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雅居乐小学 覃红艳 麦焕贤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15-02
一、模式内涵
课堂教学“四步式”研学模式是一个主体的学习模式。
1.自主初学感知环节:指预习或初学过程,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对初学结果进行检查。
2.积极参与探究环节:自主创新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本环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3.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新知、求创新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研讨,使新的知识得到揭示,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而学生创新能力在新知识的构建当中,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二、模式目标
构建“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本模式的构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实现认知与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有效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教学模式,为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子。
三、模式内容简介
课堂教学是落实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主阵地,在研究目标中,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素养,建立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体系。这样的目标如何能达到?我们采取了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的“四步式”来逐步落实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四步”:自主初学感知环节—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站在教师教学的操作角度上讲,这“四步”一切都因“问题”而生,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提出问题,主动合作交流研讨求解问题,追求真知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图示如下:
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围绕“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在“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在“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在“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在“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四步”式教学模式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显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新理念是相一致的。
在“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发现过程;“寻问探疑”是学生自主质疑积极参与的过程;“互动研究”是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揭示规律”是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对知识有创新性理解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这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互动研讨交流中求解问题,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化解问题。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得到完美的结合。“学”、“问”、“研”、“创”四环节,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机动地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革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
另外,在这种“学”、“问”、“研”、“创”四步式总体研学模式的引领下,学校各科组也根据各自科组的特点,创设更适合或更加细化自己科组的子学习模式。例如,数学科组的“七·三”研学后教小组合作模式,具体操作细化如下:
1.“七”,指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常规,即:靠、摆、析、轮、赏、辨、记。
(1)靠:小组成员必须将小脑袋靠拢在一起,这样才能确保每个组员的发言能被其他成员听到。
(2)摆:每一位发言者都必须将其要展示的个人学习成果摆在小组中间,并用手指着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发言完毕后将其收回,再轮到下一位发言者摆放。
(3)析:每一位发言者需解释自己所展示的答案背后的理由,并分析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4)轮:小组内进行编号,按编号顺序轮流发言,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
(5)赏:如果认为小组成员的回答清晰、合理,就用掌声来给予欣赏和鼓励。
(6)辨:如果认为小组成员的回答不够合理,则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辨析中统一认识,帮助薄弱学生。
(7)记: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在合作任务的引导下被整理、记录下来,并继续发现其内在的教学规律。
以上小组合作学习的七点常规,需要由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就向学生明确提出,并在起初的每一次合作学习班之前强调、在合作过程中强化。由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之间互相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将很快形成习惯,便能自觉、有序、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三”,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常规,即:说、质、评。小组内讨论的结果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得到验证和推敲,对此,笔者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成果汇报,组织组与组之间进一步辨析概念,明确方法。
(1)说:①全组亮相。传统教学中,习惯于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容易被忽视,他们的自信心、表达、辨析能力也就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我们主张全组学生亮相,每人都承担一定的汇报任务,每人都对小组有一份责任感和自豪感,这个常规一旦形成,将大大促进全员参与,也更加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②由展示的小组组织课堂。当我们请一个小组出来汇报时,其他小组可能会因失望而发出叹息声甚至不满声,这时,教师可以将组织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出来汇报的小组,由他们想办法让整个课堂安静下来,便于台下学生聆听和相互交流。③侧身汇报。四人小组将合作任务用投影展示出来,两两相对站在屏幕两边,轮流用教鞭指着屏幕侧身汇报。这样的汇报要求更能集中台上和台下学生的注意力,且不会遮掩投影中的图像,使展示过程更加清晰明了。
(2)质:邀请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小组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我们将邀请台下同学质疑的权利也交给了汇报组,有学生邀请提问、解答,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知识的主人。当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问题,教师也可以提出质疑的问题。
(3)评:每一个小组的发言必须对协作学习任务进行总结,汇报他们从多个数据中发现的数学规律。
以上具体要求,使我们理想中的合作学习常规得以细化和落实,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支架引导下,有序、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合作的过程中,使数学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交往能力、欣赏能力均能得到很好地培养。课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与“教”中实现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四、模式操作程序
1.研学案要求。
(1)学校根据年级和学科人员构成,实行科组集智备课,形成各科结构相对稳定而又各具特色、符合本科实际的“研学案”。
(2)集智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主备—集体集智研讨—个性修改—形成定案。
第一,个人主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工,安排好每位教师的主备任务,每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写出研学案初稿。备课中,要求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弄清所备内容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精心设计研和学的教学情境,设计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精选导练习检测题,初步形成融入自己教学思想和学生实际的初案。
第二,集体研讨——形成共案。集体集智研讨是备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挥科级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最优共案。在每周备课组活动中,首先由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对下一周的研学案进行解读,并提出研学案的修改意见和具体使用方法,然后进行集体集智研讨。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对设计的研学案进行二次修改,形成具有集体智慧的年级导学共案。
第三,个性修改——形成特案。集体集智研讨后的研学案在使用前,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层次差异和学识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度思考,再次优化,在众人智慧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再创新,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研学案。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个人特色的研学案,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
第四,课后反思——形成定案。课后反思就是通过自我反思,明白教学中的得失,写出以后改进的建议,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研学案主备人搜集其他教师使用后的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和改进研学案,形成定案。
第五,研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研学目标、研学重点难点、自主研学、互动研学、研学反馈、拓展研学共五个板块。可根据内容适当增设知识链接、情境引入、学法指导、探究延伸、考题精选、研究性学习、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栏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研学案应有所侧重;研学案的“拓展研学”内容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
(3)每份研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改。
2.课前研学。①印发研学案,提前1天发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指导。②学生根据研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完成研学案自学内容,搞好预习,要让学生自主探究。
3.课堂研学。①自主初学感知—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②时间分配:自主初学感知10分钟;积极参与探究环节10分钟;互动交流讨论环节15分钟;获新知求创新环节5分钟。
4.讨论要求: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研学当中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群体规模适宜时,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合作效率会提高。小组规模要考虑班额规模和教室空间大小,以4~6名成员组成学习小组比较适宜。
(1)小组布局。小组布局要合理、有序,要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能够面对面交流,是一种好的布局。能满足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能达到和谐布局,保持班级整体的一致性,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2)角色与职责。小组成员的角色有学科属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的,不同学科同一学生的角色可以不同。小组成员在参与学习中发挥不同角色的功能,担当主角色的成员必需履行相应的职责,班级也可按照学科的学习任务或日常事务进行组员分工。
五、模式评价
1.学校成立专门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听、讲、评、议等途径,在教学理念新、方法灵活、效果显著、创新意识浓的教师中予以总结,浓缩经验,提炼精华,上升到理论层面,做大做强,形成校本特色,学校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形成学校的教改品牌。
2.研究建立有利于开放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和鼓励学生积极展示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以“关注学生的学”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3.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表现和成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指标,突出过程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把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效果作为学校年级、科组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评价下级部、科组行政,级长、科组长的重要依据,大力强化教学改革的贯彻实施。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