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数学正文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95次
  • 评分4
  • 27
  • 0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中学 杨太付 陈小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47-01

古希腊普鲁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但当前,很多数学课堂都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因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应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参与进来

1.将数学生活化,使数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应力求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以实现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接近数学,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2.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有人说数学是问题,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的则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碰撞学生智慧的火花,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是非常旺盛的,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够创设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将更加有益于学生学习数学。

3.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寓言、故事、游戏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带入课堂,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爱其所学习的课程,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在课堂上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多提问,多竞争,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参与了学习,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4.转变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与,促进师生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激励的评价,且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更应该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解惑。

二、初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欧洲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就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新增设“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读一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就会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累,多数学生都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了,因而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动手与合作中领悟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这种方法体现出数学学习不单需要认真地听讲,还需要与他人合作或自己探索,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等,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中,让每个学生都随意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再动脑算一算、想一想,最后让他们分成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或者提出看法,并由教师带领他们总结出结论。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探索、发现、总结,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他们的情感得以交流。

3.“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4.“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学应减少学生分化

随着学习的深入,势必会有些学生出现学习成绩落后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且学习意志薄弱。对于当前的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依靠兴趣与学习的意志来决定。学习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意志,有些学生的学习意志强,有些学生的学习意志弱,从而导致了分化现象。那么该如何解决呢?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实际情况,培养学习意志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而教师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直观化,可便于学生接受。

2.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中途跟不上教学的脚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思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对差生进行辅导,监督其独立完成作业,并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适应当时的教育环境。有些学生进入中学后仍跟不上中学的教学方式,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且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循序渐进,切不可焦躁冒进。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后进生能够耳濡目染,更好地锻炼其思维,以使之适应教学环境。

无论如何,初中数学教学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学好初中数学是当代中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纵观当前的教学现状,多数初中生都不能适应思维上的转变,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初中数学教学是连接初高中的纽带,在这个纽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是重中之重,因此,要教好初中数学,就要端正教学理念,改良教学方法,突出教学思想。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