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国际贸易毕业正文

中国乳制品出口现状、问题与升级途径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60次
  • 评分4
  • 46
  • 0

张琪 杨 良 蔡学玲 燕京理工学院

中国既是乳制品的生产大国,同样也是消费大国。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乳制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所谓乳制品,也称为奶油制品,即以牛羊奶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制成的各种食品。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乳制口进出U总额为64. 75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为64亿美元,占比高达98. 8%。2005 2014年,乳制品年均出口增速为4. 36%,而进口增速达到了25. 74%。中国乳制品贸易进口单向型发展的特点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长期以往,乳制品贸易逆差的恶性增长将严重冲击中国奶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升级途径。

一、中国乳制品出口现状分析

(一)中国乳制品出口量、出口额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的出口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如图1所示,2008年中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分水岭。过去十年中,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8年9月以前,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逐步开始发展,在2007年出口量达到最高峰值13. 46万吨,出口总额达到24226万美元。第二阶段是受2008年9月“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影响开始,国际市场开始禁止或限制从中国进口乳制品。由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其影响力尽可能降低,在2009年初国际市场逐步恢复了对中国乳制品的信心。然而在2010年再次爆出“致癌皮革奶”事件,使中国乳制品的出口贸易跌到了谷底,出口量为3.4万吨,较2007年下降了74. 74%,山口总额4394万美元,较2007年下降了81. 86%。随后中国乳制品出口市场急剧萎缩,直到2014年也未得到有效改善。尽管在2014年,中国乳制品的出口量、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0. 6%和31. 7%,但情况仍旧不容乐观。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想要恢复至2008年以前的水平还困难重重,重塑国际市场的信心还任重而道远。

(二)中国乳制品出口品种逐渐由液态奶转为干乳

白中国加入WTO后,乳制品出口品种也发生丫较大的变化。据中困乳业信息网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入世前(1992-2000年)乳制品出口以液态奶为主,出口量占比72. 45%,出口额占比53. 78%。在入世后(2001-2014)液态奶出口量大幅下降,转变为以干乳制品出门为主,出口量占比54. 97%,出口额占比80. 19%,如表1。另外,受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影响,各类乳制品出口明显下滑。2000-2007年,中国液态奶、干乳制品的出口量年均增速分别为10. 39%、43. 76%,出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8. 82%、43. 76%。2008-2014年,液态奶、干乳制品的出口量年均降幅分别为33. 52%、57. 34%,出口额年均降幅为31. 9%、55. 18%。总体而言,在中国入世之后,乳制品出口由原来的以液态奶为主转变为以干乳制品为主,虽然在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但这一格局依旧保持不变。以2014年为例,出口量最大的产品为“未浓缩、未加糖的固态乳及奶油”。

(三)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的国家相对集中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中国自加入WTO后,乳制品出口贸易的集中度虽然较之前已所有下降,但仍高达90%,相对集中的格局依J日未得到有效改善。1992-2000年,中国乳制品出口目的地为7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2001-2014年,出口目的地增加至123个,增加了70. 8%。除原有的亚洲地区外,新增加了包括安哥拉、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非洲国家。由此,中国乳制品出口地理方向从原有的亚洲国家扩展至非洲国家,集中度也从入世前的95%降至90%。然而中国出口乳制品的目的地过于集中,如鲜奶的出口地主要为中国香港、澳门、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与地区,2005-2014年,出口量与出口额分别占比99. 42%、98. 72%。奶粉的出口目的地范围较大,但出口量也过于集中,如2014年中国对委内瑞拉的奶粉出口最占比近50%。总体来说,目前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的国家相对较为集中,2014年出口量较大的目标国与地区主要有香港、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而集中度越高,对这些国家、地区的乳制品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也就越高。一旦有相关的国家改革、限制等,便会加大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的风险。

