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国际贸易毕业正文

新常态下中国纺织工业品进出口新趋势与新对策

  • 投稿来自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51次
  • 评分4
  • 41
  • 0

周易思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环境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也步入发展新阶段。特别是自2012年下半年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开始放慢,由过去的高速或超高速进入到中高速发展阶段,同时经济增长的功力也由过去的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转向创新驱动与效率提升,即所谓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纺织工业进出口正步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迫切需要正确把握其新的趋势特点,研究趋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着力研究应对新的对策举措。

一、新常态下中国纺织工业进出口新的趋势性特点

(一)出口增速呈现趋势性放缓,出口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纺织工业国际贸易也呈现新的变化,出口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至2014年出口增速分别为3.6%、11. 2%、4.6%,年均增速6.5%,不仅大幅低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十年年均增速10.1个百分点,也低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四年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仅高于金融危机爆发的2009年增速,趋势性放缓特征明显。但出口总量不断攀升,2012-2014年出口额分别为2625.6亿美元、2920亿美元和3069.6亿美元,2014年为入世前的2001年的6.7倍,较2010年多949.6亿美元,年度增量有扩大之势,说明纺织工业出口峰值还未到来,增长动力和潜力依然较大。

(二)进出口顺差规模不断扩大,顺差主导地位无可替代

纺织工业进口总体上扮演了配角,不仅规模量小,且增速低于出口。虽然进口增速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较2001-2011年年均进口增速的5. 4%高出了0.3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出口增长0.8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分别为2377.6亿美元、2645.3亿美元、2795.8亿美元,为全国进出口贸易顺[差102. 9%、101. 8%、73.1%,三年合计占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9.5%。这在我国外向经济中地位作用突出,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行业,相当长时期内还没有其他行业可以替代,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平衡和“走出去”战略实施重要支撑力量。

(三)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升,加工贸易出口份额下降

从贸易方式变化趋势来看,基本延续入世以来的走势,一般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占主体地位,并稳定提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由2011年的75. 4%提高到2014年的76.2%。一般贸易中,纺织品上升了0.9个百分点,服装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方式所占比重由16. 8%下降至13. 4%。纺织品和服装进料和来料加工均呈现下降态势,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0.8和2.6个百分点;其他贸易方式所占比重变化幅度较大,由7. 7%提升到10. 4%。纺织品和服装在其他贸易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0.5、2.1个百分点,贸易方式呈现多样化和转型升级趋势。

(四)民营企业主体地位上升,三资企业进口作用突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世界一体化加深,在新常态下民营经济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灵活的优势更加凸显,在进出口贸易份额中有大幅提升的态势,在全国进出口额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49. 2%提升至2014年的59. 30/0,特别是在出口中比重已经达到62.4%;三资企业出口比重虽有所下降,由31. 8%降至26%,但在进口中所占比重依然高达60.9%;国有企业国际贸易额份额持续下降,由入世前占据大半个江山,至2014年所占比重仅为11. 9%,较2011年又下降了3.3个百分点。集体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在进出口总额中不到3%。

(五)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欧美份额下降趋势难改。金融危机后我国传统出口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多元化步伐加快,特别是东盟、非洲、拉丁美洲(以墨西哥为代表)等地区份额持续增长,2011年占全部出口额比重分别为7. 9%、5.4%、0.8%(墨西哥数据),2014年分别上升至12%、6.6%、1.1%(墨西哥数据)。入世前,日本、香港、韩国占据了半壁江山,2001年分别占25. 8%、20%、5%,随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LI多元化战略全面实施,所占比重持续下降,2014年分别仅占5. 4%、8.3%、2.8%,合计仅有1/6。金融危机爆发,改变了我国入世后纺织工业对欧盟,美国出口持续上升势头,世界经济再平衡格局显露,2011年对欧盟、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拐点,出口比重由37.1%降至34. 8%,其中欧盟、美国分别别下降了2至3个百分点。在诸如低支棉纱和简单加工的针织服装产品市场有进一步被东盟等地区替代态势。

(六)出口产业链更趋完整,高级化势头增强。门类齐全、产业链较为完善,是我国纺织工业出口主要优势之一,这一优势在新常态下有进一步强化的势头。一般贸易比重进一步提升,进料和来料加工比重持续下降,其中纺织品进料和来料加工进[j额由130.1亿美元降至108.2亿美元,下降16.8%,而上游产业与服装、家用等终端纺织品出口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出口产品高级化的势头增强,在海关统计的50至63章大类纺织工业产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无纺布、针织布、梭织服装、化纤长丝织品保持了较快增长,2014年分别较2011年增长33%、32. 2%、29.2%、22.2%,而低端产品出口有明显下降。

