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紧扣教学要点提升教学效能

  • 投稿星尔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82次
  • 评分4
  • 89
  • 0

【摘 要】新课改指出,“有效”教学应与学习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采用并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师生在有效教学策略中,深入互动,深刻实践,有效探析,获得学习能力素养的提升和进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教学效能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深入沟通的重要载体和“阵地”。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课题”。传统的以解题数量为衡量目标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只有将学生学习能力素养渗透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有效”二字。“有效”教学应与学习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紧扣住教学活动的要点,采用并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师生在有效教学策略中,深入互动,深刻实践,有效探析,获得学习能力素养的提升和进步。

一、紧扣新知教学重难点,实施互动性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引者,要实现教学活动效能的有效提升,就必须准确把准课堂教学内容的“脉搏”,找准教学活动的着力点,指明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难点,让师生之间能够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紧扣新知教学重难点,将学生引入到探究分析新知重难点内容要义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引与学生的有效“学”,实现师生之间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师生在同频共振中,对知识重难点的有效理解和掌握。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开展师生互动探知解决重难点活动,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哪些事物具有对称的特性?

生:观察刚才所折的纸飞机这一物体,找出的折痕。

师:指出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折的飞机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动手折正方形纸,并画出对称轴。请同学上台演示画法。教师提醒怎样快速画对称轴。

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对折、观察。

二、紧扣问题解析关键点,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

问题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华”,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载体”,更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学生个体思考分析能力、探究实践能力等都可以通过问题案例解答活动进行有效的展现。同时,问题案例解答过程中,学生探究、分析方面的学习技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学生在问题案例探析过程中,经常在找寻解题方法策略环节出现“卡壳”现象,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现状”,引导和指导学习对象探究找寻解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推进学生个体探究实践活动进程,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性教学策略中,探究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问题:在Rt△AOB中,∠O=90°,OA=1,OB=3;动点D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OA上运动,当动点D到某一位置时,过点D作OA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N,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试问△AON能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在此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学生探究能动性,围绕“如何找寻解决问题方法策略”这一解答关键要点,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学生分析问题条件认为:“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解题能力”,在找寻解题要求与条件之间关系过程中,学生结合问题条件内容,探析认为:“△AON为等腰三角形时,可能存在三种情形:(I)若ON=AN,(II)若ON=OA,(III)若OA=AN,需要分类讨论,逐一计算”。教师根据学生探析所得的解题思路,向学生指出:“在解答两个小题要求时要紧扣问题条件,利用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内容进行解答”。学生最终在师生共同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得出该问题解答的策略方法为:“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本题为运动型与存在型的综合性问题,注意要弄清动点的运动过程,进行分类讨论计算”。师生在合作探究、共同实践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效能得到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推理等方面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紧扣认知实践薄弱点,实施评价性教学策略

初中生在数学知识、问题案例的认知和理解上存在“偏差”和“缺陷”,需要教师针对学生认知实践上的薄弱之处,进行有的放矢的指点,循序渐进的点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而应该借助于教学评价手段,引导学生结合认知体会,进行评析和自我剖析的评价辨析活动,评判他人,反思自己,实现对新知内涵和解题策略的正确认知和深刻掌握,形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素养和习惯。如在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由于在对自变量取值范围考虑上不全面,导致学生在解答此方面问题案例时经常出现错误。教师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抓住学生在该方面的认知实践薄弱点,设置出“函数y=■-1/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问题,有的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得出x≥-1,有的学生得出x≠2等等结果。教师此时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解题经验,对部分学生所得结果进行评析。”学生在评价辨析问题过程中,认识到上述两个结果都是错误的,并运用数学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综合学生的评析观点,向学生指出解题错误原因在于,考虑不全面,将x的取值范围判断为只受单方面的限制。一定要注意: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被开方数为一切非负数;当解析式中同时含有分式和偶次根式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应是他们的公共部分。学生对认知实践薄弱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切实推进学生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粗浅思考和认识,在此期望同仁按照新课改标准要求,创新教学举措,紧扣教学要点,为有效教学贡献科学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寅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