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活动。和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细节部分发生变化。(见下表)
[教学内容\&修改说明\&百分数(二)\&将原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的特殊应用(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移到本学期。\&统计\&将原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单元删除。\&整理和复习\&将原四部分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综合应用)编排成五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实践与综合应用\&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移至六年级下册并改为“生活与百分数”。\&]
第一单元 负数
(一)单元总体阐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认识正负数。
(二)与原教材相比的变化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例2 生活中的正负数例3数轴上的正负数\&例2、例3新教材更加强调结合具体的量认识正、负数的现实含义,减少抽象的概念。\&例4 比较数的大小\&例4删除正数、0、负数比较大小的内容,降低难度。\&]
(三)整个单元的具体编排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初步建立了数轴的模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1温度中的负数,实验教材只出现16℃和-16℃两个数,新教材用六个城市的天气预报这一素材,出现12个数,这12个数中,有正数,有0,有负数,一开始出现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点,并结合小精灵提出的问题“-3℃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来认识正负数的现实含义,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现实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入。
例2收支中的负数,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含义,认识怎样用正负数来表示收入或者支出。
例3数轴上的负数,素材与实验教材相同,通过东西向认识数轴上的正数、负数。借助具体情境引出数轴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模型。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四)单元教学的建议
1.教学时一定要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
2.结合现实素材对正、负号所表示的含义加以区分。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一)单元总体阐述
本单元在学生已掌握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编排了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例题,具体内容为:折扣、成数、税率、利率。
(二)与原教材相比的变化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例4折扣
例5税率
例6利率\&1.“成数”的内容原为六年级上册的“你知道吗”,新教材变成正式教学内容(例2)。
2.新编了例5“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三)整个单元的具体编排
新教材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分成两段(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把有关百分数的具体应用移至本册。
例1折扣,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打几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可适当补充对比,如:生活中出现的“OFF,70%”和“打七折”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等。
例2成数,表示方法要重点讲解,沟通成数和折扣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三成五”如果用折扣怎么表示。
例5解决实际问题。编排了一个生活中购物的实际问题,一个是商场打五折,这个比较好理解,另一个商场“满100元减50元”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促销方式,这需要学生去理解。还可适当补充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不计算,知道哪个商场的折扣多吗?在B商场,相当于打了几折?什么时候两个商场折扣差别最小?什么时候差别最大?
(四)单元教学的建议
1.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开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一)单元总体阐述
学习本单元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与原教材相比的变化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例5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
例6圆柱的体积的应用\&1.圆柱的体积略微调整,删除“什么叫物体体积?”这一问题。
2.增加例7,新编了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增加“你知道吗?”关于圆柱容球的知识。\&]
(三)整个单元的具体编排
本单元是一个传统单元,和原来的教材编排基本一样,但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例4是一个圆柱表面积的具体应用,一个厨师帽只需要计算一个底面就可以了,不需要计算所有的面。多项练习中的实际情况都需要学生去理解,自己去判断表面积包括哪些面,这些面是怎样的图形。涉及到圆的周长、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建议教师让孩子使用计算器计算,或者让孩子带着π去计算,最后再将π的数值3.14代入。
例7是体积的具体应用。教材是静态的呈现,教学时,这个例题要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四基四能”,首先在基础知识中涉及到容积的概念、圆柱体积的计算,有关的基本技能,如测量和计算,还涉及到基本的数学思想: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思想,需注意转化过程中什么条件是变的、什么条件不变。
注重数学思考 培养数学思维 渗透数学思想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70次
- 评分4
- 赞87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