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工程毕业正文

从陕西获国科金资助情况看陕西基础研究发展

  • 投稿脑洞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52次
  • 评分4
  • 97
  • 0

云杉YUN Shan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西安710054)

摘要:基于2006-2014 年陕西获国科金资助情况数据分析,从学科领域、地区及机构分布、排名情况、获奖情况等方面,分析陕西在国科金资助下基础研究发展的特点,并给出陕西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7-0013-03

0 引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国科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设立的面向全国、支持基础研究发展的专项基金。自1986 年成立以来,NSFC 紧随国家发展科学技术需要,不断完善学科体系框架,变革了科研经费拨款方式,改善了我国基础研究的资助环境,推动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由研究、人才和环境条件三大系列项目组成的资助格局。在“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国科金也成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基金项目之一,可以说,获得国科金资助是体现基础研究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陕西是富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大省,科技资源丰富,综合科技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尤为显著。陕西虽设有省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等基础研究资助项目,但主要是围绕陕西优势领域,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方向框架,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是国家层面基础研究的延伸和补充,资助需求范围不够广、资助金额也较小,不能体现和拓宽陕西基础研究创新的总体实力。通过分析陕西获国科金资助情况,掌握陕西参与国家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特点,以期为政府和科研管理部门在基础研究发展决策方面提供参考。

1 陕西获国科金资助总体情况概述

近十年来,陕西参与国科金申请的积极性较高,获得资助水平更是在全国30 个省份中保持排名第七(2009 年和2011 年曾上升到第六),占总资助额比重保持在4%左右。2006 年,陕西获资助项目518 项,共计1.5 亿元;2013年突破10 亿达到峰值,项目数增长了2.4 倍,资助强度翻了两番,由项均29 万元增加到58 万元;2014 年资助水平有所回落。“十二五”时期陕西获国科金水平较“十一五”资助额翻了一番,呈现出增长新局面(图1)。

2 陕西获国科金资助情况统计分析

2.1 学科分布

国科金经过近30 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三大类16 个亚类的项目体系。其中,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 个亚类项目占国科金资助总额的70%以上,数据具有代表性、可获得性、连续性以及可比性等特点;国科金自2010 年开始,新增医学科学部,将原有生命科学中的医学门类单独出来,形成了包括数理、化学、生命、地球、工程、信息、管理和医学科学在内的八大类学科体系,学科划分趋于科学化。因此,选取陕西2011 年至2014 年获得国科金资助的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以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相关数据为代表,分析“十二五”时期陕西获国科金资助的学科分布特点。

2.1.1 项目数学科占比分析

经计算对比,3 个亚类项目的项目数和资助额在学科比例上的分布基本一致,图2 针对项目数进行学科比例分析。可以看出陕西获资助项目主要分布在工程、信息和医学上,合计占比超过60%;而在化学和管理学科上比重很小,重点项目在化学科学上的资助不足2%。

2.1.2 平均强度分析

3 个亚类项目在平均资助强度上的主要有以下两个表现:第一,3 类项目总平均资助强度依次是:重点项目301 万元/项、面上项目70 万元/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4万元/项;第二,从三类项目在学科间的平均资助强度高低看,最低的均为管理科学,其次均是医学科学;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强度最高的是地球科学,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最高的为数理科学。(图3)

2.2 地区与机构分布

“十二五”期间陕西获得国科金资助的项目单位保持在50 家左右。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区,陕西科研主要力量集中在西安地区(表1)。陕西参与国科金的基础研究人员主要涉及五类机构(表2):一是高校,二是科研院所和研究中心,三是企业和转制院所;四是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五是其他研究单位或机构。可以看出,第三类机构中,除个别转制院所外,企业目前未参与基础研究。

2.3 排名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陕西获得国科金资助的近50 家单位中,资助额排名前十位的单位,不论在总资助项目数还是资助经费上,都占年度资助总量的80%左右(图3),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项目单位的机构性质看,高校基本囊括了上榜的前十家单位,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连年排名前四位;特别是西安理工大学由前三年的排名第九,上升到第六。总体来看,高校参与国科金的积极性较高。

2.4 获奖情况

经统计,在2011耀2014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成果中,陕西有18 项获奖成果曾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包括第一获奖单位和参与单位)。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 项、一等奖(通用项目)6 项,占全国获奖资助数的18%;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 项,占全国获奖资助数的5.6%。

获得国科金资助并获奖的单位,主要包括: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等科研院所;西安西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控股子公司。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受资助项目分别有5 项和2 项成果获奖。

3 陕西基础研究特点及发展建议

3.1 特点分析

通过对陕西获得国科金资助情况的各方面分析,可以发现陕西参与国家基础研究的三个特点:从研究主体上看,陕西参与国科金基本以西安地区的高校为主,其次是科研院所,而企业参与国家级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牵头开展基础研究的情况几乎没有;从学科分布上看,陕西在医学方面资助项目多但资助强度小;在化学及管理学科上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然而管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各个学科的推进融合发展作用;从3 个亚类资助强度上看,资助标准符合这些项目的资助原则,即:重点项目支持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地创造性研究的特点,面上项目主要支持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创研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支持青年研究人才。

3.2 发展建议及已有做法

“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突出了从源头抓创新的制度要求,而基础研究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应当“突破‘卡脖子’的瓶颈科学问题,主动促进各创新主体协同互动[1]。归根结底,陕西基础研究要改变现状,需要下狠药,实现政府引导、制度搭桥、创新主体积极响应的全面改革。目前,陕西出台了许多制度措施,打开了改革良好局面。

第一,通过制度激励凸显政府引导作用。陕西在创新激励制度上提供政策环境,引导全社会重视需要政府在科技体制改革上给予制度支持和引导,以形成全社会良好氛围。2015 年2 月9 日,陕西省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决定,陕西省设立基础研究大奖“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奖金80 万元,其中20 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60万元作为获奖者的科研补助经费。该奖金将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给予重奖[2],为增强陕西省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推动建立企业基础研究主体地位。引导基础研究走出停留在高校和院所开展的理论层面研究,而不能直接用于生产的困境,让企业成为接力高校基础研究后续进入生产阶段研究的生力军,打通创新链条,促成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激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陕西科技厅拟支持构建一批高校“众创空间”孵化基地[3],即由企业牵头成立,设立在高校院系的平台,形成校企创新基地;提供创业苗圃、创客空间等孵化器模式,开放创业交流平台,引导并激发创新组织投入创新研究的积极性。

第三,促进形成前沿科学交叉融合态势。为深入贯彻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在陕西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升陕西原始创新能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搭建重点领域前沿科学的创新研究平台。2016 年陕西科技厅围绕重点产业创新链17 个研究方向,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或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设立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的创新性研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