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05次
  • 评分4
  • 14
  • 0

文/方章颜

【摘 要】现行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不衔接,教学方法的差异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导致高中新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了一定的困难。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差异;衔接

很多数学教师发现高一新生有着很好的求知欲和学好高中数学的强烈愿望。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就感到高中数学晦涩抽象;在解题时磕磕碰碰,成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学习信心逐渐消失。如何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了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和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高中数学的不衔接问题和可能的解决策略。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不衔接

把初、高中的《课程标准》进行对照,不难发现:初中数学内容少且直观具体;高中数学内容多且抽象理论。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初中数学教材删减了一些内容,降低了难度和广度。例如,把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等部分留到高一阶段。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也做了调整,降低难度。但受高考的影响,高中数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并没有降低。可以说,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同时,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直观性强,对每一概念配备了足够的例题与习题。相比较之下,高中数学的概念抽象,侧重培养抽象逻辑空间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2.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教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内容少且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都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在侧重测试基础知识的中考数学的指挥棒下,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取得高分,常机械地反复练习达到熟记题型,结果造成了重知识轻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高考数学则是侧重考查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高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种差异性使得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走,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举一反三。例如,很多的高一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课下穷于应付作业,对难题没深入钻研,喜欢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遇到问题不去分析思考,而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因此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不会科学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所以,高一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而课后不会做题,或者作业会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却不好。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注重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迁移

初、高中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衔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所以,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找准衔接点。而且要以“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能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2.活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在教材的处理上,不妨打破模块之间的先后顺序。例如,可以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作为衔接内容先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做好初高中数学的知识衔接,而且可以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因为初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存在断层,所以有必要做好衔接的补充教学。在高中起始阶段,需要引领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点,例如:常用的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方法、方程与方程组、一次分式函数、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中点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间的关系等。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对该学科的兴趣使得不少学生畏惧数学。因此,教师要着力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疑,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技巧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许多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不好的学习习惯。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课堂显得密度大,教学进度快。机械照搬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提问,因为只有经过分析和思考,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去做课后反思,章节反思,解题反思来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去总结和归纳,复习和巩固。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潜能。

总之,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起始阶段,只有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让“初高中衔接教学”更好地为高一新生铺设一条成功的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