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浅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 投稿老衲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93次
  • 评分4
  • 51
  • 0

文/匡红华

【摘 要】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就浅析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几种学习习惯的做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习习惯;倾听;审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应用数学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成灰烬,变成木乃伊。”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善于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让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更应在探究后要求学生将语言数学化——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探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自己的所得和体会,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也会愈来愈强烈。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有的同学就画了一个直角,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遇到比多少的题目时,有的同学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而不去思考求的是大数,还是小数,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好习惯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反复地观察和比较,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与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为保证。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的时候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如我在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这样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根据实验的结果概括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种解题的方法,在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合作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五、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如,对于同一问题,若改变结论,条件如何,或改变条件,结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合理分析与评价,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质疑水平的目的。

六、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建模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 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虽然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泰兴市大庆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