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 王婷
【摘 要】肢体语言具有使用的广泛性、表达的直观性、交谈中的对应性、对有声语言的依赖性等特点,将肢体语言所带来的便利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上,会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文章阐述了如何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肢体语言;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73-01
肢体语言的使用简便快捷、灵活自由,只要人们张口说话,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到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交流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时,肢体语言甚至先于自然有声语言在口才表达接受者的心目中形成第一视觉形象,直接影响自然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说话人在不开口的情况下,单纯运用肢体语言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在人类的交谈活动中,没有只运用自然有声语言而不运用肢体语言的,它总是与自然有声语言配合默契,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显得枯燥和乏味,合理地利用肢体语言,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难想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眼神呆滞,身体僵硬木然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难以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是沉闷无趣的,开小差、打瞌睡现象的存在也就不足为怪了。试想这样的一堂数学课,其教学效果能有多好?可想而知,所设定的目标也无法达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成为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有效补充及辅助,使教师要表达的意思或者知识点的呈现更加直观,且简单、易懂、明了。肢体语言运用得当,有助于教师搞好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魅力,对于一些要求思维内力较高的课程,在数学课堂中突破重难点是非常难处理的,而将肢体语言融入进课堂,则会事半功倍。
一、让肢体语言成为课堂氛围的“调味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肢体语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简而言之,包括动作、手势、眼神、表情、讲话语气等。活泼的肢体语言可以抓住学生的心,如老师说话声音响亮、富有朝气,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可以握手、拥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些许温暖,使其在快乐的海洋中茁壮成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根据课堂中的不同情况,准确、适当地运用激励性眼神,赞扬性动作就可能将问题由难化易,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让肢体语言成为学生记忆的“良药”
记忆在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儿童天性好动,喜欢运动,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带领学生边做边学,使学生释放部分体力,增加学习兴趣。另外,儿童一般来说属于形象思维,运用肢体语言的教学是通过内化理解,行为反应、听说练习,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对字、词、句达到顺乎自然的记忆。他们感觉轻松自然,没有压力,在身心愉快的同时自然学会了知识,这种记忆是愉快的、牢靠的,遗忘率较低。
小学阶段“空间几何”模块的内容包括:认识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平移和旋转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如果用手势来辅助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发展其空间几何思维的能力。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近似看作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然而,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并不能真实区别平移和旋转,如果我们这里使用了手势来比划,那就可以非常直观、清晰地分辨出平移和旋转。除此之外,《认识平行》这一课中同样可以运用到手势,使复杂的知识变直观了。
三、用肢体语言,成为理清题目意思的“导航”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弄清楚题意,审清题目,要保证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看清楚题意,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学生往往在理解题目意思上存在一些障碍,如果一开始对题目就理解错误或者题目意思理解不清楚,那么解答正确率就非常低。如学生不只是单纯地用脑子想,还根据手势辅助理解,这样,复杂、难懂的条件就可以理顺了,扫除了审题障碍,提高了成功率。在六年级相遇与相离的实际问题中,手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甲地到乙地快车每小时行3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8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可在距中点35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相距是多少千米?”这道题目,学生要将“相对”划出来提醒自己,然后手势模拟,再进行绘画线段图,这样就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和效率。又如,学生刚接触厘米、分米和米三者之间单位换算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手势。
四、让肢体语言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法宝”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有突出作用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教学重点来自于知识本身,是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教学难点依赖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二者都是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时候都很难处理好,那么,如果加入一些肢体语言进入其中,会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呢?例如,一年级下册《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情境是:已摘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经摘的23个和剩下的5个合起来。首先让学生明确:原来的桃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学生回答:一部分是已经摘的,另外一部分是剩下的。这时候教师就要用手势表示两部分,引导学生将左手表示已经摘的,右手表示剩下的,要求一共的个数就是将左右手代表的两部分合起来。本来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利用了手势的配合讲解,学生能理顺解题思路,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有28个桃子,摘了一些后还剩5个,摘了多少个?”对于这样的实际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确28个桃子分成了哪两个部分。这时候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两手在空中画一个圆,用手比划总共的个数,然后左手表示“摘了一些”,右手表示“还剩下的”,边做手势边引导学生说:要求“摘了一些”就是从“一共的28个”里面去掉“还剩下的5个”,就得到“摘了23个”。在总结整个结题思路时,可以用手势着重强调“去掉”,这样让学生深刻记忆是用“减法计算”。也就是说:要求其中一部分,就是从一共的数中去掉已知的一部分。通过学生说加上手势辅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所表现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场景,另一方面也活跃了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不能因为肢体语言的种种优势就泛滥使用,过多的肢体语言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明确、恰当的肢体语言可提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记忆、理清题目意思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得数学教学不再单调无味。实践证明,给学生展现出“摸得着”、“看得见”、“活灵活现”的数学知识,也可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有效、更快地过渡到抽象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进一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