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国际贸易毕业正文

中国与金砖国家双向投资的特征及问题分析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856次
  • 评分4
  • 33
  • 0

李继宏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的金砖五国在全球投资领域作用突出。2013年流入金砖五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量达3220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21%,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重达22%。金砖五国对外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45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10%。但是,金砖五国间相互投资却相当有限,中国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双向投资发展滞后,相互都不是对方的主要投资伙伴,合作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深化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双向投资合作,对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与金砖国家双向投资的特征

(一)双向投资规模小,波动较大

近10年来,中国与其余四个金砖国家的双向投资总体表现为规模小,存在较明显的波动。从2004年到2013年,中国累计实现对金砖国家投资120.5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仅为2.35%。2008年中国对金砖国家的投资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53.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达到9.53%,但2009年随即大幅降低至4.8亿美元,所占比重也下降至0.85%,2010年又反弹了3倍多达到15.1亿美元,随后是连续两年下滑,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2.2%降低到2012年的0.5%,是近10年来的最低点,2013年又再次反弹,占比达到1.29%。从金砖国家对华投资来看,2004年到2013年,金砖国家累计对中国实际投资20.5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仅为0.23%。近10年来,金砖国家对中国投资占当年中国FDI流入量的比重均未超过1%,并且有5年金砖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是下降的,整体表现起伏较大。

(二)FDI流入与流出存在明显差距

从2004年至2013年,以2006年为分水岭,2006年以前,中国对金砖国家直接投资的流出额少于流入额,2006年以后中国对金砖国家的直接投资额高于金砖国家对华投资,并且存在较大差距。2004-2013年,中国对金砖国家直接投资流出与流入差额累计达100亿美元,年平均差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2008年直接投资流出与流入差额达到51亿美元,是近10年来中国与金砖国家双向投资中FDI流出与流入的最大差额。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企业对金砖国家投资13.9亿美元,而金砖国家对华实际投资仅为0.85亿美元,我国企业对金砖国家的投资是金砖国家对华投资的16.4倍。

(三)国别投资发展不平衡

从存量数据上看,截止2013年底,中国对印度、南非、俄罗斯、巴西的直接投资存量分别为24.5亿美元、44亿美元、75.8亿美元和17.3亿美元,国别投资额差距明显。俄罗斯是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的主要投资目的国,南非次之,印度第三,巴西排名最末,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存量是巴西的4.38倍。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投资10.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金砖国家直接投资额的73.4%。从金砖国家对华实际投资的情况来看,从2004年到2013年金砖国家中俄罗斯是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累计达到6.39亿美元,南非紧随其后为5.59亿美元,印度对华投资累计4.31亿美元,巴西累计4.2亿美元。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中国在金砖国家中最重要的投资伙伴。

(四)跨国并购数量和规模存在较大差距

近10年来,中国企业对金砖国家的跨国并购发展迅速,交易金额增加。2006年以来中国石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金川集团公司、联想集团等企业先后斥巨资发起了对金砖国家石油、金融、矿山、电力、电子等领域的跨国并购。2010年,中石化集团通过香港公司收购西班牙普索尔巴西公司40%股份,涉及金额超过70亿美元,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金砖国家的最大并购案。相对于中国企业对金砖国家开展跨国并购的热情,金砖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则不多,近10年金砖国家发起的对中国企业较大金额的并购活动几乎是空白。

(五)双向投资领域有所拓宽

目前,中国对金砖国家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采矿、通信服务、工程机械等领域,并向汽车、家电、农业、金融、服装、建材等多个领域发展。从具体的国别来看,中国对巴西的投资从传统的能源、矿业、农业等领域,拓展到通信、金融、基建等领域。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中国对印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电力、通信服务等领域。中国对南非的投资领域已从早期的纺织、服装、轻工等产业向金融、能源、采矿、制造、建筑和农业领域发展。从金砖国家对华投资来看,巴西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贸易、贸易咨询、采购和销售等领域。俄罗斯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印度对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制造业及IT服务行业,并有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的劳力密集型制造业两端发展的趋势。南非对华投资,也从轻纺、饮料、建材等领域向制造业内的较高技术含量项目拓展。

二、中国与金砖国家双向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障碍

随着中国与金砖国家双向投资合作的发展,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的金砖五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那么这些问题既有来自金砖五国外部的原因,也有金砖五国自身的问题,涉及到产业结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投资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一)面临来自金砖五国外部的激烈竞争

