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元帅
(贵州省册亨县岩架镇中心学校 552200)
一、兴趣与自信
经常有同学问“数学学习是靠勤奋,不是靠方法”,认为只有聪明人才能学好数学。那些学习扎实又勤奋的同学,看着学习并没有“努力”而成绩优于自己的同学感到心里不平衡,逐渐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方式和态度产生怀疑,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如何把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 兴趣是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果每位同学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来探索数学的魅力之所在,我相信数学教学将变得更有意义。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 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包括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而引起的兴趣,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过程本身的激发,而是意识到活动的目的、任务或后果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能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中学教师在组织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及联系所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背景介绍或实际应用. 数学是有用的,有用在哪些方面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分别向学生介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注重教学的框架与教学的方式
1、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2、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3、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4、重视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准确
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 - 20 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重视中考动向要求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6、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效率
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 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
总之、要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是什么,并根据角色定位开展自己的工作,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角色把握是否正确,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但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即整体意识、结构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优化意识以及反思意识等. 因为数学学习必须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过渡,即感性上升到理性,而数学意识是实现过渡的桥梁和必由之路.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越强,其悟性越高;悟性越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越大,方法越灵活,思维越发达,其数学成绩就会越好.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一是要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课前应当有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做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要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欣赏他们独到的见解,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方向,确保学生自主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