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世纪后半叶以来,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复杂性探索以世界的复杂性为基础,并阐释一种生长于复杂性的和以其自己的方式展示复杂性的秩序。
在众多流派的复杂性研究中,美国圣菲研究所的工作最引人注目,以约翰 ·霍兰为代表提出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即在复杂的适应性系统的网络中,其成员的相互作用和适应性(即系统的各个成员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并积累经验,以改变自身的结构与行为)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产生了自组织的、整体集成的特征,并对初始条件产生了特别的敏感性。复杂的适应性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正是因为它与外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作用机制,系统才有可能达到混沌的边缘,涌现系统的进化。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自组织理论从物理化学领域推广到生物、生态、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领域,反映了生物、社会等高级系统的能动的自组织机制。
在复杂性视野下,非线性的或然性和似真性取代了确定性,宇宙万物充满着随机性和偶然性。非线性思维关注的焦点是许多相互关联的、类似的要素的集体行为,这些要素并不因其本身而具有(原子论的)意义,而是通过网络中的非线性、不对称关系的复杂集合而获得了意义。这些网络的重要特点,包括分布性、自组织和无中心控制的局域信息运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表现在:一是不连续性。系统由多个主体组成,主体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二是不确定性。宇宙万物充满着随机性和偶然性,不对称的因果关系导致了自然界随处可见的涌现现象。三是不可分离性。表现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客观世界在本质上成为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四是不可预测性。因果之间的联系是模糊和不对称的,往往充满了随机的互涉和互动。未来不是完全可以预测的,它是一系列的不连续事件。
二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其特点在于“创造”。创造在狭义上即是无中生有,从无到有,具有原创、首创和新颖的涵义。发展到以后,创造一词得到了更多的演绎和扩充。从广义上讲,只要是对某个范围的人,或者某个个体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或感到满意的东西,都可以说是一种创造,例如一道美味的菜肴、一篇优秀的作文、一个奇巧的方法或一丝透悟的灵感等等。
创造性思维具有非线性的特征,根据何克抗在《创造性思维理论: 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所建构的创造性思维“ DC(Double Circulation Model)模型”,即内外双循环模型,将“显意识激励”、“潜意识探索”、“显意识检验”这三个步骤构成了内外的双循环中,内循环指的是前两者之间操作的循环,外循环则是上述三者之间操作的循环。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很明显地体现了非线性的特征。
创造作为一种“无中生有”的形式,当然适用于涌现论。霍兰论述的涌现的产生条件主要包括:主体、非线性作用、自组织、受限生成和环境策略等五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系统的一项高级心理活动,就思维的物质器官大脑来看,大脑是创造性思维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大脑由左右半球所构成,大脑半球的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中大约有一万亿脑细胞,大脑皮层大约有一百亿到一百五十亿的神经细胞。脑细胞能够接受、传递和分析信息,每个脑细胞都带有无数的触须并与神经细胞发生联系,形成高度复杂的神经网络。大脑每分钟接受外部信息 40GB。正是依靠如此复杂和庞大的网络系统,大脑不断的接收、加工、处理和输出信息,进而完成大脑内部,以及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因此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思维系统的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结构,而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适应性系统,即复杂适应系统。
根据霍兰的涌现普适理论,适应性主体、非线性作用、自组织、受限生成和环境策略这五个方面是有可能导致一个涌现发生的必要条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涌现而言,也是一样。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涌现是思维系统内部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非线性交互作用的整合而涌现产生思维新质的过程。这种非线性交互作用满足连续恒动、有序转换、互渗互补和矛盾平衡的运行机制,具体而言,当面对一项创造性任务,显意识和潜意识的探索和分析始终处于连续的思维活动状态,二者在一张一弛、一消一长、一开一闭的连续活动和有序转换中,进行显意识的自觉探索和潜意识的不自觉提取。在整个过程之中,显意识与潜意识在内容或成分上相互渗透,在信息资源上相互为用,在心理功能上相互补充,共同承担和实现意识系统的整体功能,并在与外部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平衡的动态运动中,思维系统各组分相协调、相一致,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产生新的结构和行为模式,即创造性思维的涌现。
特别要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符合涌现论的特征,是受限生成的过程,涌现只能发生在带约束条件的相互作用着的机制产生的可能性空间中。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创造性思维的涌现是一个生成过程,所以应该秉持生成观的视角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涌现;第二,创造性思维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受限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涌现只能发生在带约束条件的相互作用着的机制:显意识、潜意识与环境交互作用产生的可能性空间中。 [ www. dYLw.net 第 一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代写和代写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服务]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经费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李琳(1980-),女,甘肃天水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