金砖五国外部的投资伙伴主要包括两类国家,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它们是金砖五国传统投资伙伴国,与金砖五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互补性,容易发生垂直型投资;另一类是在地理上与金砖五国相邻的国家,这类国家符合了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就近原则”,在与金砖五国的投资合作中具有特殊的优势。中国与金砖国家的投资活动主要面临这两类国家的激烈竞争。以高铁项目为例,近年来,中国高铁技术进步很快,具备了明显的集成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走出去”的条件已经成熟。金砖国家处于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阶段,巴西、南非、俄罗斯、印度都表达了与中国开展高铁项目合作的意愿。但是,中国与金砖国家高铁项目合作面临来自金砖五国外部的法国、日本、德国等高铁技术发达国家的竞争激列。印度政府正在规划建造“钻石四边形”高铁网,计划修建7条连结主要城市的高铁,中国与日本展开了印度高铁项目订单的竞争。2014年8月底,印度总理访问日本时向日方发出投资印度高铁项目的呼吁,日本已经开展了对印度拟建的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高铁项目“阿默达巴德—孟买”的可行性调查。9月中旬,主席访问印度期间,中印双方签署了铁路合作备忘录和行动计划,印度媒体对中国铁路现代化给予高度的评价。由于担忧中国顺势拿下印度高铁项目订单,习主席刚离开印度,日本部长级高官即赴印度游说,加大向印方推销日本新干线技术的力度。据印度媒体分析,日本高铁的优势在于高质量和高安全标准,并且“动手早”,抢得先机,而中国在价格方面更胜一筹,这在“重视廉价的印度商业文化”中颇具优势,中日在高铁项目上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二)缺乏互信影响投资合作的发展

中国与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相近,在某些领域存在一定的竞争,部分金砖国家人为设置的障碍阻碍了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以印度为例,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近年来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竞争,再加上印度与中国还存在领土纠纷,这些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印度互信,增加了开展投资的困难。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频频受到印度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加以限制。中国在印度投资的重大项目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导致部分项目流产。如印度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先后拒绝了中兴和华为对印度扩大投资,拒绝中资企业在孟买和喀拉拉邦港口建设的竞标。2014年,中国计划投资3000亿美元参与印度总额达1万亿美元的“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也引发印度媒体和智库的质疑和不安。在中国与日本展开的印度高铁项目的竞争中,有印度专家指出,即使中国能够拿出更好的方案,但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印度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日本。

(三)投资的产业结构欠合理,技术含量较低

从中国对金砖国家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尽管在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资源先行”的大格局并没有改变,投资的项目相对集中于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自然资源行业,再加上对产品缺乏精深加工,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低,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大,制约发展的后劲。巴西政府官员提出外国企业对巴西的投资是带有条件的,即“投资者需要在巴西建立研发中心”,有巴西智库人士还提出要建立针对中国在巴西投资的“监察委员会”,中国对巴西的投资要有“新技术流入的承诺”。2013年南非副总统访华时曾表示,投资南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一是必须转让技术,二是必须雇用南非公民,三是实现本地化。”可见,金砖国家对于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非常重视,希望通过投资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帮助本国提高技术水平。中国企业投资的产业过于集中,技术含量较低,将制约其在金砖国家发展的空间。而金砖国家对华投资的产业仍相对集中在制造业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投资的动机来看是以利用中国成熟的制造技术为主,技术含量总体不高、规模不大,不利于双向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管理经验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相对欠缺,不少企业不熟悉金砖国家的环保要求、劳工政策、税收政策、文化背景、外资政策、法律规定,不能正确处理与合资方的关系迅速融入东道国,导致水土不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这些现象对于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说更为突出。近年来,中国企业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管理经验,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事件屡见不鲜。以中国企业在南非的投资项目为例,南非的劳动力成本高于中国,中国企业到南非投资以后雇佣南非公民,给付的工资报酬达不到南非的标准,就曾经引发过严重的罢工事件,频繁的罢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2009年南非纽卡斯尔华人制衣厂的工人因为工资报酬过低就举行过罢工,引起了骚乱。据媒体报道,2012年中国最大的锰矿供应商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控股的南非PMG公司矿业有限公司的11名中方人员,因被举报所持签证违反南非当地法律,而被南非移民局带走,举报人是PMG矿业公司的南非高级管理人员。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有关规定不熟悉,同时也暴露了中国企业管理经验不足,未能有效处理好与原企业管理团队的关系。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在金砖国家开展投资时,相互恶性竞争,内耗严重,导致投资项目失败。

