生。该方法建立了一种符合本领域研究生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完善了招生办法,加重了学生在复试中的实践环节考核,加强了对考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

1.2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制定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要求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在人才方案制定及修订过程中,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及相关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作用及校外导师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计划制定中的作用,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课程内容,突出课程与技术进步相协调,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机衔接,逐步实施专业学位授权与相应职业资格有机衔接。

1.3 改进课程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加强案例教学。通过校内外的授课教师的案例库建设,逐步实现专业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全部实施案例教学。其中,案例库建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行业及企业专家参与,将目前的工程问题带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项目的形式支持和鼓励校内教师、行业企业教师和专家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共同编写特色系列教材,鼓励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到现场进行教学。

继续坚持校企共同授课制度,确保由企业行业专家授课的比例不低于专业课程的30%。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全面实施“双及格制度”,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1.4 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

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核心的实践教育基地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该校已与河南油田、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中石化西南工程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研究生的实训平台。同时,根据研究生发展的需要,适度地扩展了工作站数量,确保了每个研究生在学制期内累积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经历和不少于2项的完整工程实践项目的研究经历。

为了使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发挥更大的实效作用,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工作站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建站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好研究生管理委员会及校内外导师在研究生在站期间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研究生在站的学习实效。

1.5 加强校企双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校企双导师作为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需长期坚持。进一步完善导师遴选与考核办法,明确好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责任权利,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导师的责任心,完善导师考核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1.6 加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管理

研究生的科技创新、科学研究题目来自于现场生产实践。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到企业去寻找工程实践问题、回到学校或在现场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与研究,再到现场进行实验确定是否已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同样,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尽管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来自于选场生产实际,完成的研究也必须解决现场问题,确实可以企业的生产带来好处。

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在学校时,校内导师作为主要的导师进行指导。在企业工作时,校外导师作为主要的负责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在论文的审查与答辩过程中,必须有三分之一的校外导师参与论文的答辩过程,确保论文的工程实践性。

2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2.1 着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发掘校企在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大学校实验教学研究院的建设力度,完善和巩固新进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师资的学员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首先在进校选拔教师时就要充分考虑是否有现场工作经历、是否有从事过现场生产项目的研究或者是否到现场进行了不少于1年的工作锻炼。同时,校内导师每年必须到现场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并以专兼职的方式从企业引进和聘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教学工作,使专兼职教师的人员比例达到专业教师队伍总数的30%以上,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比例在60%以上,构建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

2.2 转变教师绩效考核方式

通过对普通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的考核实现由主要考核教学业绩向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变。不仅要有工程实践项目的支撑,还必须要有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建立基于教学效果与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激励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比重。

明确规定没有企业工作或企业锻炼经历的教师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与企业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机制,联合审理挂职或顶岗工作岗位,教师挂职或顶岗期间待遇不变,在考核和各类评优和晋级中,对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优先考虑。对工科教师由副教授晋升教授的条件中增加需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形成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措施、控制、考核闭环,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3 构建产学研的合作新机制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多元一体化的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及育人模式,实现校企协作办学、共同研究、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重点解决好行业企业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问题。

学校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科技服务、解决技术难题等,找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兴奋点,让企业有“利”可图。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强化校内实践环节,降低企业接纳学生专业实践的风险和成本,使企业乐意为学生的生产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4 结语

通过企业的合作,让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过程、培养过程以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完成及毕业答辩等过程,真正地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现场问题的发现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企业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找到的“平衡结合点”、找到“利益”点,双方乐意的配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研[2009]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S].

[2]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S],1990.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抓住机遇,推动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J].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10(1).

[4]王钰.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