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国内各个阶段的教学之中,而初一数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以浙教版初中7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一数学课程中的运用方式展开深入讨论,期望能够为初一数学教学同仁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气氛;初一数学;小组合作;合作任务
作为重要的社会技能,与人合作一直都是初中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更多的关注。因此,初中教师开始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期望通过该模式能够帮助初中生掌握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在小组伙伴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高效的学习方式都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所以在应用该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时,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热情为准则,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基础。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从自然数到分数”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这一课属于初中生的第一节数学课,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过渡。首先,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对小学阶段所学到的“数”进行复习,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数”这一概念;其次,应提出“如果有九位朋友陪你一起过生日,这时要对一块蛋糕平均分配,每个人可以获得多少蛋糕呢”这一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情境;再次,老师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情境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进行自主式思考,并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最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在对自然数进行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及其编号、排序等内容,进而达到能够对分数以及自然数进行灵活应用的目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一课就是运用创设自然数生活情境的方式,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方式有所不同,这种教学方式内容较为生动、灵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真实的生活情境也更加便于小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极为理想。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不仅要依靠老师合理的布置,同
时还需要确保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同时,还应在教学中加入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的部分。一方面,老师应向学生讲明小组合作的具体学习流程,并告知学生相应的学习守则以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合作时应该遵守的原则与履行的责任;另一方面,老师要按照初一学生的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进行强化,但由于初一学生的合作经验有限,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责任心,要运用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逐渐培养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另外,老师要帮助学生对小组成员的责任进行分工,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明确自身义务与责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可以在此期间得到有效锻炼,为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提供保障。
三、科学设置合作任務,保证合作学习质量
合作任务是合作学习的又一重要保障,对于最终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以及教材内容等因素,科学设计合作任务。
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平行线”一课时,首先要利用一些平行线图片,帮助学生对“平行线”概念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其次,老师要组织各小组进行“选择题解答比赛”,老师会向学生展示出相同的选择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作答,而这些选择题多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形式出现,主要是为了找到学生认识中的盲点与错误,帮助他们不断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而且这种比赛形式也会有效带动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最后,老师要适当提升习题难度,使小组成员在经过讨论之后才能得到答案,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本文阐述的小组合作开展途径并不全面,初一数学教师在运用该模式时,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以及综合情况,科学运用该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对其进行调整,通过创设情境、科学布置合作任务等方式,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敏.试论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中),2016(12):63.
[2]郭石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40.
作者:瞿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