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工程毕业正文

救援技术专业“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 投稿通信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66次
  • 评分4
  • 34
  • 0

肖家平① XIAO Jia-ping;周波① ZHOU Bo;杨经政② YANG Jing-zheng

(①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淮南 232001;②淮南矿山救援大队,淮南 232001)

(①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Huainan 232001,China;②Huainan Mining Rescue Group,Huainan 232001,China)

摘要: 救援技术专业是煤矿安全类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内训外培、内外强化、引聘结合的方式夯实“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基础,通过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的教科研项目研究、加强核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式,深层次挖掘“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的内在潜力,为培养高端技能型矿山救援人才打造雄厚的师资力量。对煤矿相关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Mining rescue is key specialty of mining safety. The destin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inner-outer training, combining introduction with engagement, developing textbook through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b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excellent course based on item teaching method, that can exploit potentialities of teaching team towards coaching dual teacher type. It provided the qualification of teachers in mining rescue specialty. That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releva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in coal mine.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矿山救援;教练型;教学团队

Key words: mining rescue;coaching type;teaching team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247-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重点研究基金项目(2013jyxm325);安徽省教学一般研究基金项目(2012jyxm652)。

作者简介:肖家平(1973-),男,安徽淮南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救援和煤矿“一通三防”。

1 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基本任务。救援技术专业是煤矿安全类专业群的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与煤矿企业现场紧密结合,迫切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学人才。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成立矿山救援专业教研室,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要求在矿山救护大队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调研,尽快熟悉救援技术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专业教研室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训课程开发研讨,根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将教学任务分解、细化,充分挖掘各自潜力,整理后形成合力,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

2 内外结合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1]

2.1 内训外培

2.1.1 坚持“先练后教”的原则[2] 救援技术专业成立前,该专业教师大多数从事煤矿安全专业教学工作,对救援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救护规程、救援预案的编制等专业知识还不够熟悉,学院派遣专业教师到矿山救护大队学习调研,逐步对救援设备的原理操作和故障诊断等流程熟悉起来,并潜心研究前沿技术装备的发展动态,以便充实以后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基地淮南队作为学院实训基地,于2014年5月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正式挂牌,该救护大队救护设备资源充足,救援力量雄厚,汇集了全国救援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专业课教师在这里当徒弟认师傅,尽快熟悉救援技术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并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必须取得专业资格证(矿山救护高级工),方可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

2.1.2 参加国内高水平的职教理论学习 该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国内高水平的职教会议,如参加国内著名职教专家赵志群博士、姜大源教授等主持的职教会议,并根据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运用到平时教学和实践中,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时间稍长的专业培训,与国内专业前沿接轨。不断夯实和提高专业水平。

2.1.3 参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2006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矿山救护实训室,教学团队成员从实训室的平面设计、设备安装和调试到实训演练,都付出一定心血,并获得宝贵的经验,目前该实训室实训器材充沛(正负压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模拟人复苏、矿山救护通讯、惰气和机械泡沫灭火装置、压风自救装置、灾区净化水装置、各种形式的自救器等),完全能够满足学生校内实训和取证的需求。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制定学生平时实训和定岗实训的培养计划,目前建立的以救护大队为主、四个煤矿救护中队为辅的立体网状救援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企业现场实训资源。

2.2 内化外强

2.2.1 内化教学能力 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最佳一节实训课”、“说课”、“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比赛,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方式锻炼教学能力,学院通过奖聘结合的方式(获奖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优先考虑)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水平,近五年取得教学比赛获奖情况见表1。

2.2.2 加强专业交流 该教学团队与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编写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瓦斯防治技术》,该教材是全国高职煤炭院校推广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职函[2013]6号文件精神,双方共同承担了由教育部高职高专主办的《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目录修订,并已圆满完成任务;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编写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矿山救护》;与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煤炭高职院校加强技术交流。通过这些专业交流,提高了专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了解专业建设最新动态,并及时加以修订,与之接轨。

2.2.3 强化技术服务 该教学团队一直重视技术服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加强区域矿山工人培训。为了提高煤矿工人的学历教育,学院制定了“送教上门”的原则,即专业教师到煤矿现场进行专业教学,提高工人的学历层次,受到煤矿企业的热烈欢迎;二是加强兄弟院校业务指导,学院对口扶持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并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该校进行实践教学辅导,提高该校实践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三是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在2012“淮北矿业杯”全国技能大赛中,团队一部分专职教师担任裁判工作,一部分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获得两个三等奖的佳绩。

2.3 引聘结合 引进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大拿担任专业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优选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3 深层次挖掘“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的内在潜力[3]

3.1 加强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4] 该教学团队根据企业实践和平时教学心得,相互探讨,并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了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一些列的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矿山救护》《矿井瓦斯防治》;“十二五”规划教材《安全评价技术》;校本教材《矿井通风》《煤矿安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等。这些教材的编写不仅在本校而且在兄弟院校也引起了较大反响,收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3.2 校企合作积极进行教科研项目研究[5] 该教学团队科研氛围活跃,专业教师注重平时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并根据工学结合特点,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教科研项目,见表2,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该团队的科研兴趣,为打造创新性教学团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3 加强核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加强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促进专业建设健康发展。以《矿山救护》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救援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开发的 “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矿山救护》课程对矿山救援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促进作用,以矿山救护工的职业能力标准为基准,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针对矿山救护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工作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内容,达到“够用”。

②注重课程内容项目化,做到项目间相互融通,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孤岛效应”。

③课程组织形式是以项目、任务取代章、节传统的做法。

通过《矿山救护》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矿山救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矿山救护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及其井下突发事故的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为企业培养高技能矿山救援人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4 成果及展望[6]

救援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成果显著:教学团队成员全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专业交流和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经过长期的遴选,逐渐建立评聘结合的外聘教师专家库;根据自身教学研究成果加强了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和校企合作的教科研项目研究;按照职业能力的标准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这些成果的取得,对教学团队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煤矿相关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长期的雄厚的基础积淀,今后在团队建设中,继续加强与国内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校企合作实训项目开发,积极创造轻松活跃的教科研氛围,挖掘团队潜力,多创造适合工学结合、校企开发的实训教材、教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为培养高端技能型矿山救援人才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施徐东,李异民.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8(3):72-73.

[2]武俊梅.示范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思考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1-24.

[3]马起朋.浅谈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2):90-91.

[4]时密林,李洪亮.论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1):36-37.

[5]徐婧.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17-20.

[6]肖化移,聂劲松.从人才结构理论看高职人才培养规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