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中学 段绍勇
摘要: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学习成绩等划分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备课内容和层次变动标准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实践运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环节的讲解内容、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指导环节的课后作业、课后辅导、预习新课等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105-02
一、分层教学的准备步骤
1.确定分层层次。确定分层层次是准备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一般而言,若只划分三四个层次,就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划分了六个层次,其标准和步骤参照如下:①以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思考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等进行评估;②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等做出真实评价;③对学生的最终分类,即划分层次和标准分别为:A+是学习基础好、成绩好、满分水平的学生层次;A是学习水平处于高层级,成绩顶尖的学生层次;B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层级、基础较好、成绩较好的学生层次;C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层级、基础一般、成绩一般的学生层次;D是学习水平处于较差层级、学习基础差、成绩差的学生层次;E是学习基础差、成绩差、学习消极、无自信心的学生层次;其中A+和E层设置原因分别为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促进尖子生的学习动力。
2.确定分层教学模式和备课内容。确定分层教学模式和备课内容是准备分层教学法的第二步,其中,教学模式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即针对每一分层的学生制定不同标准的目标体系。例如,处于C分层学生的教学模式为理解主要教学内容、辅导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重要问题、课后作业为基础题、考试以主要内容为重等。
备课内容应该对应不同分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体系,即采取多层次备课方式,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D分层的备课内容是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表达式和理解基本的运用方法;C、B分层的备课内容是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消元法”;A分层的备课内容是使学生掌握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消元法”;A+分层的备课内容是使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分层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确定层次变动标准和构建层次学习小组。学生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层次变动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差异认识,确定自身位置并继续努力,且努力的结果并非单指成绩的提高,而是表现在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思考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等诸多方面,即为分层等级的提升。例如,在某一个学生分层达标、能力提高、基础巩固后,笔者会有意识地跳层提问或者跳层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向上一层次过渡,或者定期采取降级措施,以惩罚因骄傲而退步的学生。
构建层次学习小组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思维交流和方法讨论的学习平台,而且小组竞争机制能使每个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以获得跳层奖励。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取每一个小组由一名B层学生、两名C层学生、两名D层学生构成,使好中差学生都可以相互学习和互帮互助。此外,在每个月末,笔者会公布小组组员的排名和不同小组的整体竞争性排名,这样,在竞争压力下,小组成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排名以便使小组整体竞争力提升。事实证明,构建层次小组能提升全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数学学科取得很大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运用
1.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课堂是教授知识的平台,因此,可以从讲解内容、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这三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实践。讲解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习、掌握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根据课本章节安排和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讲解内容,以知识点为基础,确定讲解方法和方式,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表达形式时,笔者就会指明D、C层次的学生必须了解并套用书本解题步骤;B层学生必须脱离书本并熟练掌握解题步骤;A层学生必须深刻理解“代入法”并熟练运用其它解法解题。这样,不仅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且还使其严格要求自己向高层目标奋进。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保持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会注意自身的提问方式和评价方式,例如,在“回顾提问”时,采取下述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对于B层学生注意考察内容的深层理解;对于C层学生注意考察内容的巩固掌握;对于D层学生注意考察内容的记忆程度。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时,笔者会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使他们真正融入课堂,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课堂练习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记忆、加深知识理解的测评方式,一般位于重要知识点的讲解之后。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会根据不同分层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课堂练习,将其分为I类、II类和III类,每一类有三道练习题,授课中会简单地将题写在黑板上,供不同层级的学生练习使用。
2.课后指导环节。课后指导环节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延伸和拓展,其目的是使学生消化基础知识、巩固思维记忆和强化计算能力,通常可以从课后作业、课后辅导、预习新课三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实践。课后作业是学生必须按时、按质、保量完成的任务之一,分层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设计编写难度不同的课后习题,一般针对B、C、D三个层次的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例如,D层学生完成考察最基本内容的习题;C层学生完成考察主要内容的习题;B层学生完成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而且会布置难度拔高题,确保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且能拓宽学习思维。
课后辅导能体现分层教学法分层次、分类型的鲜明特征,辅导目的是拓宽、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针对B、C、D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例如,辅导B层的学生,以培养其创新、思维、想象能力为主,同时,在对某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时,欢迎其它层次的学生旁听,且在辅导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性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德、热情和兴趣。
预习新课是教学安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的预习新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教学中,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笔者的预习任务分层布置如下:A层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并探索其他解题方法;B、C层学生尽量理解课本内容并带预习问题到课堂;D层学生尝试理解课本内容,这样就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且真正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分层教学是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要求下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困生而言,它能有效保护其自尊心,确定自身位置并发奋努力;对于尖子生而言,它能促使尖子生保持学习动力,拓展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分层教学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性格等要求,切实发挥教学效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丽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l).
[2]余绍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J].教育科研,2009,(21).
[3]任振海.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