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镇辉
(诏安县怀恩中学 福建 诏安 363500)
【摘要】笔者通过对教材分析、针对学生生理年龄特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一步采用指导识图、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了本节中的重点知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情境引入;指导识图;角色扮演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人的生殖”介绍的是人的个体形成。主要内容包括男、女生殖系统、生殖过程,这些内容与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密切相关。学生一方面对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知识,另一方面往往又怀有羞怯的心情,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针对性地设计本节教学的引入方法,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实现教学目标,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情境引入——消除学生的害羞心理
“性”一直以来是个敏感甚至禁忌的话题,在讲”性”的时候多数学生会害羞,甚至感到不好意思,因此,教师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害羞心理,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把”性”当作一个神秘的猎奇的或者羞涩的话题,尽量创造一个轻松、趣味性浓的话题来消除学生的害羞感。比如笔者开始上课时,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在座的每一个同学来到人世间的概率有多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1/2,有的说1/3等等,笔者笑着说都错了,你们来到人间的概率大约是4.5亿分之一,学生都觉得很诧异,于是笔者解释这与人体的主要生殖器官有关,分别让学生对照书本插图把他们的主要性器官写在笔记本上,先问男生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各是哪部份?要求他们把名称大声说出来,刚开始有些害羞的男孩不敢讲,听到多数同学说了也就跟着说。在这过程中比较大胆的女孩听到就笑,听到其他同学笑害羞的女孩也就跟着笑了,在这哄笑声中,气氛一下变得轻松和活跃,现场气氛就被打开了,于是笔者就跟学生讲解到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每次排出的精子大约在3亿~6亿个精子,也就是约4.5亿各精子进入女性的阴道,它们经过漫长的旅程,最终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也就是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通过这一轻松的话题,让学生们理解到性是自然的,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没有必要谈”性”色变,从而达到消除学生的害羞心理,进而为下面进行”生殖系统”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生殖系统——注重指导读图,获取重要信息
插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的一大特色,通过图像既有利于使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化、简约化,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信息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也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激发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为他们尽快地掌握概念和规律并牢固地记忆创造条件,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解读这些图像,指导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通过分析和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男女性生殖系统正面图——引导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男、女生殖系统”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教材以图文的形式呈现,提供了研究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该图的有序解读,逐一明确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主要功能,并对照自己的身体找出相应位置的器官并联想具有什么功能,然后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可让学生通过读图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3)图中所示有关结构的功能,哪些已经在你身上发生?哪些还没有发生?(4)男女有别,别在哪里?
学生通过观察、联系、思考、初步得出相应的结果,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教师侃侃而谈时的旁听者。
2、男女性生殖系统侧剖图——采用反馈教学,将抽象知识内化成自身结构认识中
教材中提及到的男女性生殖系统侧剖图没有注明主要器官的名称,并从另一侧面呈现男女性生殖系统,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识别男女生殖系统,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对比、仔细观察之后,填写男女生殖系统侧剖图,使学生加深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掌握学生观察与思考活动的情况后,与学生共同归纳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生殖系统知识网络,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三、生殖过程——化”静”为“动”,在角色扮演中开展自主学习
由于生殖过程是一个连续演变的变化过程,学生较强理解,因而成为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说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在角色扮演中使生殖过程真实再现,化教材的“静”为“动”,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构建。
1、排卵、受精和怀孕
教师先准确详细介绍排卵、受精和怀孕的内容,然后把预先准备写有“卵巢”、“卯细胞”、“输卵管”、“子宫”和“精子”的卡片拿出来,请5位同学上台抽签,拿到卡片后,要求抽到“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同学根据卡片上所写的名称按照女性生殖器宫的排列顺序找好位置,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时,台下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地指挥台上的同学,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争议着,最后,在老师的课前创设的情境点拨下,排序终于“尘埃落定”。然后指挥抽到“精子”和“卵细胞”卡片的同学到”输卵管”处完成受精,然后手牵手回到”子宫”处完成怀孕,在这过程中要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两个问题:(1)“精于”和“卵细胞”运动的途径和方向。(2)受精和怀孕分别在什么位置。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大大冲淡了尴尬的氛围,他们更加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获得对知识理解产生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2、从胚胎到新生儿产出的大致过程
教材只用三幅图来表示从胚胎到新生儿产出的过程,即:胚胎一胎儿一新生儿。这样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读图得到的信息和过程告诉大家,如:胚胎是什么发育来的,胚胎发育几周后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什么环境,胎儿通过什么结构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如何把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怀孕几周胎儿发育成熟,什么是分娩等等,通过说图,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把内在知识前后联系起来,使整个过程逐渐明朗、清晰。这时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说图,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学生在说图的过程中不能只说结果,而应有相应的过程,要注意上下连接,前后连贯。
3、胚胎发育
教材利用几幅图和比较简单的内容来概述胚胎的发育。这会让学生觉得孤立,难以串联,所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它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于一体,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进行演示使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再现于课堂,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动态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使原本孤立的,片断的知识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既突破了重难点,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地引入,通过指导读图,开展活动,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整节课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三维目标,从而明白生命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