(五)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中国与金砖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关投资管理的政策还在完善的过程中,变化较大,部分国家在某些领域的规定还存在不规范、不明确的现象,部分政府部门工作缺乏效率,一些国家劳动力素质较差,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从投资硬环境来看,金砖国家交通、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如印度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全国仍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无法获得电力供应,近一半国土没有公路,质量达标的高速公路不到四分之一,铁路网面临老化问题,需要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同样困扰巴西,投入不足,运输效率低下,已成为影响巴西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南非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滞后。俄罗斯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港口、机场、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道路、电网和管道等严重超期服务。这些问题,影响了金砖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吸引力,但是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处在发展中的金砖国家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促进中国与金砖国家双向投资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培育竞争优势,强化优势领域的投资合作

中国与金砖国家扩大双向投资,应当进行长远规划,一是要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首先,要突破建立在自然资源禀赋上的传统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在新产品研发、专有技术、经营管理等高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其次,培育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形成区别于发达国家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两方面都是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能够与外来投资进行竞争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二是加强双方在具有技术优势产业的相互投资。部分金砖国家在某些产业的技术领先于中国,如印度的IT技术等,中国企业可通过投资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金砖国家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技术成熟的家电、汽车、服装等行业都非常适合在金砖国家开展市场寻求型投资。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还可考虑组建投资联合体,开展联合投资,减少恶性竞争,扩大项目规模,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将单个项目的投资发展成整个产业链的投资。

(二)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增进互信

中国与金砖国家在建立全球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中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这为中国与金砖国家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2009年6月到2014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已经举行了六次会晤,在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中国应当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及G20峰会、中俄印合作机制等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金砖国家在多边领域的合作与协调。在双边领域,2014年9月主席访问了印度,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了俄罗斯,加深了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理解与信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应当以更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加强与金砖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双边合作与对话,加深彼此互信,促进合作,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包容性增长,消除部分金砖国家对中国崛起的顾虑。

(三)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大对金砖国家基础设施投资

近年来,金砖国家基础建设的力度很大,都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但是资金缺口也很大。今年7月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已经决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推动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水电、公路、高铁、港口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先进的技术,应当利用好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积极发展BOT等形式多样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加大对金砖国家基础设施投资。

(四)积累经验,提高跨国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管理的水平是促进中国与金砖国家双向投资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相互投资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双赢”理念,深耕东道国,走“本土化”的道路,在获取投资收益的同时,带动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就业,保护东道国的生态环境。通过不断融入东道国,改变固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跨国经营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对东道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确保投资活动符合东道国的法律规定;二是在投资的过程中,注意保护东道国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妥善处理好与合资方及东道国雇员的关系,稳步推进“本步化”;四是提高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带动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五)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

中国与金砖国家相互投资的规模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与金砖国家开展相互投资活动的重要前提是东道国具备吸引外国投资的良好环境。从投资硬环境来说,中国与金砖国家都要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电力、港口等投资硬环境的建设。从投资的软环境来说,东道国政府应当简化投资程序,降低准入门槛,消除投资壁垒,规范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金砖国家还应加快对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通过发挥自贸区的积极效应,带动相互投资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4)[EB/OL].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jz2014 /.

[3]21世纪网. 广西大锰“失控”南非 遭控股公司CEO举报[EB/OL]. http://www.21cbh.com/HTML/ 2012-7-31/wNNDE3XzQ4Nj QwNw.html.

[4]环球网. 南非鼓励中国企业投资:扎根南非需满足三个条件

[EB/OL]. http://finance.huanqiu.com/world/2013-11/4530199.html.

[5]海外网.港媒:中国对印度投资为何如此艰难?[EB/OL]. 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4 /0312/c345415-20393043.html.

[6]范黎波,施屹舟,郑伟.加强对金砖国家直接投资: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 [J].全球化,2013年第1期.

[7]吴雪明.中国在全球直接投资格局中的引资地位及其潜力分析 [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