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拨动学困生的心弦,演奏课堂进行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63次
  • 评分4
  • 85
  • 0

文/张 红

【摘 要】学困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看不到在学习上的前途,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很难再次崛起。学困生,也是一个让广大教师望而生畏的名词,在教学上很难再次树立信心。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教学之中,已经成了广大教师颇为烦恼的问题。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个性的差异,有的学生难免会在学习中产生思维上的障碍,对数学知识理解得不透彻、不全面,加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失败,逐步形成了僵化的思维障碍,彻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学困生的转化还要从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开始,拨动学生的心弦,合奏一首课堂进行曲。

一、关怀送给学困生,感受温暖激励尝试

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很“内向”,不参与课堂讨论,不举手回答问题,一双迷茫的眼睛让老师看着心疼。教师要倾注更多的关怀给学困生,引导他们从提出问题开始,指出自己哪里听不懂、不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利用“这个问题提出得非常好”来激励他们,以促使他们在多问中多思考,逐渐将思维与课堂学习融合在一起。

比如在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教师就可以建立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来推进学生的思维。

课堂情境:将一条长为1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段绳子长多少米?每段占总长的几分之几?

学生已经对分数和小数有了一定的学习,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一些。学生利用1÷10=0.1,得到了每段绳子长0.1米;学生将绳子看做了单位1,从而分析出每段绳子占总长的1/10。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了解到0.1和1/10应该是相等的,那么他们之间怎样相互转化呢?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对着两个数进行思考,对于学困生来说,要面临一些难度和挑战,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疑惑。

学生问题:在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利用了分子与分母的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直接点在了大多学生的疑问上,是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给予表扬,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被认可、被肯定的感觉,从内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方法送给学困生,条理思维学会分析

学困生面对问题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多利用“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进行顺势而导从学生的思维完成问题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思考是有用的,是可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只是少了往前努力的那一小步。

比如在学习“工作效率”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例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刻细致地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展示:修一座桥梁,甲队单独做需要6天完成工作,乙队单独做需要4天完成工作,甲队在做了1/3之后,两队合作,还需要几天能够做完?

学生感觉这种的问题给出的已知数据比较少,从而觉得无从入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设数,将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从而就可以得出甲队的工作效率为1/6,乙队的工作效率为1/4,两队要完成整个工作量,就可以得到:(1-1/3)÷(1/6+1/4)=1.6(天),顺利实现了对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样的概念,具体的问题是学生对概念接受得非常好,还积极整合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样的公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公式模型的方法,利用公式直接揭示了客观世界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实现了对问题的解决。

三、监督送给学困生,构建环境形成合力

学困生在学习上往往缺少坚持,长期的知识缺失,也需要学困生比别人要更为努力,才能实现对新知的掌握。教师就要结合一切力量,与学生的家长达成共识,给学生营造一个大的“拼搏奋进”的环境,以监督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以得到更多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坚持向前。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统计”时,学生在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与家长联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以形成家校大环境的学习氛围,无形中起到监督的作用。

家庭作业: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中,随意对十户家庭进行上个月的电费调查,然后将数据设计为折线图。

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表现得很积极,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却没有什么兴趣,觉得在小区门口进行调查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有的干脆就放弃了。有了家校联系,家长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监督,鼓励学生去完成任务,有的家长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小区门口对家庭住户进行调查,让学生认真地记录每一个数据,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十个数据。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作业,当学生看到优美的统计图展示在自己面前时,学生们兴奋得跳了起来,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努力所带来的愉悦。

通过这样的家校联合,减少了学生偷懒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的大环境,给了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动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真切关怀,这种力量远比“好好写作业”来得更强大、更有力,使学困生逐步地摘到了“困”的帽子,稳固、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实现转化的,而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长期坚持,珍惜自己向前迈进的每一小步,积累自己的知识小河,才能够实现“至千里,成大江”的辉煌,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努力的回报和学习的快乐,重新弹奏起课堂进行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冯纪梅.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浅谈[J].科技视界.2013(31)

[2]黄梅音.小学数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9(24)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