二、新常态下我国纺织工业出口存在的趋向性矛盾和问题

我国纺织工业具有产业规模和供应链配套能力较强等优势,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跨入新阶段,步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调整交织,趋向性问题和矛盾显露,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制约,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成本比较优势弱化。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工资水平快速上涨,经简单加权平均总体工资水平上涨了50%左右。工资较高地区如深圳市2015年月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030元、16.5元,分别较2011年上涨了53%、41%,上海为1820元、17元,分别上涨42%、54%;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如贵阳为1250元、8元,分别较2011年上涨50%、62%,银川为1300元、12.5元,分别上涨80%、60%以上,越是原来工资起点较低地区近几年来补涨幅度越大。工资快速上涨,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严重削弱了成本比较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最高已超过6倍多。与发达国家比较来看,我国也仅在劳动力成本上较低,如物流、电力、天然气、石油等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养老等费率也处于世界前列。在成本比较优势弱化,而新的综合竞争优势又未能全面形成、接续转换能力不够的背景下,有纺织品出口失速、丢失国际份额苗头或问题。

其二,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我国纺织工业出口总体上还是以量取胜,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2015年一季度纱线、面料、服装、无纺布四大类品种出口单价都比进口价低,分别低3.6%、35.1%、54. 6%、43.3%,我国只有纱线部分领域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一定价格竞争优势,棉纱线、丝线、毛纱线等品种出口价格明显高于进口单价,但化纤纱线出口单价也仅为进口价的一半。而且,纱线、面料、服装、无纺布四大类出口品种中,纱线、面料、服装出口价格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一季度较2011年末分别下降26%、3.4%、2.1%,只有无纺布上升12. 8%。还没有走出过去以低价博量的出口模式,技术进步和创新严重滞后。

其三,服装出口低于进口增幅。从我国纺织工业两大进出口品种来来看,纺织品出口增速虽然放缓,但仍然高于进口增增速,而服装出口增速则大幅低进口增速,2014年较2011年服装进口和出口额分别增加72. 8%和22. 6%,特别是从日本、东盟、澳大利亚进口额分别增长350%、134%、148%。服装进口量虽然小但增长快,2014年进口5.6亿件,为2011年2倍多。

其四,企业和品牌竞争实力不强。我国纺织工业出口绝大多数依赖于订单、定牌生产,自主开发品牌意识不强,缺少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2012年我国出口百强企业合计出口370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工业出口额15%,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仅有上海纺织集团、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江苏国泰国际集团、东方国际集团4户,其出口额仅占全国纺织工业出口的3. 6%,集中度极低。而全球最大两家的运动服饰及器材生产商耐克和阿迪达斯,当前年销售收入分别在250亿美元、200亿美元左右。国内企业无论在规模实力和经营管理理念与大型跨国和世界知名品牌都有着巨大差距,急需要培育一批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引领纺织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

三、应对新常态提升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第一,打破传统产业发展思维定势,提升纺织产业国际战略定位。要按照建设纺织强国战略定位来重塑形象和发展理念,加快从劳动成本比较优势转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转变。产业自身定位也要从习惯性对纺织工业当作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定位中跳出来,从消费、文化、技术等角度来审视产业发展,引导服装、家纺行业向时尚产业、创意产业定位转变,纺织品的用料等也要向新材料产业定位转变。唯其如此,才能更好拉高企业定位,重塑企业形象,转变社会对纺织服装的认知,拓展产业提供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更好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打造绿色、健康、新型的消费产业,才能担当起世界纺织工业引领者的角色。

第二,改变纺织业发展方式,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成本上升过快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制约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弱化关键所在。唯有通过改革,解决物流成本费用过高的问题,加快棉花等原材料国际接轨步伐,理顺电力等要素价格体系与市场接轨步伐,加大诸如棉花增值高征低扣、社保费用偏高等方面改革力度,全面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水平,才会延长我国纺织工业成本比较优势机遇期,为企业转型升级赢得时间和空间。同时,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未来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重点不在于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而在于对现有产业加工能力的提升改造,通过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来获得效益、赢得竞争优势;要加快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纺织工业的精深加工、低污染、低消耗、生态化、循环利用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在竞争国飞速发展以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必须在高端领域保持甚至力求拉开与竞争国的优势差距,按照产业集聚、集群、集约模式,走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发展路子。提升技术等全要素水平,塑造综合竞争新优势。

第三,坚持产能转移与资本输出并重,提高在纺织工业国际分工中地位。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初具向外转移生产能力和资本输出实力。当前尤其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深化开放战略机遇,加快外向发展步伐,对于那些已无成本的低端纺织服务产业,鼓励引导国内企业将初加工和粗加工能力向东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低国家和地区转移,与国内高端部分形成合理分工,增加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纺织工业的技术和经营水平,直接进入消费地区和掌握销售渠道,增强掌控国际市场能力。还要大力实施更加主动对外开放战略,以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为着眼点,以提升纺织服装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进出口并重,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水平和效益。

第四,实施纺织工业品牌经营战略,提升国际市场的品牌竞争力。加强纺织品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提高对纺织品服装终端市场的控制力,改善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配,推进产业各种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跨国(集团)公司和国际著名品牌。为此,必须加强纺织新材料及先进加工技术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艺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纺织品和节能环保加工技术,推动纺织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产品创新型转变;同时,要注意运用大数和云计算等新型业态、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方式,塑造后发优势,建立快速、精准市场反应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进一步创新品牌营销方式等途径,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加强工贸结合,整合国际国内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海外品牌和渠道,由卖“中国产品”向销“中国品牌”转变,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自主品牌。