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84次
  • 评分4
  • 87
  • 0

文/彭秀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说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会计算几道题或者是掌握一些解题方法,而是还应该能够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呢?课堂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出上几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而且有时显得牵强附会,学生也不能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时间久了,学生没了新鲜感,自然而然的就不再有兴趣了。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但是数学又应该高于生活。因此我尝试着在学生中开展了这样一项小小的竞赛活动: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生活,然后把自己的观察、收获、发现等等用文字写下来,写“数学作文”,比一比谁的眼光准、细、新。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我设计的这个小小的竞赛活动无疑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让他们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农村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有限,知识面比较狭隘,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所以当他们乍一听到老师布置的活动任务时,都不禁皱起了小眉头,这可怎么写呀?比写一篇大作文可难多了!他们的小脸上挂满了大大的问号。第二天,我居然收到了几篇小小的“作品”:

“作品”一:我们学校三年级有男生106人,女生103人,所以我们学校三年级总共有学生209人。

当我把这则小作品读给同学们听时,很多学生都不以为然地笑了,教室内沸腾了:“这么简单谁不会写呀!”“这哪是什么文章啊!分明只有三句话!”“嘘……”我却示意大家静静地听一听小作者的创作过程,写这三句话的小男生略显拘谨,我则鼓励他大胆的说出想法,他才红着脸吞吞吐吐地介绍了写这三句话的过程:我先去三年级五个班依次了解了每个班男、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并做了记录,再算出三年级男、女生总共各有多少人,最后相加得出三年级的总人数。听完这番话,我分明已看到不少学生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我适时地表扬了这名学生,毕竟他经历了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最后又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的过程,虽是简短的三句话,但经历的过程是复杂的,必需亲自去调查、了解,三句话中透出了浓浓的数学味,他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作品”二: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去苏果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7角钱,还买了2枝铅笔,3角钱一枝,还买了一本笔记本,单价3.5元。买完这些后我和妈妈就回家了,我算了一下一共是12元8角。

我读完这则时,教室里又一次炸开了锅,“买东西,这么简单,谁不会呀!”“不就是付钱嘛,真弱智!”……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响,我显得有点束手无策,灵机一动,我向学生说起了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1+2”再简单不过了,可谁能想到其中的奥妙呢?听了我的一席话,教室里安静了许多。“你能找出这几句话中运用了我们所学的哪些数学知识吗?”我不失时机地抛出这个问题,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单价×数量=总价”“元和角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乘法、加法的混合运算”……智慧之门一旦被打开,其想象远远超出我们的估计。“简短几句话就运用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一句简单的鼓励话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到处收集资料,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作品和数学家的故事给学生,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其中的数学成分,讨论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写好一篇小文章,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学生们也开始模仿着写了,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我不断收到学生来源于身边的数学小文章,有简短的记录,有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有数学小日记等等,学生也渐渐学会了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及时记录、加工。由于知识结构等原因,学生也无法涉及到具体的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尽管他们的文章充满了稚气与童真,但他们却写出了自己的观察、收获,写出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作品”。

“作品”三:我家有一本挂历纸,我数了数,哦!有12张呀!原来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就有一张。我想:12月和1月相差11个月,9月和11月相差2个月,1月和9月相差8个月,3月和7月相差4个月,5月和11月相差6个月。原来挂历纸上也有这么多数学知识啊!

“作品”四:今天,我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便开始订正数学练习册上的一道题。我绞尽脑汁,想来想去,算了几次,可还是原来的答案。

正在我苦思冥想时,妈妈走了过来,我把事情的过程说了一遍,接着又把这道题给妈妈看,题目是这样的:

有一块长28米,宽2米8分米的布料,做成规格相同的枕套,每个枕套长7分米,宽是4分米。这块布料最多可以做多少个枕套?

我是这样解答的:28米=280分米

2米8分米=28分米

(280÷7)×(28÷4)=280(个)

妈妈笑了,对我说:“联系生活实际呀!”我灵机一动,立即走进我的房间,拿起枕头研究了起来,我左看右看,忙乎了半天,终于恍然大悟:枕套有两个面,而我在计算时没能联系实际,只算了一面。妈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将此题重新解答:28米=280分米

2米8分米=28分米

(280÷7)×(28÷4)÷2=140(个)

大家瞧,解答数学题还真要联系生活实际呢!

与前面两则相比,这两篇小文章要显得成熟了许多,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并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并且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有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他们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很多,如果有效地选择,就培养了学生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较好地表达了“数学信息”,同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阅读、相互讨论甚至质疑争辩表达的内容,从而举一反三,明辨是非,融会贯通,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教育目的也能从中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