(四)中国乳制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率低

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对各国乳制品国际市场占有率(MS)进行了统汁,在此我们以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中国四国来说明,如图2。在近二十年来,中国乳制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1995-2014年间,四国MS平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9.15%(新西兰)、4. 4%(澳大利亚)、2.78%(美国)、0.18%(中国)。1995-2000年间,中国乳制品MS的平均值为0. 14%。加入WTO之后有所上升,2001-2014年间,MS的平均值为0. 23%。其中,2008年达到了最高值0. 46,随后受“三聚氰胺”、“致癌皮革奶”等事件的影响,MS值一路下滑,2009、2010年分别为0. 11%、0. 07%。在2013、2014年略有好转,分别为0. 13%、0.17%。总体而言,中国乳制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相较于其他乳制品生产国还处于较低水平。如新西兰致力于100%纯天然乳制品的生产,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总体较高,尤其是自2009年开始,一路上涨,2014年新西兰的MS值达到了16. 7%。又如美国,2006年以前,其MS值基本保持在2%左右,2007年开始,MS值稳步上升,2014年达到了6. 89%。

二、中国乳制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乳制品进口关税下降,给中国乳制品出口带来严峻挑战

2002年以前,中国乳制品进口税率较高,加入WTO后,中国履行入世承诺,进口税率多次下调。以液态奶、奶酪为例,2002年以前,进口税率分别为25%、50%。2005年分别降至12%,分别下降了29%、66%。在随后的几年,为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已成为全球乳制品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乳制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并未划上句号,《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配方奶粉进口税率为5%,较最惠国税率低了10%。另外,2014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承诺乳制品进口关税将在4年内逐步取消,实施零关税。一方面,中国乳制品恶性事件突发,如“三聚氰胺”、“致癌皮革奶”等。另一方面,中国乳制品进口关税较低,由此造成中国乳制品进口量剧增,2014年进口总额为64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高达98. 8%,给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再加上政府对乳制品出口并未采取任何补贴措施,国际技术性壁垒等也给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中国乳制品出口产品单一,附加值低

中国乳制品出口产品中,一直以来均以鲜奶、脱脂奶粉为主,其他产品鲜有。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入世之前,中国鲜奶、脱脂奶粉出口占比分别为71. 58%和17. 07%,合计达到了88. 65%。入世后,出口占比有所下降,分别为43. 87%和33. 69%,合计77. 56%。2014年中国出口鲜奶、脱脂奶粉的比例分别为52. 84%和19. 68%。从这一组数据来看,长期以来中国乳制品出口产品单一。另外,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参差不齐,中小企业较多,也未在国际市场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造成出口乳制品附加值低。尤其是大多乳制品的生产仅停留于简单加工,在国际市场中不占据竞争优势。

(三)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乳制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受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乳制品出口实施了严格的禁令或限制,给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奶粉为例,由2008年的6. 38万吨急剧下降至2009年的0. 97万吨,降幅高达84. 7%。2013、2014年虽有所好转,但仍未未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中国乳制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如2010年的“致癌皮革奶”,以及2014年婴幼儿奶粉再遭“地震”,黑龙江、陕西成问题奶粉的“重灾区”。这一系列事件影响极其恶劣,使国际市场对中国乳制品信心丧失,乳制品出口贸易发展受阻。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乳制品等食品行业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国外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带来严重的冲击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盟、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相应的贸易保护政策支持乳制品出口.从而推进各国奶业的发展。以欧盟为例,为避免乳制品行业产量过剩,维持价格处于合理区间,自1984年便建立了严格的牛奶生产配额制度,即针对各农场的规模、生产条件等,规定了牛奶生产量的上限,并随着消费量的增大而不断调整。1984年为1. 03亿吨,2007年为1. 42万吨。随后,依据欧盟加入WTO时的相关承诺,于2008年开始逐步废除牛奶生产配额制度。但受金融危机波及,以及奶业消费需求下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2009年欧盟又重塑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再度实施牛奶生产配额制度。直到2015年3月31日,欧盟才取消实施多年的奶业配额制度。据农业部数据显示,在2015年3月第四周,欧盟牛奶价格每公斤2.5元左右,中国牛奶平均价格3. 41元/公斤,成本差距达到了36%以上。由此可见,在欧盟长期的贸易保护政策下,其乳制品行业发展较快,产品成本较低,亦不存在产量过剩、恶性“价格战”的情况。虽然当前各国已逐步取缔相关保护政策,也为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平等条件,但国外长期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五)中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较弱,贸易竞争力指数(TC)呈持续下降趋势

