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找准学习难点 构建高质课堂

  • 投稿共青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90次
  • 评分4
  • 53
  • 0

文/张珍玉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课堂仍存在不少“落花有情而流水无意”之现象。主要是源于教师习惯于从成人的角度、凭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教学难点,只考虑学生的“应该状态”,而忽视学生的“现实状态”,于是就造成了教学难点有时定得过高,有时定得过低。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构建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一要“把”准学习难点,“对症”预设策略;二要“瞧”准学习难点,灵智调整策略;三要“刨”准学习难点,积累教学经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习难点;高质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当下,纵观我们的课堂,仍存在不少“柳暗花不明”、“预约不见彩”等“落花有情而流水无意”之现象。细细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由,主要问题之一是源于教师习惯于从成人的角度、凭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教学难点,只考虑学生的“应该状态”,而忽视学生的“现实状态”,于是就造成了要么教学难点定得过高,学生学得吃力;要么教学难点定得过低,课堂教学耗时低效。

教学难点即学生的学习难点,它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难以体验和感悟的思想方法等,它往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障碍。下面笔者尝试从教学前测、课堂观察、 课后反思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构建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前测,“把”准学习难点,“对症”预设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需要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做深入的调研,进行前测。教学前测好比课堂有效教学的“探雷”活动,它能帮助教师“把”准学生真实学习难点的“脉”。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我进行这样的前测:给学生每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让他们想办法算出其面积。测试结果是全班50人,竟然有47位同学是先量出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然后直接用两条邻边相乘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另3位学生是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上画高,量出相对应底与高的长度,然后用“底×高”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后我询问能正确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3位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他们这样算是家长告知的,而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什么要用“底×高”计算,没有一个能说出道道来。

前测结果告诉我们,在没有任何提醒的前提下,学生受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负迁移的影响,理所当然地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两条邻边相乘,而不会去考虑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本质区别(长方形的两条邻边是互相垂直,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通常是不垂直的)。透过前测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难点在哪里。“把”准学生真实学习难点的“脉”,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突破难点,如当学生误用两条邻边相乘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个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相等的长方形图形,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再通过实物或课件把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对比,制造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疑惑,激起重新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在质疑、探索中,错误被纠正,负迁移被排除,认知结构获得重构。这种“把锤敲在点子上”的教学,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课堂观察,“瞧”准学习难点,灵智调整策略

教师是课堂教的主体,学生学习活动“向左走,向右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灵活驾驭课堂,睿智地应对智慧的学生。课堂上的观察,能帮助教师获得鲜活、准确的学习信息,“瞧”准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教师在“瞧”到学生实际学习难点后,要“开方下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实现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例如,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信息(如下图),然后写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重”,并用方程进行解答。

学生做题时,我“瞧”见他们个个疾笔如飞,个别学生甚至口里还念叨着“这么容易的题,用算术解一步就搞定了,干嘛还要用方程解写这么多?”我意识到,备课时我把学习难点定得过低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熟练解答一步除法问题,没有必要再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强调学生一定要用方程来解决除法问题,用方程解决除法分数问题也体会不到量率的对应关系。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应该是能灵活选择算法解决问题,深刻感悟用方程解答逆向思维的问题所带来的方便。于是,我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出几道题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训练两个量的量率对应关系,之后直接出示例2(学校美术小组有25人,比航模小组多1/4,参加航模小组的有多少人?),让学生自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在巡视中,我发现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用方程进行解答,而用算术解答的学生几乎全部出错。在反馈交流中,我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解法,想想为什么用方程解正确率高?让用算术解的学生在比较中、在自我否定中体会逆向思维的问题用方程解会变得简单,突破学习难点。所以,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瞧”准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根据鲜活的“学情”做现场处理,随机调控,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引发学生认识冲突,努力实现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课后反思,“刨”准学习难点,积累教学经验

“经验+反思”是构建高质量课堂的根基,是提高教师专。

业素养的必有之路自觉进行课后反思,透视课堂上的学情、作业反馈等真相,是找准学生真实学习难点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反思,“刨”准学生真实学习难点的根源,全面读懂学生,才能更理性、准确地为下一节课教学定好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挠到学生的痒处”。例如,“小数加减法”教学之后,学生的作业中有好几个出现以下现象:

透过错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本质并没有理解透彻,为什么会出现既有小数点对齐又有末位对齐的现象呢?细细分析,其原因是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强经验干扰,以为整数加减法要求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又要求小数点对齐,那就来个“两全其美”,两者都对齐。如此想来,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应该是正确理解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与“小数点对齐”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点对齐”与“相同数位对齐”的本质联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再让学生观察小数末位的位置,切莫让学生产生“小数点对齐”就行的“先入为主”错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同背景下的学生学习的真实难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学生的学习难点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内隐性和相对性。成人所认定的学习难点未必就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所以,教师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学生真实学习难点的“根”,依“根”而“雕”,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惟有如此,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才会充满生命活力,才会高质有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咸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

[2]蒙一彪.《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教学参考》.2010(7)

[3]李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小学)》.2013(4)

[4]叶桂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12)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