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课堂练习——重在完善提高——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练习的有效使用

  • 投稿土逗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13次
  • 评分4
  • 94
  • 0

汪黎明

(垫江县绿柏小学 重庆 垫江408300)

课堂练习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体现趣味性

1.游戏式

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较抽象的知识。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以游戏形式配合教学,学生情绪更高、兴趣更浓。如教学“可能性”时,设计了“摸糖”的游戏式巩固练习。(1)出示两个盒子,一袋黄色的糖,一袋黄色、红色、蓝色和橘黄色的糖,请仔细观察,回答对了,就有一次摸奖的机会哦!(2)说一说,摸一摸。①在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黄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并把糖送给他)②在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红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③在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蓝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④在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黄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⑤在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白色的糖?为什么?请你来摸一摸。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数学游戏,通过玩一玩、猜一猜、摸一摸,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2.情境式

生动的情境式练习,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如学习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架,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2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3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你最喜欢买什么?”“共要花多少钱?”……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与练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3.绘画式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在准备好的若干三角形上,把同一类三角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注重主动性

1.“自助餐”式(体现层次感)

课堂练习题的难度太大,就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难度适中,学生就会表现较强的主动性,信心百倍地完成作业。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自助餐”式课堂练习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练习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练习,一根长12厘米的小棒,截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截法?如果小棒长15厘米呢?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自己举一个例子,看看你的发现对吗?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说说你的想法。

生:12厘米的小棒,要围成三角形,我们想出了这几种围法(见下表),我们的根据是(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生: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在三条线段中,最长的一条必须小于三条边总长的一半,我们以小棒长9厘米,验证了这个规律。

生: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所以把小棒截成三段,就可以把最长的边看作一份,其余两条边的和看作一份。所以最长的边必须比总长的一半小。这样才能保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有梯度、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导演”式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练习设计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巩固练习时,我安排了“请学生出有关题目”。学生出题,教师板书;学生计算、板演、评价,并请学生给所出的题分类。这样让学生自己出题、解答、分类,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转化,让高水平的学生也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

3.“陷阱”式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成长,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角度上重新审视,发掘其内在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新的探究与发现;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捕捉学生犯错误的教育价值,鼓励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因为有了错误而精彩。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如下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前两道题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第三题的设计,防止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三、突出开放性

1.操作实践式

喜欢实践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课堂练习中,我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计算红领巾的面积,由于尺子不够长,不能直接测量红领巾底边长,于是鼓励学生:“你能想办法测量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吗?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学生即刻跃跃欲试,纷纷主动尝试,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不少:(1)用直尺测量,通过连加获取相关数据,然后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求值。(2)把红领巾展开,沿高将左右对折,完全重合成两层的直角三角形,再测量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3)把红领巾的三个角往中心对折,重合成一个两层的长方形,测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4)把红领巾沿高左右对折成直角三角形,再对折重叠成四层小长方形,再测量长方形的长宽数据。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迎合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欲,让学生多角度地参与了红领巾面积的“再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调查式

在教学《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课堂练习,我设计了身边的数学调查活动:根据下面的问题,调查你所在的小组,并解决这些问题。

(1)有( )名男生,有( )名女生,这个小组有几名学生?( )+( )=( )

(2)有( )名少先队员,有( )名不是少先队员,这个小组有几名学生?( )+( )=( )

(3)有( )名参加兴趣活动,有( )名没有参加,这个小组有几名学生?( )+( )=( )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生活体验式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如果单纯地计算15×40×80%,不如设计这样一道课堂练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太平牡丹园游玩,门票每人15元,40人以上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