按照国际惯例,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对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如图3,还以中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为例),中国乳制品TC指数一直为负且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新西兰一直倡导100%纯天然乳制品的生产,因此其TC指数为全球最高,基本一直处于1的水平,仅有极少年份低于1,由此新西兰的乳制品出口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观察中、美两国的TC指数,1996年,两国TC指数相同,均为-0.3。1997、1998年,两国TC指数基本持本,均保持在负值水平。随后,两国TC指数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中国TC指数一度低于-1。尽管2013、2014年中国TC指数有所回升,但从全球来看,中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旧处于较低水平。而美国2007年之前TC指数一直为负,自2007年之后,上升为正数,且竞争优势逐步扩大。

三、完善中国乳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升级途径

(一)加大政策扶持,合理设置关税水平

中国在制定乳制品出口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国情,着力于提升贸易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其一,在向外商开放乳制品市场的同时,必须为产业发展构建适宜的保护带,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其二,配套出台适当的贸易保护政策,既要“引起来”,又要“走出去”。即吸引外资进入,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到新西兰、荷兰等乳制品发展较好的国家取经,从而加快提升国内乳制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其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打击低价恶性竞争、虚假宣传等。除此之外,近年来由于中国降低了乳制品的进口关税,严重影响到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乳制品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的现实。由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合理设置乳制品进口关税水平,从而依法促进中国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优化乳制品的出口结构,拓展国际市场

针对当前中国乳制品出口产品单一、出口国集中度相对较高的情况,必须调整优化乳制品的出口结构。其一,必须着力丁.优化乳制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如继续提高干乳制品的出口份额、尤其是奶酪、奶粉、乳清等。通过深加工、精加工,创新乳制品的产品种类,提升出口乳制品的附加值。其二,必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降低中国乳制品出口对部分国家依存度较高的现状。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为扶持乳制品所采取的高补贴措施已无法维持强劲的国际竞争实力。从全球范围来看,一方面是欧、美等国的乳制品已不再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东亚、东南亚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消费增长势头强劲。由此,中国在开拓发展国际乳制品出口市场时,应将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国作为重点。同时,在发展区域自由贸易经济时,中国必须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与友好关系,针对消费潜力巨人的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降低出口国的集中度。

(三)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着力提升中国乳制品质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WT0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多起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促使各国乳制品质量技术标准向更严格、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中国应结合实际,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其一,对现行的乳制品生产、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制定更高的标准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其二,标准的制定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兼顾地区发展及消费条件,防止市场垄断。其三,转“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督”,逐步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事前检测,以适应高端贸易发展的需要。

(四)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

要提升中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必须增加科研投入,促进由资源加工型向科学开发型的转变,提高国内乳制品企业的经营效益。国际市场中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竞争对手之问的差异化空间越来越狭窄。中国乳制品只能通过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能培育竞争优势。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增加研发投入,培育持续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所谓“十年产品、百年品牌”,中国乳制品企业只有通过品牌的树立,才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走“品牌竞争”路线,既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利润空间,从而有效避免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五)发展生产集群化,鼓励组建大型乳业集团

鼓励乳制品行业生产集群化发展,将有利于促进行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从而提升中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实力。所谓生产集群化,即以区域龙头企业为核心,充分发挥“领头羊”的效应,优化、整合周边地区中小乳制品企业资源,实施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通过生产大联合,技术大融合,实现集聚效应,从而发挥乳制品生产区域资源的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另外,加强区域乳制品企业的合作,在地方政府的支持、扶持下,进行资产重组、企业兼并。中国乳制品行业想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地位,获得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竞争力,必须组建大型乳业集团,从奶源、生产、加工、科研、出口等方面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