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建军
【摘 要】教者,善于教育,寓教于乐。并结合教学内容,演示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让学生猜几个谜语(谜底与课堂内容有关)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乐教;趣学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演示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设计一个小游戏、小魔术,或组织小型智力竞赛,或让学生猜几个谜语(谜底与课堂内容有关)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特别在数学课结尾,穿插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游戏、小魔术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寓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学生感到上课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理解应用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看看徐老师在《可能性》一课中的片段。
师:你们看到过福利彩票的摇奖吗?今天我们也来摇摇奖,先来看一看摇奖的转盘,(出示转盘图)想一想,老师转动指针后,指针会停在哪里?
生:可能停在蓝颜色地方。
生:可能停在红颜色地方。
生:三种颜色地方都有可能。
师:今天的游戏规则是:要用力转动指针,让指针自然的停下,如果指针停在红色区域为中奖,指针停在两种颜色中间为中大奖,看今天谁能中大奖。
(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指名进行摇奖活动。先猜一猜你是否一定会中奖?
生1指针停在黄色区域没有中奖,生2指针停在蓝色区域也没有中奖,生3指针又停在蓝色区域没有中奖,生4指针停在红色区域中奖了......结果上来6名学生2名中奖,没有人中大奖。
(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转盘所吸引,不时发出叹气和欢呼声,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师:原来可能性也是有大小的,什么情况下可能性大?什么情况下可能性小?我们今后还要继续研究,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课后自己先去探索研究。
由于《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游戏“转转盘中奖”这一趣味性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堂课教学内容,结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问题的讨论、解答,既活跃了课堂的紧张气氛,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如此结尾使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寓增长知识于娱乐之中。
徐老师从学生兴趣出发,展开教学活动,依据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猜一猜“自己是否会中奖”为讨论的话题。首先,徐老师明确游戏规则,并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并现场进行摇奖活动。学生明确目标,积极表现自我,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表现出对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小游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节课中,徐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最后环节:巩固练习阶段,为了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实践理解运用,徐老师很好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不受教材框框条条束缚,大胆创新,将知识形象生动化。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也有了直观的感受,体会初步的概率思想。徐老师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
徐老师在课堂最后几分钟为学生课堂的输出创造一个平台,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前面的课堂学习,课堂知识能够转化成了实际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学能为我所用,必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过程。同时单元内多为一个话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徐红老师在这节课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实践能力。在教学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阶段,徐老师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地将可能性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为探究新知:可能性大小做准备。
徐老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生生参与学习活动热情高,学习效果好。师生配合默契,很重要的因素:教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生成问题,课堂气氛会空前活跃,学生在探索体会中有成就感。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疑可使人获得正确的认识。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活动,是衡量课堂教学优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结尾处安排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趣味活动,如调查访问、游戏竞赛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活化学生的思维,利于知识的迁移。结尾处活动的安排要有别于课堂进行中的活动,要求体现全面性和总结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思维。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时因为一堂课的容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学生的身心已很疲劳,或者因为教学内容较为平淡,课堂教学较为乏味,用练习等单调的方式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效果很难得到保证。此时应适当考虑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课堂中穿插游戏的形式一直都较受欢迎。
课堂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于现实生活中,当成是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徐老师的课,由扶到放,按照“提问——实践——辩论——得出正确结论”教学过程,实施课堂教学。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徐老师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营造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景。
从徐老师的这堂数学课中。我领会了:只有善于教育,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思,有所疑,探寻学问的兴趣,同时避免对质疑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偏差,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探究精神,对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三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