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中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

  • 投稿离歌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12次
  • 评分4
  • 70
  • 0

文/冯丽娟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了几乎所有教师的认可和重视。正确合理的课堂评价是高中数学课堂高效、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是构建教师和学生无障碍交流、共同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媒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时反馈是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所必须时刻关注的,其主要方式有,上黑板板书,对课堂提问的回答以及小组讨论,课堂作业等等。通过对这些课堂内容的有效评价、正确评价、合理评价,才能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馈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及时通过训练等手段进行巩固,提升能力。而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评价中常常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如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要注意避开这些误区。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结果,轻过程评价。

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中,数学占的比重很大,所以很多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结果。在很多学校的工作考核中,总分、均分等等也是考察教师的重要指标,对教师好坏的评价也多以学生分数作为参照条件。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之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一般注重结果。不管其他怎么样,能取得最后结果的正确以及得到高分就好了。毋庸讳言,分数第一的思想,仍然活跃在很多教师甚至学生的思想中。首先,作为教师不能否认结果、否认学生直观分数的重要地位,关键是不能唯分数论,把分数妖魔化,绝对化。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仅仅要一个好的结果,一个严格的、正确的过程也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再有,分数的取得跟结果的取得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课堂评价中,尤其是在高中数学的课堂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总体表现,就要对整个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给出正确合理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得出学生有没有能够将课堂讲授的知识全部到位,吸收。在如判断、解题思路、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没有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没有更加浓厚。再结合学生课前、课后的种种反馈情况,才能完整的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也才能得出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

例如在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3的第二章,系统抽样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学校高二年级一共有二十个班级,每班有五十个学生,为了了解高二学生的视力状况,从这一千人中抽取一个容量为一百的样本进行检查,请问应该怎样进行抽样?这时很多同学都知道使用系统抽样这个知识点解决问题。而忽略了系统抽样过程是要有严格的步骤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要要求学生把整个过程都详细的阐述出来。而不是只讲结果。这样就能避免课堂评价的时候常犯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

二、重知识,轻能力评价。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推行多年,但很多教师脑海中或多或少还会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重点关注了知识层面的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要求显然不够。对学生的要求停留在会做题、会考试,会与教参上说的一字不差就行。新课改也推进了这么多年,想想我们又有了多少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学生在能力上又有了多大的提高?有些老师也曾经尝试着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但不会立刻收到很好的效果,还没有让学生做几道题,强化一下效果好,很多教师又放弃了新课改的一些思路,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句空话,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到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作为教者,在教案中所预设的“能力目标”不能只是一句闲语。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中,重点准备训练哪种能力,如何进行强化,要达到怎样的要求,都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如果老师轻视能力培养与评价,会让学生也忽略这个问题。对数学整体思维的构建显然是不利的。

例如在算法的含义一课之中,一个课堂问题:求给出1+2+3+4+5的一个算法。在这个问题的评价中,很多学生容易走捷径。用N+1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由于这个式子的简单性也能够很快得出答案。如果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给予过分的肯定的话,就犯了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陷阱。在算法这一节课的课堂评价中,一定要深化进能力层面。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而且要找到最适合的步骤。且要求在有限的步骤内求出问题的结果。每个步骤还必须是可行的、明确的。从能力层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三、评价指向不明。

课堂评价尤其需要评价的明确指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是最重要的课堂任务之一,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主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评价指向不明,学生也可能从几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但是,由于对一个问题的看待角度过于宽泛,导致日后的印象会如过眼烟云,效果不佳。所以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评价的指向性问题。

例如在分层抽样一课的教学中,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某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各有学生数量一千人、八百人和七百人,为了了解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一百的样本,如何抽取比较合理。这个问题提出之后,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根据第一节抽样方法和第二节系统抽样的教学内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较强的指向性。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为引导展开对分层抽样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也要综合的看待问题,看看到底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样的抽样方法。在有了明确的指向之后经过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根据分层抽样理论,将总体中按不同比例进行抽样,得出应抽取高一的学生四十名,高二的学生三十二名和高三的学生二十八名。在评价指向明确之后,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探究目标,课堂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冠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