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工程毕业正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研究

  • 投稿diba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01次
  • 评分4
  • 21
  • 0

耿秀娥 GENG Xiu-e

(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

摘要: 针对新形势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本文对西安某高校的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综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和层次分析法,以Matlab为平台,对该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并明确了其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等教育;解释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221-02

作者简介:耿秀娥(1987年),女,山东菏泽人,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

0 引言

高等教育是一类特殊的服务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攻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008)在《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现状、问题及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科技研究工作中取得重大成绩,高校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中心,高校科研投入显著提高,高校科研比重加大,科研产出硕果累累,但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质量保证问题;教育部门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层次,偏离了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2]。

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重大课题,本文对西安某高校的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与研究。根据系统的观点,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本文综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和层次分析法,以MatlabXX为平台,对该高效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并明确了其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研究[3]

首先列出系统因素明细表[4,5]。通过调查问卷,经与高等学校有关部门进行交流与讨论,收集,明确了图1解释结构模型中所列的因素。

建立各级判断矩阵并计算各因素的优先级权重,如表1至表4所示。

根据表1-表4的数据结果,可以得到三级要素综合权重数据表,如表5所示。

2 基于AHP的结果分析

根据表1至表5的数据计算与分析结果可知,培养高端人才的能力和促进科技发展的能力是西安某高校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而加强师资力量、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引进先进教学实验设备、丰富教学形式与强化校企合作等因素对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所起的作用高达87.92%,是绝对重要的影响因素。

结合文献研究、解释结构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为提升西安某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①加强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资源。②完善学校管理体制,高校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制度保证。③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团队建设是高等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④引进先进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教学与实验设备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硬件保证之一。⑤丰富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师生单项信息流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高校需要鼓励师生之间的沟通,重视信息的双向互动交流,重视学生的反馈;同时,高校也应当加强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实验等教学方式。⑥强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方面,与培养高端人才、促进科技发展以及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都紧密相关,是高校履行社会使命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03-01005.

[2]胡剑波,梁工谦,刘伟.质量功能展开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3:99-102.

[3]汪应洛.系统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陈敏.高等教育服务及质量评价影响因素[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4).

[5]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