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多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策略

  • 投稿cand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93次
  • 评分4
  • 13
  • 0

赵季锋

(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郸城477150)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学生的思维入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用“文火”“炖化”麻木的心

许多学生谈“数”色变,对数学有一种恐惧心理,并有排斥倾向,表现为听课无精打采,缺乏学习愿望与动力,作业经常不交.对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纠正学生的认识,用出自真心的实实在在的道理,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真情,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决不放弃的意志和耐心,让他们在“文火”中得以“炖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是为了导之以行.当他们有行动时,要不断给他们制定努力的目标,并促其实现,更要细心周到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二、对原认知结构相对欠完善的学生,引导他们自我完善和发展

有的学生虽然原有的基础差,但很渴望进步.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指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点,让学生在整理中熟悉:一章有几节,每节中有几个知识点,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把其中重点内容用“特写镜头”列表处理,对比其异同点,加深记忆,并告诉学生若以后忘记或有疑点,可按这个顺序查阅.通过这样的整理,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对比学习法.通过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把孤立的知识组成知识链,再把知识进行横向联系,把知识链组成知识网,在不断地巩固和补充中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中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养成了他们在日后学习中有问题查资料、找资料,想出最完美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对于马虎、思维不严谨的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许多学生平时粗心大意,其实这是思维的肤浅性.他们对概念不求甚解,对定理、公式、法则不考虑它们为什么成立,在什么条件下成立;做练习时,对照题型直接套用公式,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指导学生严格遵守思维规律,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求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语言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特别是熟悉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局限性,应用时注意其严密性,推理过程做到言必有据。

第二,精选例题,设置 “陷阱”,提高学生的防错意识.如学生常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理解不透,可选用例题:判断函数g(x)=x3-1+1-x3的奇偶性,许多学生会认这个函数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其实,先考虑定义域:{x∣x=1},则当x=1时,g(x)=0,但x= -1时,g(-x) 无意义,所以函数g(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通过让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

第三,通过找别人的差错,提高自身的改错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解并告诉学生:“老师也可能会做错题.看看你们上课时能否及时发现,并能指出加以改进.”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地知错、改错、防错的习惯,让解题后的回顾、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四、对有思维惰性的学生,帮助他们打破原有思维定势,提高自身素质

有的学生喜欢老师上课时每一点每一滴都讲清楚,就是“嚼烂”知识,再灌给他们,习惯于依样画葫芦去生搬硬套,一遇到运算难一点的题,就怕繁,“望题兴叹”.针对这种学生,要求他们一定要课前预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恰能解决,从而获得成功感,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上课讲解例题时,要适当穿插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掌握常用解题技巧,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课后留有适当的思考题,让他们能思考并加以解决.这样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使学生经常开动脑筋,掌握自己学习的全过程.

【例1】 已知椭圆C:x224+y216=1,直线l:x12+y8=1,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由题设知点Q不在原点,设P、R、Q的坐标分别是(xP,yP),(xR,yR),(x,y),其中x,y不同时为零,当点P不在y轴上时,由于点R在椭圆上及点O、Q、R共线,得方程组

 x2R24+y2R16=1,

yRxR=yx,

 解得

 x2R=48x22x2+3y2,

y2R=48y22x2+3y2.

 做到这里,许多学生不敢再往下解.这时教师如果能够鼓励他们勇敢做下去,也许他们从此就有信心面对这种难题。

这样经常鼓励他们,他们在困难面前的决心、毅力、自我控制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可受用终身。

五、对有一定基础,但缺乏观察、联想意识的学生可通过“MM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例5】 某公司要印刷广告若干张,印刷版面面积为96cm2,并且在版面上、下各留1cm空白,左右各留1?5cm空白,问印刷版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时,每张广告用纸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的面积.

这道应用题不难,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印刷版面”与“广告用纸”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设未知数时,位置颠倒.如果学生能从“广告纸→版面→报纸→试卷”进行联想,这种失误就不会发生.针对这种学生,可用“MM教学法(数学方法论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联想力.立体几何中许多问题都是以课本中的图形为基本模型演变而来的,例如:经过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线,如果斜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探究题:

图1

1. 已知:如图1,三棱锥S-ABC中,∠BSC=90°,∠ASC=∠ASB=60°,

SA=SB=SC=a,求证:平面ABC⊥平面SBC.

分析:观察后得出SA与∠CSB的两边所成的角相等.

 联想模型,知SA在平面SBC上射影是∠BSC的平分线SD.

由等腰、等边三角形性质知SD⊥BC,AD⊥BC.

则∠ADS为平面ABC与平面SBC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不难求得AD=SD=22a,由勾股定理知∠ADS=90°,从而得证.

 图2如图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棱AB的中点,

过A1、M、C三点的平面交棱C1D1于点N,求直线CD

与平面A1MCN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本题若 “过D作面A1MCN的垂线”, 则垂足落在哪里很难确定,但若注意到CD与CN,CD与CM所成的角相等,联想模型,则CD在面A1MCN上的射影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求的角的正弦值转化为求在Rt△A1DC中一个锐角的正弦值.问题经过这么一转换就简单了.

通过这种模型教学法,强化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六、对优生,让他们保持兴趣,发挥创新的激情

对于优生,课堂上常让他们讲解思路,课后让他们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并鼓励他们寻找新解法,这样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图3

【例6】 在单位圆的圆周上随机取三点A、B、C,求△ABC是锐角三角形的概率.

解法1:记△ABC的三内角分别为α、β,π-(α+β),A={△ABC是锐角三角形},B={(α,β)|0<α、β<π,0<α+β<π},

∴A={(α,β)|0<α、β<π2且π2<α+β<π}.

由图3知:所求的概率为P(A)=A的面积B的面积=

12×(π2)212×π2=14.

 解法2:如图4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B、C1、C2为单位圆O与坐标轴的交点.将△ABC为锐角三角形记为事件A,则当C点在劣弧C1C2上运动时,△ABC即为锐角三角形,即事件A发生,故P(A)=14×2π2π=14.

图4___________图5

 解法3:如图5,不妨设A为定点,单位圆的圆心为O,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A′,B、C为圆上任意两点,设∠AOB=α,∠AOC=β,并设点B关于点O的对称点为B′.

 则Ω={(α,β)|0<α<2π,0<β<2π},A={△ABC为锐

角三角形}=

{当0<α<2π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π<α<2π时,△ABC是锐角三角形}.

记A1={当0<α<π时,△ABC为锐角三角形}={(α,β)|0<α<π,π<β<π+α}(如图6)

=(α,β)|0<α<π

π<β<2π

β-α<π.

图6___________图7

 记A2={当π<α<2π时,△ABC为锐角三角形}={(α,β)|π<α<2π,α-π<β<π}(如图7)

=(α,β)|π<α<2π

0<β<π

α-β<π.

图8

在直角坐标系αOβ中,作出Ω及A1、A2(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面积(如图8所示),故所求的概率为P(A)=A的面积Ω的面积=14.

在这些解法中学生运用了运动的观点、分割思想等,体验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实践证明,经过完善、引导和探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学生还会认为数学的学习正如爱因斯达说的“把一生的东西忘光了,余下的东西就是数学”.即使公式忘了,但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思维敏捷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仍一直发挥着充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